|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第09期 - 影像南开

【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写意雕塑】主讲人:李军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第09期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11-23浏览次数:216

 

20171122日至23日,李教授受邀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讲授主干课程(),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中国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阐发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写意雕塑,并为项目学员示范了雕塑创作。

李军教授从事的艺术专业范围广阔,主要包括公共艺术、雕塑、绘画和色彩四个方向。课程中,李军教授以“士”和“匠”两个概念为切入点,论述艺术与哲学、技术的关系,强调文化修养和工匠精神对于艺术创作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李军教授指出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由大脑和肢体共同构建的,作为一名艺术家,应当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与态度,做到有手“我思故我在”;通过大量艺术创作实践的磨砺,积累经验与手段,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与风格特征。

结合多年以来创作的绘画作品,李军教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员展示了人生阅历、学识修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有机关系。讲述中,李军教授详细介绍了作品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创作体验与感想,引导学员思考自身艺术创作的方向性问题。李军教授认为艺术创作是激情与执着的混合,既要时刻保持青年式的朝气蓬勃,又要能够坚守自我,将艺术创作的历程看作是人生历程的美学显现。

李军教授谈道,“写意”是融会贯通于中国诗、书、画、塑等多种艺术种类之中的一种核心形式语言。20世纪后半期,以“写意”概念来表述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追求逐渐开始盛行,并有普遍化之趋势。“意象”作为中国美学、艺术创作的核心观念范畴,处在西方所谓的“具象”与“抽象”之间。以“意象观”为内在精神指引的“写意雕塑”既不完全写实,又不完全抛弃物象,打开了与西方写实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所不同的雕塑艺术创作路径。在东西文化交汇背景下提出、强调、创作“写意雕塑”,是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自觉与独立的标志。通过为项目学员示范雕塑创作,李军教授以实践方式回答“写意雕塑”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吸收,以及对于西方艺术表现手段的借鉴。

课程结束后,李军教授回答了项目学员的相关提问。

活动掠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