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艺术、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主讲人:吴学国 教授 |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第10期

发布者: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7-11-24浏览次数:242

 

20171124日,吴学国教授受邀为“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讲授主干课程(),阐述了对于“重力与艺术”与“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的哲学思考。

在“重力与艺术”部分中,吴学国教授提出人类精神有一种脱离肉体的飞翔冲动。人类精神的飞翔属于宗教,重力属于自然,超越时空的局限是超越自然的象征。古代希腊人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坟墓,一切的存在都有重力的因素,都是对于精神的压迫;禅宗修为的境界追寻精神的超脱,讲求无住无碍。吴学国教授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对于重力进行设定、克服、否定的产物,其表现了人类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指向。建筑艺术受到重力法则的支配,其表现出的力量美源自对于重力进行的自我设定,在压力与支撑力之间寻求平衡。舞蹈艺术表现出人类与重力的斗争,以及克服重力的内在意愿。在书法艺术中,楷书受到重力法则的支配,寻求一种平衡的视觉效果,而草书则是对于重力的主观任意性否定,力图摆脱重力的控制。音乐与超现实绘画对于重力进行了根本性的否定。艺术的发展历程真是人类精神飞翔冲动指引下,设定、克服、否定重力的历程。

在“劳动的拯救——论禅宗农禅思想对劳动异化问题的克服”部分中,吴学国教授论述道,由于单纯的物质生产对人的物化和压迫劳动的异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伤痛劳动需要拯救尽管世界各大宗教早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措施但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消极的。在这一点上唯有中国禅宗通过农禅实践找出了一条积极、有效的解决之道。这就在于农禅把生产劳动直接当成了获得精神自由的途径。农禅实践的一方面是于事见理即通过劳动包含的全部自然、经验的内容领会超验的理体这就是一种精神超越另一方面是由境入心即透过劳动中呈现的全部外在、物质的现象领会内在、绝对的精神本体这就是一种精神反思。农禅实践作为这种超越和反思的辩证统一就是现实的精神自由。在这里正因为人通过劳动拯救了他自己,所以也使劳动本身得到了拯救。不过由于禅宗思想逐渐融入华夏自然思维传统农禅也形成了一切现成法门最终使其原有的超越与反思向度都消磨殆尽。农禅思想对于解决劳动异化问题的尝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极珍贵的启示。

课程结束后,吴学国教授与项目学员就课程涉及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并回答了学员的相关提问。

活动掠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