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顺利举行

发布者:蔡志伟发布时间:2024-05-22浏览次数:10

 

  5月21日,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八里台校区海冰楼顺利举行。
  本次答辩会的主席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碧辉教授,委员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刘文生教授、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尹沧海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薛富兴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卢兴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陶锋教授,答辩秘书为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陈志峰副教授。申请答辩的是尹沧海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蒯丰、胡成阳、韦思,薛富兴教授的博士研究生陈砚丹、李晓梦、刘伟。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哲学院美学专业的师生旁听了本次答辩。

答辩人 蒯丰

  第一位答辩人蒯丰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复数世界——中国写意画的意象诠释及其当代重构》,论文从写意画意象诠释的准备性研究、古典写意画的意象构成分析、古典写意画的意象生成机制研究、写意意象的发生机制重构、中国写意画的艺术实践等方面对中国写意画展开多维度、全方位的考察与解析,并对当代写意画的创作、传承、批评及传播等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

答辩人 胡成阳

      第二位答辩人胡成阳的学位论文题目是《9至13世纪罗汉画艺术研究》,论文对罗汉概念进行历史溯源,考察罗汉画的发展脉络,着重阐释贯休罗汉画的艺术特征,并从现代性视角重新审视9至13世纪罗汉画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答辩人 韦思

  第三位答辩人韦思的学位论文题目是《楚系书法“图—文”关系研究》。论文从“图—文”关系的视角对楚系书法的形式、内涵、审美特征等进行阐释与论述,分析楚系书法与楚人审美观念的因缘,钩沉楚系青铜铭文书法与墨迹书法的“图—文”关系,并探讨其跨媒介意义。

答辩人 陈砚丹

      第四位答辩人陈砚丹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宋代赏石研究》,论文立足于宋代赏石这一独特的审美文化现象,从品类特征、视野建构、内部流变、历史贡献与当代反思五个维度对其展开论述与研究。

答辩人 李晓梦

   第五位答辩人李晓梦的学位论文题目是《敬:古琴审美本体论研究》,论文从古典琴学的美学表现中对人的活动动机进行考察,通过对琴人、琴曲、琴谱以及琴学叙事传统的钻凿与深耕,提出“敬”在古典琴学产生、演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卓著与深远的影响,并尝试构建以“敬”为要核的古琴美学本体论。

答辩人 刘伟

      第六位答辩人刘伟的学位论文题目是《触觉哲学视野下的早期触觉文化与触觉审美研究》,论文从触觉哲学视野进入早期触觉文化与触觉审美研究,论证触觉经验在早期文化与审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答辩会上,六位博士研究生从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学术创新点等方面展开陈述,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教授依次对六篇博士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提问,并就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提高论文质量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经答辩委员会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认为六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材料扎实、结构合理、论证清晰、写作规范,一致通过六篇论文答辩,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六人哲学博士学位。


现场图片


答辩主席 徐碧辉教授


答辩委员 陈传席教授


答辩委员 尹沧海教授


答辩委员 薛富兴教授


答辩委员 刘文生教授


答辩委员 卢兴教授


答辩委员 陶锋教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