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南开大学

周祖城:如何做社科研究

发布时间: 2016-04-21
浏览次数: 420

现在从事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注重研究方法,越来越强调严谨性,这是可喜的变化。通常人们所说的研究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内容分析等,掌握这些方法对做研究,尤其是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还有一些更为一般的关于做什么研究、如何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应该受到重视。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远处着眼,从近处入手

做研究,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做什么研究,即选择什么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问题。

近年来,在管理学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研究热点,企业伦理也比以往更受关注,商学院相继开设相关课程,管理学者纷纷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相关研究。当管理学者听说我在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研究,常常会说“这个领域现在很热,真的很热。”

是的,这个领域现在确实比较热。可是在我于1994年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时,它并不热,不仅不热,而且还被不少人认为是过于超前的。自那时就开始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管理学者非常少,一直坚持下来的更少。因此,经常有人问我,怎么会想到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怎么坚持下来的?

怎么想到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比较容易回答,是由于受我的恩师南开大学陈炳富先生的影响。1994年8月28日,我作为国内访问学者来到南开大学,导师是德高望重的陈炳富先生。第二天下午,我旁听了先生给硕士生开设的第一堂企业伦理课程(这是他第一次开设这一课程),第一次接触到企业伦理,没有想到,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怎么坚持下来的,回答起来要复杂一些。说句实在话,从事企业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并非没有困难:一方面,企业伦理学是伦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跨度非常大,要对两者都有较好的把握,需要投入比掌握单一学科多得多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企业是经济组织,其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观点颇为盛行,诸如“只有经济发展以后,才可能谈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我们现在处在初级阶段,讲企业社会责任、讲企业伦理的条件还不具备”等等的片面理解,相当程度存在,相应地,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的教学、研究一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需要指出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很重视企业伦理教学、研究,早在2001年起,该课程就被列为所有MBA学生的必修课,并一直坚持下来,这在国内商学院中是不多见的,对此,我引以为傲,并心存感激。这里所谓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在双重困难面前,我也并非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每当出现这种念头,我就问自己:这一领域不受关注和重视,是暂时的还是长远的?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是不是真的对社会没有价值,以至于社会根本不需要它?

经过反复自问自答,我相信,这一学科对社会是有价值的;我也相信,学者应该去做对社会有价值的研究;我还相信,越是有挑战,越应该去积极面对,虽然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还是应该尽力而为。正因为如此,我始终没有放弃。由于起步早且一直坚持下来了,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

这一经历让我感受颇深。我们通常说,“适者生存”。在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年代,适应环境至关重要。但适应环境,重要的是,要能预见变化,把握发展趋势,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人说“适应性太强的人成不了大事”,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今天这个领域热门就做这个领域,明天那个方向吃香就做那个方向,虽然可以较快地取得一些成绩,但要做出有较大影响的东西很难。如果没有必要的积累,仅仅因为热门,就进行跟风式的研究,匆匆发表一些东西,有时不仅没有多少价值,而且可能是有害的,对学科发展来说不是贡献而是“添乱”。

社会科学研究,常常不是完全从头做起的探索,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因此,要真正对某个学科、领域做出贡献,就必须首先对该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发展脉络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找出那些应该研究而没有研究,或者虽有研究但尚存分歧,或者已有研究但需修正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是有贡献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在各个学科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对学科发展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对个体研究者来说,却意味着要学的东西大大增加了,不仅如此,已有的知识往往观点不一,学派林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形并不鲜见,给我们掌握已有学科知识加大了难度,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可是,我们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我们总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成绩。这就出现了矛盾,尤其是在目前普遍比较浮躁的社会风气下,这种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做选择,选择一定的学科、领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选择需要依据,依据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注重远近结合。所谓远近结合,就是要同时做到从远处着眼和从近处入手。

从远处着眼就是要长远考虑。怎么进行长远考虑?思考五年、十年以后会怎样,是长远考虑,但我认为,真正的长远考虑是对根本目的的思考,如对做某个领域、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乃至人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的思考。

从近处入手就是要从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需要以及自身积累和能力出发,找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踏踏实实地开展研究。

单纯考虑眼前会迷失方向;仅仅考虑长远,不能基于长远考虑选择当下有必要且有可能做的问题,也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远近结合。例如,我始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道德责任,而要研究企业道德责任,就必须研究企业伦理。但是,企业伦理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企业社会责任自2003年以来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容易得到各方的认可,所以,先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切入去研究,符合远近结合的思路。


二、进得去,出得来

进得去,就是要对所研究的内容,无论是问题、领域还是学科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要尽可能了解基本问题、主要观点、代表人物、研究方法、已经取得的共识、存在的分歧及引起分歧的原因等等,并努力对知识创新做出贡献,成为某个问题、领域或学科的专家。

出得来,就是要能跳出特定问题、领域和学科来看这个问题、这个领域和这个学科,以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认识所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求整体地看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文化研究很热门,听说我从事企业伦理研究,人们脱口而出的一个问题常常是: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是什么关系?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大学参加全国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听到与会代表最常提到的问题是: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关系?确实,通过理清学科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本学科的独特研究对象和范围、地位和作用。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本来就应该整体地去研究它。由于我们目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有限,也由于为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学科分得越来越细,同一学科里又分不同领域、不同方向。领域和方向越分越细的好处是,人们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该领域、方向前人所做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推进,正因为如此,各个领域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具体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学科越分越细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隔行如隔山现象越来越突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也相当程度存在。

为了深入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聚焦于某个特定领域是必要的。但是,也有必要常常走到领域以外看看该领域,一则可以更好地认识本领域、本学科在整体中的位置,把握发展方向,随时做一些方向性的调整,以便取得突破性的创新;二来可以学习借鉴其他领域、学科的经验。

进不去,对问题只是一知半解,对前人的研究不甚了了,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出不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恰如其分地把握学科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进得去不易,出得来同样困难,但唯有如此,才能做好研究。


三、四个结合

针对中国管理学研究,陈炳富先生提出了“四个结合”的思想,即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学科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1995年,在庆贺陈先生执教50周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以“陈炳富教授谈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研究”为题的文章,阐述了陈先生的“四个结合”思想。接下来我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学研究谈谈“四个结合”思想。

古今结合。中国有丰富的传统伦理思想,如为政以德思想、厚德载物思想、自强不息思想、以人为本思想、仁者爱人思想、以和为贵思想、见得思义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诸如此类的格言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很多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影响,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和继承,做到“古为今用”。当然,有些东西是消极的,需要扬弃。

中外结合。就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学而言,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企业伦理学科,而在我国,这一领域直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受到关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需要了解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学习借鉴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例如,西方比较注重理性分析,有道德推理理论和方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企业道德管理模式,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等等,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欠缺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学习国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学习,发现对我国的研究和实践有帮助的东西,做到“洋为中用”是目的。与很多管理学科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受到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影响更大,如果说,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管理理论和经验,那么,我们更不能简单搬用国外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理论与方法了。要把国外的理论与实践与其特定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环境结合起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借鉴对我有用的东西。

学科结合。企业伦理学是交叉学科,单纯地把一般伦理学应用于企业经营之中,是不够的,真正的企业伦理学研究应该是在伦理学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上做文章,去研究企业经营中独特的伦理相关问题。企业伦理学研究包括规范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前者关心“应当如何”的问题,需要借助于哲学的方法加以回答;后者关心“事实如何”的问题,需要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理论与实际结合。这一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研究尤为重要,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常常受到不切实际的批评。这种批评既有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片面理解的原因,也有我们在研究中缺乏对实践的了解,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缺乏针对性的原因。

总之,“从远处着眼,从近处入手”,“进得去,出得来”,“四个结合”,对思考做什么研究以及如何做研究是有帮助的。它们不是也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方法,反过来说,具体研究方法也不能代替它们,对研究来说,两者都不可或缺,这也是一种结合。


·周祖城,南开大学商学院99届企业管理专业校友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