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学院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院治理及其理念是否国际化,是否获得国际认可;二是人才培养是否实现国际化;三是师资和学术研究是否国际化;四是商学院的社会服务是否国际化。
从商学院的国际化跨越到国际化的商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既定发展路线。其国际商学院院长王永贵教授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我们立足中国本土经济和企业,希望我们最终成为全球化的商学院,与全球的商学院同台竞技与对话。”他认为,商学院发展要突出实践问题导向,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去进行创新。基于此,对于商学院国际化和EMBA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他深入阐释了其独特看法。
一、EMBA教育将回归理性
对于EMBA教育,因近期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内很多商学院都面临着很大市场压力。为此,王永贵直言:“中国的EMBA教育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畸形的东西。其实,市场化项目一定要让市场说话,谁违规就惩罚谁,而不是在政策上一刀切。”这恐怕也是国内很多商学院的共同心声。
在王永贵看来,从国内商学院EMBA招生情况来看,好像市场出了问题,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现在到了重新反思EMBA教育的时候:EMBA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该怎么做。他认为,即使没有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也只是反思EMBA教育的时机来得晚一些而已,但迟早会来。
“EMBA教育孕育着很大变革,将从圈子的培养向知识和实践的培养方向转变,由此将出现质的飞跃。这是EMBA教育重新洗牌并回归理性的过程。”王永贵指出,对EMBA教育,以前外界谈得比较多的是人脉和圈子,但回归理性后将更加强调EMBA项目的品质和特色,它能给学员和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什么价值。“未来商学院将是真刀真枪地拼EMBA项目品质,以更好地帮助企业高层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其实,国家政策限制的不是EMBA教育本身,而是非理性的EMBA教育。当EMBA教育回归理性时,其价值就会充分体现出来。“因此,那 些注重EMBA项目品质并面对市场的商学院将会脱颖而出,而那些只为迎合非理性需求的商学院将会被淘汰。”王永贵预测,对EMBA项目而言,市场洗牌可能二三年后就见成效,但对商学院而言,因为其有原始积累,所以短则五年,长则八年,市场格局将与现在显著不同。
基于此判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一直在积极应对。据王永贵介绍,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EMBA教育质量。“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环境下,洞察市场,深入了解学员、企业的需求,同时对师资及其讲授的内容进行持续、动态的调整和创新。一流的项目质量一定是通过一流的课程设计内容和一流的师资团队来实现的。”其次,继续突出EMBA项目特色,比如推出的EMBA影视传媒和资本运营等项目就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和口碑。最后,借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化资源,强化EMBA教育的国际化特质与价值。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合办的中美EMBA项目,教授基本上由马里兰大学指派,使之更具国际化特色,接下来便是中外如何融合的问题。
二、坚持并深化国际化特色
其实,不仅仅是EMBA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各类教育项目都坚持和突出国际化特色。比如,在最近一次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其中在国际化评价指标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就位列此学科排名第一。王永贵说:“国际化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当然,国际化特色怎么更好地突出和深化,也是我们面临的长期任务,相信三五年之后我们必将再一次脱胎换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了欧洲EQUIS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12所获此认证的高校和中国大陆首所财经类高校。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就是国际化特色。王永贵说:“这是对我们国际化的认可,也是我们国际化发展的里程碑。现在,我们正在推进美国AACSB认证,如果顺利的话,这项认证很快将画上圆满的句号,代表着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
王永贵指出:“之所以要做国际认证,一是学习国际知名商学院在学院治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并与国际接轨;二是使人才培养等与国际化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由此使学院治理和人才培养等国际化和惯例化。”事实上,国际认证亦给其国际商学院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益处。比如,通过EQUIS认证,学院在许多方面都更加规范,明确了改进的方向,而且欧洲很多商学院都希望与其加强合作交流,包括学生、师资的交流交换。
王永贵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学院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院治理及其理念是否国际化,是否获得国际认可;二是人才培养是否实现国际化;三是师资和学术研究是否国际化;四是商学院的社会服务是否国际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就是以这些标准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综合实力。
同时,为顺应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发展需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还通过深化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来更好地利用包括智力在内的全球优质资源。王永贵指出,首先,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商学院之间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融进国际化元素。比如,学校每年举办的国际文化节就非常具有国际化文化色彩,除大量留学生参加外,还有各国驻华使节都来校园参与活动。其次,在学术合作上真正实现中外贯通。比如,与国外商学院在案例开发研究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所开发的企业管理案例已被录入哈佛和毅伟等国际知名院校的案例库,使之变成全球企业管理的知识和财富,这都走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在国际化高端学术产出方面,如果计算人均生产效率,我们商学院在国内商学院中也处于领先地位。”最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深度,“把我们的人才培养特色与西方的人才培养优势很好地嫁接起来,与一些国际知名商学院推进2+2、3+2、3+1等双学位的本科项目、本硕项目,促进中外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
但国际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比如与国外院校签个合作备忘录或协议,就束之高阁,不落地。王永贵说:“国际化不看口号,看成效。国际化也绝对不是完全西化,要洋为中用。目前国内商学院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面临更多的不是竞争问题,而是合作问题,现在让人感觉是竞争太多、合作太少,因此大家的合作和竞争观念有待转变。”
目前国内商学院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面临更多的不是竞争问题,而是合作问题。
(王永贵,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991级校友)
文章来源:经理人 作者:黎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