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翠翠)近年来,南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蓬勃发展,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部分。今年,在学校“师生同行”理念的指引下,大量专业教师的加入,为商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加入“外脑”,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商学院师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互动平台。
来自学生的心声:社会实践更扎实、更深刻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没有学分的必修课,是每个南开大学学生都要去经历、探索和学习的部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有效的将学生所学所思转化为所行,将专业知识落地,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丈量祖国山河中增长才干,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年度,商学院大批量专业教师的加入,让社会实践更有深度、与课堂知识更密切、让成长更有力度。
商学院社会实践中心的李一凡同学表示,“相对于往年,今年大批量专业老师的加入,让实践计划变得更专业、更扎实。特别在实践前期,指导老师为实践主题的确立和细化,调研方式和前期资料准备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见解,对整个队伍的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业教师:教学相长促进育人自育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高等教育绝对不应局限在教室,而应该把课堂搬到广阔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关注社会现实,给大家提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樊振佳说到,“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社会实践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能力提升过程,只有把自己的研究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对社会的更大价值。”作为学生喜爱的专业教师,樊老师已经参加多次暑期社会实践,和同学们一起到基层去调研、学习,从实践项目的确立到项目实施、到最后的总结都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在商学院,像樊老师这样的老师还很多:“研究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环境—以海沧生物医药港园区为例”是胡望斌老师连续两年指导的团队,将科研项目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由人力系林伟鹏老师指导的“南开大学商学院赴深圳市人才市场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人力资源专业的理论与学生成长发展相结合;专业教师的引导与介入,有效的推动教师理论调研与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与互补。
辅导员:“外脑”的加入让实践更专业
据悉,商学院往年社会实践队伍主要是由学院辅导员指导、带队,专业教师的参与并不充分。随着教育部对第二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专业教师也逐渐加入到社会实践队伍中来,成为第二课堂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往年我都需要指导很多实践队伍,一是时间上不能完全把握,二是对于实践项目的指导很难更深入,今年专业老师‘外脑’的加入,让商学院的实践队伍更贴合专业,实践过程也更专业系统。”商学院的辅导员周翠翠说道。“本年度社会实践,从立项指导、内容深挖、调研体系等方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较往年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外脑’的加入为社会实践注入新活力。”
2018年,经学生申请、学院审核,商学院共派出43支队伍,共337人次,赴往湖北,湖南,福建等共25个省市,深入传统革命老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国情民情,红色信仰,服务中国,海外实践等主题的社会实践。一点带线,以线成面,在全国形成覆盖式的实践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