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玥,女,汉族,1997年1月,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图书馆服务。读研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会议论文一篇(EI收录),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公能奖学金,所在“知行南开”项目获评优秀项目。
兴趣导向,点滴积累
她始终坚信,兴趣是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内驱力;她也很幸运,较早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努力方向。从大一开始,就自学发展心理学知识、参与天津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大三首次完成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小组课程项目,大四获未成年人阅读、学习与赋能国际研讨会(ISC2019)本科生学术海报专场一等奖,并完成与学龄前儿童绘本查询相关的毕业论文。该论文经翻译、修改后,被ACM SIGIR Conference on Huma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nd Retrieval(CHIIR 2020)接收,并在会议中宣读。
硕士期间,她在导师的团队中继续开展与学龄前儿童信息组织相关的研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低幼龄儿童认知机制的信息组织模型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信息搜寻视角下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信息组织模型构建研究”的主要成员,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硕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工作。
她认为,儿童不是“有缺陷的大人”,而是“小小的科学家”。任何一个试图与儿童打交道的成年人,都应该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儿童平齐,才能与儿童平等地对话。数年来在各种各样的课题中,她和许多孩子一起聊天、玩游戏、逐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个过程在她眼中,不是孩子们在帮助她完成研究或课题,而是在带领着她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新世界。当然,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而繁难的,充满各种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于是她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因想像和现实不符而沮丧,也不要因日复一日的尝试而倦怠。一旦产生了兴趣,再多的困难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挑战”!
永葆童心,拥抱世界
儿童拥有许许多多宝贵的品质,比如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比如像春天的天气一样迅速地转换心情。马玥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个成年人,而是一个“长大了的孩子”,她非常喜欢和享受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
在学术上,她不仅仅关注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行为,还同时涉猎社交媒体个人信息披露、掠夺性OA期刊利用行为、中日佛教关系史等多个领域;除了专注学术以外,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牧夫天文新媒体编辑部担任观测指南组责任编辑,同时也是杭州图书馆少儿分馆“小小图书导航员”系列活动的主要运营者之一;在课余生活中,她还参与了百年校庆系友返校、居住地社区防疫宣传等多项志愿活动,并担任班级“就业信差”,向班级同学及时有效地传递就业信息。
和真正的孩子相比,马玥也许少了些许玩乐的时间,但也多了许多自由,去探索那些自己想要探索的东西,触摸过去自己难以触及的世界。
陆放翁《园中作》有云:“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进入南开六年来,这片沃土温润地滋养着马玥,让她如沐春风、纯朴自然。希望未来的她,还能够对着太阳和花朵放声歌唱,牵上孩子们的手,去看看他们的世界是多么崭新且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