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阳了,如何给孩子心理安抚
黄盛青 培训讲师 心理咨询师
南开大学商学院1998级企业管理系校友
作者|黄盛青 小编|小萌
近期北京广州等地陆续有朋友阳了,其中也有小朋友阳了;按这个趋势,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会阳,不少医疗机构已经给出了孩子阳了之后的医学建议(可自行搜索)。
如果孩子阳了,如何从心理上给孩子关爱和安抚,陪伴孩子更好度过阳的日子,我说几点,供参考。
停
通常,当孩子阳了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赶去快照顾孩子,拿药,陪伴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有病,赶快治病啊。
但,我提醒下家长们,当孩子阳了时,家长们要先停下来,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快速地觉察下自己的状态,自己急不急,担心不担心,烦不烦躁等——
因为你的状态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康复和陪伴都有重大的影响。
比如你正好居家办公,又忙家务又忙孩子网课还得忙工作,本来就一脸烦躁;这时,孩子忽然说,妈妈我很难受……这时,你一脸焦虑去陪伴孩子,去问孩子:“你怎么了?”
你想想你的表情和语气?但如果你比较平静,效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甚至,你过去从各种媒体接收的信息,让你对阳有很大的担心和害怕,结果,看到孩子阳了之后,你可能就比较抓狂或着急去处理;也可能,孩子本来对阳了没什么,但看了你的行为表现,估计把他吓着了。
家长们先停下来,快速觉察自己的状态,尽量调整自己的状态,很重要——具体如何调整,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
想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后,还请思考两个问题:
1、你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平时就很糟糕,孩子也不和你说什么,那估计孩子阳了,你想照顾她,可能也很难靠近她——修复与孩子的关系,更值得家长关注;
或孩子正好是青春期,很要强,不想被家长当作小孩子照顾,那估计家长不好走近她,去寒嘘问暖了。
二、你家孩子的个性
如果孩子是阳光乐天派,阳了,估计对他没有多少心理阴影,搞不好还朋友圈“炫耀”自己阳了呢。
但,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比较内向、孤僻、不敢求助,不爱表达内心感受的,估计对家长来说,任务就会重一些,就会比较辛苦。
看
再就是观察孩子,看看孩子阳了之后的表现,如果孩子阳了,但精气神还行,那家长会放心好多;或者孩子即使精气神不太好,但孩子对自己状态还是比较乐观的,也比较自然的,那相对也好些。
如果孩子的精气神虽然还好,但孩子一看自己是阳,就很害怕,很担心(可能过去听了某些砖家的,或担心自己被同学们排挤),那就得引起父母重视了,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得了阳之后,表现和你对她的认知是不一致的,如,孩子得了阳,就你的观察,她是很痛苦的,或害怕的,但她就不和你说,这就给家长一个信号,先不用急着去判断,但需要引起家长重视和思考,孩子的不一致背后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敢和你说,还是她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或其他原因。必要时,值得可以找专业人士聊聊。
问
当你做了观察后,就可以问,怎么问呢?
一,问孩子,就她阳了的事,愿不愿意聊聊呢?
这是一种尊重。因为有的孩子个性比较强,他不想和你聊这个;或者孩子还很痛苦呢,需要休息,不想和你聊,所以,先问问孩子,如果时机不合适,那就等等。
二、问孩子感受和想法
先问孩子感受,因为感受最重要,感受是不会骗人的,如孩子会难受,疼痛,担心,害怕,烦躁,紧张,痛苦……这些都是需要去倾听和处理的;
再问孩子的想法,她是怎么看待自己阳了这件事呢,怎么想的呢?——这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很重要的机会,包括孩子还没有阳的朋友,也可以借这个机会问问孩子如何看待同学朋友中有人阳的事情,这样,你会了解孩子对阳这件事的看法,以及了解孩子更多的事情。
也可能,孩子阳了,害怕自己被人笑话或回学校被同学排斥;或者孩子很害怕有后遗症;或者孩子觉得无所谓等等……孩子的反馈中,都有我们进一步沟通和了解的机会。
听
如何听呢?这时,又回到家长的状态了,如果你着急烦躁或是担心害怕,可能就很难以较好的状态陪伴孩子倾听了——所以,家长的自我照顾和自我关爱,重要啊。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照顾好孩子。
听的时候,身体语言很重要,就是你的表情、眼神、姿势等会比你说什么还重要,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心情和陪伴的质量——这个不用多讲,想想你和你爱人说话时,TA心不在焉的样子,你就知道了吧。
听的时候,多同理孩子,怎么同理倾听呢,三个小方法:
1、 重复她说的话
能重复出其说话的大意就好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有用心在听,有听到她的话;
2、 重复她的感受
说出她的感受(孩子说出的或没有说出的),如“妈妈听到你说,你很害怕,害怕阳了之后有些后遗症”;“妈妈看到你很难受,一直咳嗽中”。
3、 分享你的感受
这个感受有两个,一个是你作为家长的感受,如,妈妈看到你这样,妈妈有些担心;妈妈听到你这么说,妈妈好佩服你的勇敢。一个是同理的感受,如果是妈妈,妈妈也会很难过的。
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反对,怕孩子说了所谓的“负面”感受,如“难过紧张害怕”,会强化孩子的想法。其实不会,第一,你不问,孩子不说,这些感受并不会消失,还会继续在孩子身上;第二,感受要允许它流动,说出来了,就会慢慢消解,而不是否认压抑它。
倾听中,有两个需要注意的:
1、尽量不要给孩子建议
如果你实在忍不住要给孩子建议,也请先问问她:“妈妈有个想法,你想听吗?”
2、 尽量不要给孩子讲道理
生病的是孩子,经历感受的也是她,而道理通常是头脑的。
这点不多展开,留给大家思考下,为什么最后有这两个注意呢?
未来,无论你或你的家人,是郭襄、杨过或王重阳,祝福大家心里平安喜悦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