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实践队走进天津大黄堡镇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耿瑞 刘梓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其郊区乡村的振兴不仅关乎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更是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对此,2024年7月24日,南开大学实践队员深入实地调研了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镇,以此更好地贯彻总书记“知中国,服务中国”思想。
大黄堡镇位于武清区东部,与宝坻区尔王庄镇、牛家牌镇接壤辖区面积90.1平方公里。由于镇域85%地处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与其他镇相比,情况较为特殊,其特点为“三多三少”:资源多、人口少;农业多、工业少;鱼塘多、耕地少。
为此,武清区大黄堡镇人民政府坚持中央的乡村居住环境的整治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工作,关停高污染企业,加大对宝贵湿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发展湿地旅游业,利用电商平台发展大黄堡镇特色农业,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让村民共同富裕。
实践队成员首先来到了刘靳庄村,该村生态环境宜人,四周由河湖包围,风景优美。项目负责人孙伯水先生介绍说,刘靳庄村利用村里年轻人引进的新项目——水上摩托来吸引游客,搭配上村庄里农家乐等相关设施来提供完善的服务,使村里的收入逐年增加。同时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摩托艇投入的地点事先将水禽迁徙至其他河湖,对摩托艇进行定期检查和严格的燃油管控,以免对湿地造成污染。
第二站——忠辛台村。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一条条干净的街道,村长王则平同志正在亲自对忠辛台村的修缮进行规划。王村长介绍,忠辛台村是大黄堡镇实行乡村居住环境的整治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工作以来成果最好的试验点,村庄年收入可达到七十万左右,是附近有名的“富村”。王村长强调道,未来村子将会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通过开展湿地鱼虾蟹自主垂钓和农家乐生态体验来带动经济发展,在休渔期将借助网上平台推销忠辛台村特色农产品,例如出售野鸭蛋,小磨香油等多种农产品让村民们的口袋一天天的“鼓起来”。
最后,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大黄堡镇农渔文化展示中心。一个个展览室陈列着大黄堡镇各种特色农产品和上世纪风格的农具展览室,彰显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孙昊滢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展示中心目前的发展状况,直播设备和电商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很快即可做到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对大黄堡镇的宣传。
通过本次实地调查,实践队成员意识到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依托其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壤条件,大黄堡镇有望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值和农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此外,利用其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大黄堡镇还将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