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2016年工作简报第3期(10—12月)
目 录
1、侯杰教授赴香港参加“2016观音文化论坛”
2、常建华教授出席“第10届江南社会史国际学术前沿论坛”
3、中心学者出席第十六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
4、江沛教授赴澳门、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侯杰教授与台湾学者共同编纂的《长城与抗战》出版
6、中古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第三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举行
7、中央民族大学蒋爱花博士访问中心
8、《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7卷(上、下卷)出版
侯杰教授赴香港参加“2016观音文化论坛”
2016年10月19日即农历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出家成道日。在香港葵青区葵涌观音讲堂,以“慈悲与智慧”为主题的“2016观音文化论坛”隆重举行。十四场次佛教界的高僧大德、硕学鸿儒的精彩讲座,吸引逾五百名善信及学生细心聆听。侯杰教授参与此次论坛,并发表演讲《慈悲为怀:性别视域下中的观音信仰》。
论坛以“慈悲与智慧”为主题,“观音菩萨的济世精神”、“观音信仰在中国社会之源流与演变”及“观音慈悲精神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为分题,集合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两岸三地专家学者、硕学鸿儒,共进行十四场阐析“予乐”、“拔苦”内在含意的精彩演讲,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侯杰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观音菩萨逐步由男性变为女性,愿意介入凡间护佑众生,关心众生疾苦和尘世间的凡人琐事。在佛教徒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目中,美丽而善良的观音以慈悲为怀,全知全能,具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爱心和智慧,更被赋予掌管儿童的孕育、生育、哺育、抚育、养育、教育等众多神职、神能,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赢得众多女性的信赖,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观音信仰民俗。观音性别的转变受社会历史的影响,也是导致神职、神能社会化的重要原因,因而性别是观音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将宗教置于性别视域,有助于相关议题的阐发。
“2016观音文化论坛”再获两岸三地儒释道主要团体热情参与,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中华佛教文化院、珠海学院、智度会弘法慈善基金、西方寺及观音讲堂协办。
大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借以启迪人心,化解社会人心浮动、局势不安的情况,成为导正社会、净化人心的正能量。既有学者论及佛学社会学研究,亦有高僧大德阐释教理,有助于不同领域学者进行交流。会议间隙,侯杰教授在会后还与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等人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推动佛教与中国社会/性别研究。
常建华教授出席“第10届江南社会史国际学术前沿论坛”
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办、上海机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第10届江南社会史国际学术前沿论坛,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上海召开。中心主任常建华出席了这次论坛,并提交《清乾嘉时期的江苏地方社会职役——以刑科题本为基本资料》一文,论证了以地保为标志的保甲、乡约等职役在乾嘉时期普及江苏地方社会的问题。
会前,常建华教授应邀为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的同学作了《江南的“走三桥”与中国岁时节日文化》的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了学术交流。
中心学者出席第十六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
由中国社会史学会主办,武汉大学、三峡大学承办,我中心等21个单位协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暨“中国历史上的国计民生”学术研讨会,2016年10月14—17日在湖北宜昌举行。本中心常建华、余新忠、夏炎三位学者出席这次会议并提交了论文。
中心主任常建华作为会长,作了《开放与多元: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与学科建设》的主题报告,指出近十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日益呈现出开放与多元的趋势,其中历史人类学与区域社会史结伴相行,植根于深厚的社会经济史,特色突出;社会生活的研究也悄然变化,向日常生活史转变,并呈现出社会文化史的特色;社会史面对生活,处理的主要是民间文献,社会史在文献处理、史料价值观上,变化也是明显的。民间文献、日常生活、历史人类学交叉渗透,这三个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推动着社会史学科建设。余新忠教授提交《在生命的关注中彰显历史的意义——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思考》的论文,强调直接勾连于个人生命的疾痛、聚焦于生命健康的疾病医疗史是生命史学中特别重要的核心内容。夏炎副教授提交《中古青齐早期移民家族的地域认同——以<贾思伯墓志>为中心》,就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此次会议与会学者130余位,收到论文110余篇。会议围绕“国计民生”的主题,分为五个小组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秩序、社会治理、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社会群体、医疗卫生与集体化时代的社会等问题展开讨论。
本届年会通过设立“中国社会史学会近代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的决议,增加余新忠教授等为学会副会长。
江沛教授赴澳门、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0月11-13日,应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交流所的邀请,江沛教授赴澳门理工学院参加“史料与视角: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传统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大会上,江沛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战时国民党新闻管理体制述评”的学术报告。
10月27-29日,应韩国满洲学会、仁川大学中国学术研究院的邀请,江沛教授赴韩国仁川大学参加“满洲的近代化与东北亚社会变动”学术研讨会,以“安奉铁路与近代安东城市的变动”为题发表演讲。会议期间,江沛教授与韩国满洲学会任城模会长、尹辉铎副会长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该会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合作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意向。
侯杰教授与台湾学者共同编纂的《长城与抗战》出版
日前,受民革中央委托、由中心侯杰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的图文集《长城与抗战》,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的编撰,不仅有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还受到了各方的广泛支持,张思教授等师生参与了编辑工作,江沛教授应邀担任编委,
《长城与抗战》的编纂,自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启动,广大参编人员从分置海峡两岸的图书馆、档案馆甚至私人手中广泛搜集中外文档案、报刊、回忆录、文史资料、图像、照片等史料,费时一年多时间终于编纂完成。全书40余万字,从“雄关漫道:长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硝烟再起:长城抗战”、“英雄儿女:晋察绥抗战”、到“再筑长城:捍卫和平的铁壁铜墙”依次展开,真实地再现了不屈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在长城沿线浴血奋战了抗战史实。该书内容详实、史料充分、配图丰富,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的长城与抗战的历史史事。
此次《长城与抗战》的出版,进一步将抗战史研究推向深入,用大量史料充分证明中国是亚洲乃至东方主战场,世界首战的历史地位。对此,民革中央领导专门致信南开大学领导,对侯教授的突出贡献予以表彰,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薛进文、校长龚克、张亚副书记等纷纷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侯教授的学术贡献。
《长城与抗战》一书的面世,必将对弘扬抗战精神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两岸学者共用史料、共写史书提供有益的经验,并促进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及文化认同。
中古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第三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举行
2016年11月26日—27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古社会史研究再出发”。来自海内外30余名青年才俊出席了本次论坛,围绕理论与范式、人群与族群、制度与社会、信仰与文化、风俗与节日、生活与日常以及政治与社会等七个议题交流了治学心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铮教授分别致辞,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
在开幕式上的特别演讲中,南开大学刘尊志教授从考古学的角度,通过大量的画像图案,揭示出秦汉时期居住建筑装饰的情况,并以此对当时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做了考察。日本中央大学阿部幸信教授探寻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玺的变迁,梳理出北方玉玺与南方金玺两条线路的发展,并且指出皇帝玺在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的变迁反映出南北的差异与融合。南开大学胡宝华教授通过解读几位日本学者对中国古代出版文化研究的专著,鼓励青年学者能够更加拓展视野,锐意进取。
在分场讨论中,南开大学夏炎副教授认为,以往士族研究中存在着以政治史为主的现象,而社会史领域的士族研究却被边缘化了,提倡士族研究应该有一个社会史的走向。同时,还认为士族研究是一个容量极大的多面性的话题,我们不应该拿专门史的框架来限定。因此士族社会史研究范式的重建就显得很必要。北京师范大学徐畅博士通过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图墓志的结合,揭示出了唐代永淳元年(682)关辅等地灾荒的多角度图像。灾荒给国家政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另外,灾荒中的个人体验尤其是女性的遭遇体现出了普通人群面对大灾时的生存状况。中国海洋大学万晋博士通过考察唐宋之际的城市发展,立足于城市史研究,再次讨论了唐宋之际“变革”与“延续”的话题。郑州大学李晓敏副教授则运用考古学的手段,研究了关于玄奘西行和东归的路线研究,与玄奘有关的寺院研究、图像研究等,丰富了人们对玄奘的认识。
论坛还就其他议题进行了热烈、细致而有深度的讨论。学者的讨论围绕社会史的广泛话题,旁及政治史、制度史、民族史、宗教史以及性别史等等。同时,各个研究领域互相交融,涉及到社会史的多个领域,多个角度。社会史一些传统的角度在本次会议中得到了表现,例如因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社会结构的基本构成如家庭、宗族以及士族等。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最初一般是以民俗文化和礼俗的研究为主,本次论坛中也有体现。除此之外,还有比较抽象的社会史研究,如对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控制方面的研究。一些新的研究视角被引入社会史研究领域之中,如性别史。许多学者提交的论文不仅仅是个案研究,而是烘托出一个大的背景,这种研究理路理应得到重视。
此次论坛汇聚中古史新锐,进一步推动社会史视角下中国中古史的建构课题。同时,论坛为来自四方的中古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蒋爱花博士访问中心
2016年11月26日晚7:30,南开青年史学论坛(4)暨中古社会史研究班第19期在历史学院352教室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蒋爱花博士为师生做题为“如何通过文本构建事件真相”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夏炎副教授主持,前来参加“第三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本院同学共同聆听了报告。
蒋老师以唐后期刘济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材料对刘济生平的矛盾记载。其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刘济墓的发掘情况、有关刘济的五份数据资料、刘济死因之谜、有关藩镇割据的学术脉络以及个案启发。报告过程中,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了充分而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关于刘济的死因,讨论非常热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分析史料的方法,还极大地拓宽了学术视野。最后,还是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共同促进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和繁荣。(李国祥供稿)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7卷(上、下卷)出版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7卷(上、下卷),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16年10月出版。
上卷目录
【特稿】
《明清社会史论》译注及其后续研究:重论明代向上社会流动……………………徐 泓()
【宗族研究】
关于现代汉语辞典中“郡望”含义的探析………………………………………[韩国]安光镐()
断裂与传续:元代徽州路仕宦家族的演变……………………………………………章 毅()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李扬()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康 健()
【儿童研究】
明代社会中的神童与神童观念……………………………………………………………刘佳(
气枪与洋娃娃——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话语中的性别议题………………………………张弛()
【女性研究】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阚玮玥()
民国时期女性美的科学建构(1920-1930)
——以“天乳运动”为中心的讨论………………………………………………张 华()
【城市社会】
环境变迁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以汴京八景为中心的分析……………………………武 强()
信任的崩溃:民国时期天津城市丧葬类合会的蜕变兴衰……………………………冯 剑()
【其他】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李明()
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古代“杀人无罪”为例………………………李勤通()
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的早期中国研究……………………………………………周雨霏()
【研究述评】
对近年来唐代区域史研究的概览与思考………………………………………………徐 畅()
“视角转换与史实重建——第二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常博纯()
[书评]
余英时的变与不变——再读《朱熹的历史世界》………………………………………陈 欢()
徽州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新作
——读《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王浩()
梁勇著《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巴县为例》………………………………郑莉、赵莉()
探寻“自开商埠”城市工商业组织发展的轨迹
——读马德坤《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齐廉允()
编后语…………………………………………………………………………………………(451)
英文摘要
上卷编后语
本卷刊登14篇论文,分为6组。首载著名学者徐泓先生的大作,对何炳棣先生《明清社会史论》明代向上社会流动的观点冲加论证。本刊也发表过质疑何先生观点的论文,参照阅读,读者会有收获的。
宗族研究有4篇论文,韩国学者安光镐发现,现代汉语辞典中“郡望”的解释并不准确,并基于他者的眼光予以分析,值得重视.。章毅探讨元代徽州路仕宦家族的演变,是认识元代宗族的深入研究论文。明清宗族具有多样性的属性,个案研究很有必要。李扬以韶山毛氏为例,论述卫所、藩王与宗族建构,,康健则从祁门韩楚二溪汪氏讨论理学、商业与宗族的关系。
儿童研究的两篇论文,分别讨论明代社会中的神童与神童观念,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话语中的性别议题,是儿童史研究中不多见的有分量的作品。
女性研究也有两篇论文,一篇通过嘉庆朝刑科题本讨论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另一篇以民国初年“天乳运动”为中心讨论论述女性美的科学建构问题。
还有两篇论文研究城市社会。其一以汴京八景为中心分析环境变迁与城市空间的生产,其二研究民国时期天津城市丧葬类合会的蜕变兴衰。
其他类有3篇文章,各具特色。一篇“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另一篇以古代“杀人无罪”为例论述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还有一篇讨论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的早期中国研究。
研究综述的两篇文章与4篇书评也值得一读。
下卷目录
【生活质量】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蠡测——基于一种综合的考察…………………………陈宝良()
【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
“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李志生()
全球化视野下的礼仪、身体与日常生活
——以近代致意礼变迁为中心的考察……………………………………………许哲娜()
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1927-1937)……………………………………胡悦晗()
【家庭生活】
十六世纪官宦的家庭生活与地方社会
——以顾鼎臣的家书与奏疏所述为中心…………………………………………冯贤亮()
家产与兄弟相处——以杨继盛为例……………………………………………………范喜茹()
【医疗与社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刘希洋()
清代山东的乡村医生——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逯铭昕()
起源时间与传说流变:种痘术早期发展史二题………………………………………苗润博()
【社会经济】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草厂纷争与蒙汉关系………………………………………田宓()
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熊昌锟()
近代铁路土地的征购及其实现——以萍乡铁路为例…………………………………曾伟()
【其他】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李明()
【研究述评】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王善军()“长城抗战暨抗战胜利7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述评……………………………侯杰孙巍溥()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思言()
【书评】
社会史视角下宋末元初儒士生活
——周鑫《乡国之士与天下之士:宋末元初江西抚州儒士研究》评介………洪国强()
明代女性研究的新视角
——评《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阚玮玥()
美国“新清史”的集成之作——评罗威廉《中国的最后帝国:大清》……………张笑川()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许三春()
编后语…………………………………………………………………………………………()
英文摘要
下卷编后语
下卷重点推出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论文。
如何评价日常生活,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明代的社会经济变化较大,如何判断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明代生活史研究名家陈宝良作了综合考察。
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栏目下发表三位日常生活研究专家的论文。李志生通过考察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就“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提出看法。许哲娜以近代致意礼变迁为中心,考察全球化视野下的礼仪、身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胡悦晗探讨了私人空间与民国上海知识群体的精神生活。
家庭生活的研究有两篇专论,饶有趣味。冯贤亮以顾鼎臣的家书与奏疏所述为中心,探讨十六世纪官宦的家庭生活与地方社会。范喜茹以明代杨继盛为例论述了家产与兄弟相处的关系。
医疗社会史的一组3篇文章也重点推出。刘希洋挖掘文集等大量资料,探讨了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逯铭昕利用地方志考察了清代山东的乡村医生,苗润博则对种痘术的起源时间与传说流变择细考辨,得出了新的的结论。
社会经济方面也有3篇论,。田宓讨论了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草厂纷争与蒙汉关系,熊昌锟利用石城县契约文书论述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曾伟以萍乡铁路为例探讨近代铁路土地的征购及其实现。以上论文在利用档案契约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此外,王善军对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作了详细概述,两篇会议综述提供了新的信息。
4篇书评各具特色,与海内外的学者交换了意见。
以上19篇文中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