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絜,男,汉族,1969年生人,浙江宁波人。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赴日本爱知大学交流研究。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韩国高丽大学史学科外籍教授。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先秦史与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先秦社会史、甲骨金文地理与上古史重建等领域。出版专著2种,典籍整理3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论著目录
一、专著
1、《商周姓氏制度研究》(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
2、《商周金文》(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2006年。
3、《商周金文》(韩文版),韩国chinahouse出版社,2011年。
二、古籍整理与工具书编撰
1、《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华书局,2011年。(合作整理)
2、惠栋《松崖文钞》,《儒藏》(精华编·二七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3、孙诒让《籀庼述林》,《儒藏》(精华编·二七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4、刘师培《左盦集》,《儒藏》(精华编·二七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5、《大辞海·文物考古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副主编)
三、论文
1、《滕州所出妊爵在商周地理研究中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4期。
2、《郳國墓地所出畢仲簠與殷墟卜辭中的畢族》,《文史》2020年第2期。
3、《商周取氏器與東土邾國叢地》,《古文字研究》33辑,中华书局,2020年,第339-342页。
4、《李学勤先生殷代地理研究成就浅述》,《出土文献》2020年第1期(创刊号),第143-147页。
5、《商周东土夏遗与夏史探索》,《历史研究》2020年第1期,第43-67页。
6、《两周金文中的繁地与西周早期的东土经略》,《中原文物》2020年第1期,第71-76页。
7、《叔屖父盨与周代宗族祭祀权》,常建华主编《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22-29页。
8、《甲金文中的“”字及其相关问题之检讨》,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青铜器与金文》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9、《过甘敦鼎铭与商周东土过族》,《邯郸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10、《戍甬鼎铭中的地理问题及其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9期。
11、《西周王朝如何进行基层治理》,《人民论坛》2019年8月下(特)。
12、《作册旂组器中的地理问题与昭王边域经营策略》,《南方文物》2019年第3期。
13、《小屯M18所出朱书玉戈与商人东进交通线》,《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4、《金文“周”之地望及其在西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中国先秦史学会等编:《周公与中国国学一一全国首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第27-31页。
15、《小臣缶鼎与晚商举族族居地》,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青铜器与金文》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16、《叔屖父盨铭文正读及其他》,王晖主编《西周金文与西周史研究暨第十届中国先秦史学会年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18年3月。
17、《宜侯吴簋与宜地地望》,《中原文物》2018年第3期。
18、《卜辞中的祡祭与柴地》,《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19、《卜辞“龟”地与武丁时期的王室田猎区》,《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1期。
20、《卜辞雍地地望及其他》,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编《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第3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
21、《四祀(必+卩)其卣与晚商东土交通》,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青铜器与金文》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2、《清华简﹤系年﹥第二十章地名补正》,李守奎主编《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中西书局,2017年。
23、《卜辞滳水与晚商东土地理》,《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4期。
24、《“鸡麓”地望与卜辞东土地理新坐标》,《古代文明》2017年第1期。
25、《五祀卫鼎铭文的断读及其在先秦法律史研究中的意义》,王沛主编《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5辑,法律出版社,2016年。
26、《射子削、射南簠与谢氏族姓及地望》,《古文字研究》第31辑,中华书局,2016年。
27、《卜辞京、鸿地望与先秦齐鲁交通》,《史学集刊》2016年6期。
28、《商周东土开发与象之南迁不复》,《历史研究》2016年第5期,第4-1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29、《“梁山七器”与周代巡狩之制》,《汉学研究》(台北)第34卷第1期,2016年3月,第1-26页。
30、《“泰山田猎区”与商末东土地理》,《历史研究》2015年第5期,第56-75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1、《岳麓简“识劫案”与战国家庭组织中的依附民》,《出土文献研究》第14辑,2015年,第87-96页。
32、《爯方鼎铭与周公东征路线初探》,《古文字与古代史》第4辑,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15年,第261-290页。
33、《清华简札记二则》,《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又收录于杜勇主编《叩问三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298-305页。
34、《加强三代基层聚落的考古发掘与微观研究》,载《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61-163页。
35、《利用出土文献校读典籍二则》(《左传》“赐马三匹”、谷梁《春秋》经传“蔡侯东”),《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1辑,2013年,第5-12页。
36、《竹简所见楚国居民里居形态初探》,《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第45-49页。
37、《读金札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29辑,中华书局,2012年,第264-268页。
38、《金文“佃人”身份考》,《华夏考古》2012年第1期,第120-128页。
39、《卜辞中的“梦”字及其他》,《殷都学刊》2011年第4期,第1-5页。
40、《再论包山楚简“州”的性质与归属》,《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第261-283页。
41、《践鼎铭文补释及其相关问题》,《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96-202页。
42、《周代农村基层聚落初探——以西周金文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06-167页。
43、《琱生诸器铭文综合研究》,《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82-105页。
44、《闻尊铭文与包山“疋狱”文书之性质》,《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1年,第267-272页。
45、《试论葛陵楚简“丘”的性质与规模》,《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12页。
46、《谈谈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丘”》,《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0年,第244-249页。
47、《“仲催父鼎”补释及其相关历史问题》,《古文字研究》第28辑,中华书局,2010年,第212-217页(《“仲催父鼎”についての补充解释及びそれに关わる历史问题》,《中国交换研究员论丛》第27号,【日】爱知大学国际交流ヤンター,2010年3月,第1-6页)。
48、《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第23-4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49、《包山简“州加公”、“州里公”身份述论》,《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04-214页。
50、《鄩氏诸器铭文及其相关历史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第13-2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史》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51、《血族组织地缘化与地缘组织血族化——关于周代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几点看法》,《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第116-123页。
52、《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第8-17页。
53、《中子化盘铭文别释》,《东南文化》2008年第5期,第43-46页。
54、《关于“叀”字本义的一个假说》,《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第251-256页。
55、《浅谈“荣仲方鼎”的定名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第61-68页。
56、《叔虞鼎的定名与西周历史上的虞国》,《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3-367页。
57、《(矢+廾)季鼎、扬簋与西周法制、官制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南开学报》2007年第2期,第101页-112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58、《说“敢”》,《史海侦迹》,香港新世纪出版公司,2006年,第16-28页。
59、《亢鼎铭文与西周土地所有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第19-27页。
60、《关于商代妇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第237-244页。
61、《<尚书·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解》,《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第341-359页。
62、《金文“咸”字词义、用法缕析——兼论〈尚书·康诰〉等篇的年代问题》,《中华文史论丛》71辑,2003年5月,第273-288页。
63、《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第73-80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64、《〈肄簋〉铭文释读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4期,第68-73页。
65、《重论“咸为成汤说”》,《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45-149页。
66、《〈大戴礼记〉源流考》,《文史论集二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36-74页。
67、《周代男子以“孙”相称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中华书局,2001年,第49-57页。
68、《从商金文“寝某”称名形式看殷人的称名习俗》,《华夏考古》2001年第1期,第87-93页、第109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69、《卜辞“多生”考》,《文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42页。
70、《周代赐姓制度考述》,《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第1-7页。
71、《燕召诸器铭文与燕召宗族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25页。
四、评述及其他
1、《王朝历史的兴衰循环——<殷本纪>》,载《<史记>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2、《多维视野下的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日。
3、《20世纪中国年代学研究的盛举》(下),《历史教学》2001年第3期,第34-35页。
4、《20世纪中国年代学研究的盛举》(上),《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第39-42页。
5、《夏商史》(第二作者),《中国历史学年鉴1998》,三联书店,2000年。
6、《读<殷墟都城探论>》,《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8日。
7、《胶州三里河陶器图录》,《胶州历史文化初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8、《西周诸王年代诸说分王检索》(合作),《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9、《中国大百科全书修订版》毛公鼎、克鼎等商周青铜器与金文词条16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
10、《Rhyming Dictionary(韵书)浅述》,《图书与情报》1993年第2期。
11、《如何掌握经济及商业文献信息》(参编),惠世荣主编,华夏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