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华教授

发布者:夏炎发布时间:2020-12-30浏览次数:10

 

王利华,安徽宿松县人。198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

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农学硕士学位;1996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6-199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6年曾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

带头人提名列入重点培养计划。1999年调入南开大学,2003年被评为教授。2002-2003年,获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成均馆大学访问研究1年,2004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短期讲学,担任客座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为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负责人。

    学术兼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开学报》“生态环境史研究”栏目特约主持人、《中国农史》和《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编委。

教学工作:指导隋唐五代史、中国生态环境史方向博士生,并招收中国生态环境史、古代经济史和隋唐五代史方向硕士生。曾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生态环境变迁史”、“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后期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等。其中《中国古代后期史》(合开,主讲人之一)获国家和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

    学术兴趣:中国生态环境史、农业史、家庭史和社会生活史。目前承担的主要课题有:
    1、华北环境变迁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2、中国社会生态史研究(教育部重点基地招标项目,主持人)
    3、中国中古社会的环境观念和生态知识(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独立承担)
    4、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加人之一)
    5、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加人之一)
    6、中古社会变迁研究((教育部重点基地招标项目,主要参加人之一)。

    曾获奖励:
    1、《中国家庭史》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二)
    2、《中古华北的鹿类动物与生态环境》,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作)
    3、《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
    4、《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作)
    5、《广志成书年**》,中国农史学会优秀论文奖(独作)。
    6、近10年来,还先后获得天津市、南开大学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奖12项(次)。

近10年的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部分:
    1、《中国农业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环境史研究》第1辑,主要作者之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家庭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版,2008年获全国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4、《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论文集,主编),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版;
    5、《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文部分:
    1、浅议中国环境史学建构问题,《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
    2、全球学术版图上的中国环境史研究,《南开学报》2010年第1期;
    3、“三才”理论: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思想纲领,《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5期,《新华文摘》转载;
    4、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北内河航运与军事活动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9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转载;
    5、历史坐标上的生态文明,《南开学报》2008年5期,《光明日报》摘引观点
    6、端午风俗中的人与自然—基于社会生态史的新考察,《南开学报》2008年2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光明日报》、《文摘报》摘登;
    7、环境史作为一种新史学,《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1期;
    8、上古生态环境史研究与传世文献利用,《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5期;
    9、中古华北水资源状况的初步考察,《南开学报》2007年3期;
    10、江河湖泊的休养生息:历史学者的解读和期盼,《环境保护》2007年7期(B);
    11、社会史研究的现代视野——从环境史研究的跨学科谈起,《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5期;
    12、生态环境史的学术界域与学科定位,《学术研究》2006年9期,2006年十大学术热点问题评选主要参考论文之一;
    13、中国生态史学的思想框架与研究理路,《南开学报》2006年2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14、文化与环境互动作用下的中古经济与地理变迁,《史学月刊》2005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转载;
    15、古代华北水力加工兴衰的水环境背景,《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1期;
    16、周秦社会变迁与“友”的衍化,《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17、关于桃花源所在地的争论——兼述中古豫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史林》(韩国)第18辑(2002);
    18、中古华北的鹿类动物与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3期,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南开大学优秀成果奖;
    19、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历史研究》200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全文转载,《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天津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南开大学优秀成果奖;
    20、中古时期的乳品生产与消费,《中国农史》2000年4期;
    21、农业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天津古籍2000年)
    22、《社会生态史:一个新的研究框架》,《社会史研究通讯》2000年3期;
    23、中古北方地区的水环境与渔业生产,《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4期;
    24、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中国农史》1999年4期;
    25、郭义恭《广志》成书年**证,《文史》1999年3期,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优秀论文奖。

    评论、综述和翻译
    1、求故实之新知——环境史研究的旨趣和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1/07;
    2、区域开发与环境变迁历史的多维观察——评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
    3、“生态-社会史研究圆桌会议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转载;
    4、《南开学报》“生态环境史专栏”1-5辑“主持者言”(2006-2008);
    5、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转载;
    6、中国中古茶文化的展开――关剑平著《茶与中国文化》评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五卷,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
    7、中国家庭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历史研究》2002年6期;
    8、思想、社会、家庭的历史互动(与张分田合作者),《历史教学》2001年7期;
    9、思想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与张分田合作),《历史研究》2001年5期;
    10、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2001年2期;
    11、历史研究需要理论思维(上、下篇),《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02/18、 2000/02/25;
    12、认识中国社会的历史特性,《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01/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