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
林旭鸣整理
一、社会史通论
王恩铭:新文化史与新社会史的异与同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1-25
彭卫:试说历史学的实践性 史学月刊 2016.04
陆启宏:从微观到宏观:历史人类学视角的转变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2
李红梅:大数据时代对历史研究影响刍议 北方论丛 2016.02
王鹤:数字化史料与史学研究效率 北方论丛 2016.02
孙杰、孙竞昊:江南史研究与问题意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论的检讨 浙江大学学报 2016.02
张凯:路径与旨趣:近代浙江文化史研究嬗变 浙江大学学报 2016.02
张越:“五朵金花”问题再审视 中国史研究 2016.02
赵轶峰:明清江南研究的问题意识 探索与争鸣 2016.04
梁景和、杜峰: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 史学理论研究 2016.02
卞利: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徽州社会史研究的新转向(主持语)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3
行龙:从社会史角度深化国史研究的思考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3
张思:田野历史学与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3
陆启宏:历史人类学的不同路径:人类学的历史化和历史学的人类学转向 学术研究 2016.06
陈全黎:文学记忆史研究的三条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6-07
臧知非: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中国史研究 2016.03
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清史研究 2016.04
胡恒:数据库建设与清史研究 清史研究 2016.04
江沛: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史学月刊 2016.08
张作成:新样态史料的符号学意义 北方论丛 2016.04
唐仕春:心系整体史——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及其反思 史学理论研究 2016.04
池子华:进一步推动中国灾害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9-12
江太新:对明清农业发展史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费晟:环境史研究的全球化与“南方视角”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9
曲彦斌:中国经纪人史的“关键语”与社会史研究的“套路”——关于社会生活专门史研究及书写方法的思想轨迹 文化学刊 2016.10
罗志田:假物得姿:如何捕捉历史之风 南京大学学报 2016.05
池子华、傅亮:中国红十字运动区域研究:理论与方法 河北学刊 2016.06
李振宏:论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 史学月刊 2016.11
李金铮:“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1
辛逸路径依赖:新时期乡村史研究的新路径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1
李成武:社会史走进田野调查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12-06
王昉、曾雄佩、许晨:制度、思想与社会组织:探索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路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二、社会结构
(一)人口结构
1、人口流动与变化
高志超:论后金时期的迁海 清史研究 2016.01
丁龙嘉:论“南下”与“南下干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及当代价值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1
陈熙、徐有威: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线人口迁移研究 史学月刊 2016.02
张濯清、(越)黎氏梅:清初在越华商移民及其文化形态——以《罗塔洲重修公亭碑》为线索 中州学刊 2016.01
谢婧:弘农杨氏后裔在北宋的播迁分布及入仕途径考述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1
吴敏超:抗日战争与华侨社会的演变——以新西兰华侨捐款风波为中心的探讨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1
孟月明:日本对中国台湾和东北地区移民的关联性与差异性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2
陈熙:大跃进影响下的城乡人口迁移——以上海为中心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杨强:宋龙溪九龙里银塘杨氏的历史遭遇——《金鳌杨氏家谱》个案研究之一 闽台文化研究 2016.02
孙兵:人口、盛世与民生:对于清前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王宗勋:从清水江文书看清代清水江中下游外来移民“入住权”的取得——岑梧“镇寨”文书解读 贵州大学学报2016.02
朱德军:关中流民成因与唐代国家对策述论 唐都学刊 2016.03
柳泽明、德格吉日呼、吴忠良:乾隆十三至十四年的清朝“封禁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03
张锟:大夏与夏遗民的迁徙 历史教学 2016.05
周雪香:闽西客家与海上丝绸之路——以四堡雾阁邹氏为例 福建论坛 2016.05
董昊:乾隆年间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的原因 文化学刊 2016.06
董建辉、周慧慧:移民、土地与清代埔里盆地的族群关系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3
张侃、董丽琼:清代台湾北部的汀州客家移民合作垦殖和共有形态论析——以契约文书等文献为中心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3
李盈慧:跨越边界:华侨在中国抗战、太平洋战争中的行动和意义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3
凌彦:二战后归国华侨复员菲律宾的交涉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4
乌云毕力格:康熙初年清朝对归降喀尔喀人的设旗编佐——以理藩院满文题本为中心 清史研究 2016.04
刘兴亮、郭声波:道光《新会县志·图说》所载姓氏分布之研究 中国地方志 2016.07
孟繁勇:清代宗室觉罗发遣东北述略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8
吴轶群:清代新疆喀什噶尔人口变迁探析 西域研究 2016.04
郑榕:谁之庙宇祠堂何在——清初复界后漳泉沿海的主客之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4-
孙科志、刘牧琳:晚清时期上海的朝鲜人研究 史林 2016.05
牛传彪:明初起遣岛民与海上备御实态考察 社会科学 2016.09
冯建勇:海上交通、移民群体与区域社会意识之构建——唐宋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海上移民问题研究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9
李玉蓉:一九六一年密云水库移民返迁事件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0
陈世松:明初胶东半岛川滇移民由来考 历史研究 2016.05
汤水清、李小萍:从“活动”到“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江西的历史考察 江西社会科学 2016.10
孙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大陆花嫁” 史学月刊 2016.12
孟文科、朱汉国:吾身何属:大跃进时期京冀间劳动力争议及其处理 河北学刊 2016.06
2、户籍制度与人口统计
褚宏霞:乾隆时期新疆移民落籍政策探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1
王少林:仲山父模式:西周户政制度初探 史学月刊 2016.04
陈磊、董玉宽: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作用 兰台世界 2016.07
刘猛:清代的户口循环册 历史档案 2016.02
张亮:清代的户绝财产继承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 历史教学 2016.03
柳德军:改革的限度:20世纪30年代甘肃保甲制度推行之实况调查 历史教学 2016.04
凌文超:走马楼吴简上中下品户数簿整理与研究——兼论孙吴的户等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3
邱源媛:清代旗人户口册的整理与研究 历史档案 2016.03
袁延胜:《奏谳书》所见西汉初年的户籍问题 古代文明 2016.03
颜德如:清末民初中国人口“四万万”说之考察:以孙中山为中心 福建论坛 2016.06
崔丽霞、柳德军:从自治到保甲:民国保甲制度复兴之路 求索 2016.07
柳德军:抗战时期甘肃保甲制度的重构及其异化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4
马超然:晚明南京的总甲役与铺行役改革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6.04
袁延胜:尹湾汉墓木牍《集簿》户口统计资料真实性探讨 史学月刊 2016.11
叶锦花:户籍制度与赋役需求及其规避——明初泉州盐场地区多重户籍现象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6
吴树国: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求是学刊 2016.06
夏维中:试论清代江苏的版图顺庄法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邱仲麟:明清江浙的乐户——兼及浙东堕民与苏州丐户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夏维中:试论明代中期江南都图地籍系统的形成及其影响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九期
王跃生:近代之前家、户及其功能异同探讨——基于制度的分析 社会科学 2016.12
(二)宗族与家庭结构
赵华富: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的继承与变革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1
陈瑶:“各族皆有家神”——以湘潭阳塘龙王信仰与周氏宗族建构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1
李晓龙:祭簿与房的运作——以清代广东乐昌楼下邓氏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6.01
龚义龙:分裂、人口迁移与资源挤压:清代巴蜀移民家族分家的影响与后果探析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1
朱冬梅:试论传统家训中的“齐家”思想 兰台世界 2016.01
王婧媛:清代苏州潘氏家族的词学唱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冯尔康:构成明清徽州名族的诸种因素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2
王跃生:清代立嗣过继制度考察——以法律、宗族规则和惯习为中心 清史研究 2016.02
彭希哲、胡湛: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2
张俊峰、高婧:宗族研究中的分枝与立户问题——基于山西曲沃靳氏宗族的个案研究 史林 2016.02
王烁生、温建钦:明清以来潮汕地区家训族规的功能及时代意义 兰台世界 2016.07
林昌丈:汉晋铭刻与荆南家族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2
冯尔康:试论明清徽州名族是中古士族遗绪 历史教学 2016.03
王元林、孙廷林:宋代赵稹、赵师旦家族事迹考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02
王勤美:清代黔东南亮寨龙氏土司家族的发展与演变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2
钱杭: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中部农村的宗族与族谱——细读《前十条》附件中的《偃师报告》 社会科学 2016.04
郑小春:谱牒纷争所见明清徽州小姓与望族的冲突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3
叶舟:传统与现代之间:苏南宗族的近代化与上海 史林 2016.03
郑铎:明代常州白氏家族的特征 文化学刊 2016.05
申红星:明清以来豫北族谱修撰问题研究 新乡学院学报 2016.05
王志龙:清代苏南宗族义庄的庄正研究 社会科学 2016.05
沈成飞:保甲制度与宗族势力的调适与冲突——以民国时期的广东地区为例 福建论坛 2016.05
夏晓慧、沈昕:合同文约:清代徽州乡村社会的宗族管理 农业考古 2016.03
刘巧莉、王剑:负土筑墓——明清华北宗族文化的地标 学习与探索 2016.03
冯尔康:明清徽州名族对社区的建设及其积极作用 安徽史学 2016.04
郑小春:清乾隆朝谱禁与徽州宗谱之重修实践 史学月刊 2016.07
安君:明代岩镇汪氏宗族与地方社会互动论略 中国地方志 2016.07
薛海波:六官与西魏北周政治新论——以武川镇豪帅在中央官僚体系地位变化为中心 史林 2016.04
田甘:论宋代吴县范氏家族的忠恕家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薛宸宇:河南省卫辉市小店河闫氏家族历史兴衰考究 文化学刊 2016.07
郑小春: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以一则正统十一年商人家庭阄书为线索 古代文明 2016.04
王菲菲:试论族谱粉饰现象背后的宗族建构与策略选择——以《诗山凤坡梁氏宗谱》为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4
储卉娟:家国互构:社会史视角下的明代“大礼议”——以霍韬为切入点 社会学评论 2016.04
麦思杰:小洲简氏宗族与清代珠江三角洲社会变迁 史志学刊 2016.04
林芊、王凤梅:“三家”“三老家”:文斗苗寨宗族的生成与扩展——对“清水江文书”相关契约的考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4
冯尔康:治家无能遭贬的北宋高官 北京日报 2016-09-05
陈桂蓉:民间家训传承研究中的方法论探微——以福建民间家训为例 唐都学刊 2016.05
邢铁:我国古代家庭的生产、生活和生育周期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赵婧:近代上海方氏家族钱庄股权变动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黄艺娜:宗族势力的消长与清初地方秩序的重建——以福建漳州碧溪、玉兰宗族械斗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尚晴:历史记忆与家族建构——以湘西田氏土司后裔为中心的考察 吉首大学学报 2016.05
王凤梅:清水江流域宗族在婚姻关系中的作用考察——以天柱县婚书为例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5
吴兆龙:苏洵谱法探析 安徽史学 2016.06
蔡亚龙:方志所见明代陕西地区军户家庭规模探析 中国地方志 2016.11
王晖:西周金文所见大宗“收族”现象研究 史学月刊 2016.12
李扬: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康健: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吴建华:明代苏州地区姓氏宗族的来源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九期
林勰宇:番禺沙亭屈氏家族南海庙施田考 中国地方志 2016.12
高婧聪:西周宗族形态及德教——以爯器所见遣氏宗族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研究 2016.06
钱杭:沁县族谱中的“门”与“门”型系谱——兼论中国宗族世系学的两种实践类型 历史研究 2016.06
李斌:清代以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士绅宗族的建构历程——以贵州清水江下游地坌彭氏宗族为个案的研究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6
陈功文:清代绩溪金紫胡氏家学简论 社会科学论坛 2016.12
(三)等级结构
1、皇帝与贵族
李文益:清代“哈哈珠子”考释——兼论满文“hahajuse”与“hahajui”的翻译 清史研究 2016.01
[日]楠木贤道:孝端文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的收继婚及其意义初探 清史研究 2016.01
郑利华、胡媚媚:八旗诗人宝廷结社考论——以“消夏”“消寒”诗社为中心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高泽峰:皇位之争中的唐太宗与史臣 北方论丛 2016.01
韩琦:康熙帝之治术与“西学中源”说新论——《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的成书及其背景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1
赵现海: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古代文明 2016.01
赵治乐、杨果:试析宋代士大夫劝谏皇帝时的恐惧使用 史学集刊 2016.01
常建华:祈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新探 历史研究 2016.02
吴琦、朱忠文:论永乐到宣德年间开国功臣家族命运的变化——以巩固新政权合法性为视角的研究 安徽史学 2016.02
杜家骥: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 清史研究 2016.02
钟国昌:明末清初的“天崩地坼”对朱明宗室的影响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3
易小平:两汉宗室文人籍贯考辨——基于目前三种籍贯推断方式的讨论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4
刘军:北魏庶姓勋贵起家制度探研——以墓志所见为基础 人文杂志 2016.04
杜晓玮:唐代驸马选尚标准的转变与政治局势的互动关系 文化学刊 2016.05
张云华: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补论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6
张月莹:万历皇帝与努尔哈赤的“赐暖”活动 文化学刊 2016.06
黄远东:论时令与汉代皇帝“继绝世”——以“景风绍封”为例 农业考古 2016.03
孙燕京:清末立宪中少壮亲贵的政治心态 史学月刊 2016.07
符海朝:金世宗燕人上层“诡随”论探析 兰州学刊 2016.07
沈欣:再论清代皇室之乳保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8
李济沧:六朝贵族的自律性问题——以九品官人法中乡品与官品、官职的对应关系为中心 文史哲 2016.04
张明富:永乐建元与太祖所封诸王心态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5
侯旭东: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上)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6
徐世康:契丹早期军功世家的考察——以王郁家族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李金飞:清帝与戏剧 江南论坛 2016.12
2、士人与官绅
陈君:“南朝词臣北朝客”——陈隋间入北的南方文人及其文学活动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1
夏春涛:咸丰朝官场乱象与社会危机——以太平天国初期战事为主线的考察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1
王军营、陈峰:试论宋代士大夫的一种从政精神——以范仲淹“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1
耿密:辛亥鼎革后清末保守士人心态之比较——以《恽毓鼎澄斋日记》、《退想斋日记》为中心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刘文鹏:彭家屏案与雍乾党争 清史研究 2016.01
王学深:“凌辱斯文”与清代生员群体的反抗——以罢考为中心 清史研究 2016.01
杨亿力:“云萍录”与南宋士人的交际 史学月刊 2016.01
吴琦、龚世豪:明初江西士大夫仕宦、交游与乡邦团体——以胡广为中心的研究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1
张旭华、张斯嘉:魏晋清官探源:贵势垄断“秘著”新论 史学月刊 2016.02
杜志强:陇东文人赵时春与明嘉靖年间士人群——基于社会地位、地域分布、学术文化的三重考量 河北学刊 2016.01
付开镜:帝王猜忌下中国古代官员的避祸之道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王学深:唐初三朝进士科及第群体初探——以《登科记考》为中心 2016.01
王兵:清初金陵文人周京考略 历史档案 2016.01
齐畅:土木之变前后的安南宦官——从北京大隆福寺的兴建说起 东北师大学报 2016.01
林岩:晚年陆游的乡居身份与自我意识——兼及南宋“退居型士大夫”的提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清史研究 2016.02
袁志成:文人结社与民初文人心态 江汉论坛 2016.04
魏伯河:孙光祀与《滴翠园雅集图》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朱新屋、吕谋琴:重访中国近代革命的“低音”——以湖南士绅聂云台为例 唐都学刊 2016.02
王铿:六朝时期三吴地域非门阀士族人士的政治出路——商人、门生、恩幸之关系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2
曹胜高: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 古代文明 2016.02
王瑞来:“狸猫换太子”传说的虚与实——后真宗时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博弈 文史哲 2016.02
张烨:基层士人与文化传承体系——以明清时期山东地区为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6.02
李梅:北宋致仕官员住房状况论析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常城、何晓明:现代化视野下的清末湖广总督群体研究 江汉论坛 2016.05
贾灿灿:宋代平民官员的上行流动——以笔记小说为中心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5
谭慧存:从张汤-张安世家族看汉代官僚政治 史学月刊 2016.06
薛志清:思想意识与汉代社会流动析议——以董仲舒对“学而优则仕”的践行为例 河北学刊 2016.03
王彦章:失范的心灵秩序:魏晋士人的意志自由与欲望审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郑小悠:清代刑部官员的法律素养 史林 2016.03
武强: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明清时期河南进士地理格局演变分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3
李浩:唐代士族转型的新案例——以赵郡李氏汉中房支三方墓志铭为重点的阐释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3
仇鹿鸣:制作郡望:中古南阳张氏的形成 历史研究 2016.03
任玉雪、陈必佳、郝小雯、康文林、李中清:清代缙绅录量化数据库与官员群体研究 清史研究 2016.04
罗检秋:著书难为稻粱谋——《论语正义》的刊行及所见清代士人生活 清史研究 2016.04
马强:大动乱时期的士庶遭际与记忆——基于涉及安史之乱出土唐人墓志的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蓝法典:论明初士人人格的转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夏炎:“北人”“南物”与唐后期南北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南贬北人间的礼物馈赠为中心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4
罗晓翔:“我将安所适乎?”——再论晚明士人城市交游与士林心态 史林 2016.04
代亮:清初遗民寿序的新变及其意义 苏州大学学报 2016.04
曹家齐:宋代士人的私人通信与游访——立足于相关制度和社会背景之考察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4
渠桂萍:阎锡山政制革新中的士绅名流“参政”——兼与清代比较的视角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4
何忠礼: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浙江大学学报 2016.04
张国功:亲缘、地缘、学缘、业缘的叠合——论学衡派谱系中江西学人的交游网络与文化认同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7
陈鹏、李硕:清末制度变迁与精英的现代性转换——以京师大学堂进士馆进士群体为例 山西师大学报 2016.04
陶祺谌:清末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以张之洞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5
郝红暖:清代名臣方观承的惠政及其为官从政特点 安徽史学 2016.05
薛青涛: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 社会科学 2016.09
洪卫中: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兼论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江汉论坛 2016.10
陈俊达、杨军:高丽赴辽使者群体研究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张晓兰:由《史记》中“躄者”形象说起——略谈先秦时期人性张扬意识 兰台世界 2016.17
杜桂萍:“名士牙行”与清初“赠送之文”的繁荣——以袁骏、孙默征集活动为中心的考察 求是学刊 2016.05
李建武:试论明代镇守内官与地方官关系处理模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徐红:从仁宗朝台谏弹劾看北宋的官场舆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付永正:清代吉黑地区“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现象初探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4
付永正:清代吉黑“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制度及其实效考 北京社会科学 2016.10
查屏球:盛唐英灵交往之遗踪——由《刘复墓志》看以王昌龄为中心的天宝丹阳诗人群 浙江大学学报 2016.05
杨孟哲、秦中亮:唐代录事参军的籍贯分布及迁转路径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05
董莉莉:秦汉关西武将集团形成的背景 史志学刊 2016.05
周春健:元代科举之罢与蒙汉观念之“冲突” 安徽大学学报2016.06
刘中兴:论晚明东林党的舆论活动及其影响 安徽史学 2016.06
李林:清代武科乡试中额及武举人群体结构试探 史林 2016.06
高萍:西汉三辅文人群体考论 唐都学刊 2016.06
徐泓:《明清社会史论》译注及其后续研究:重论明代向上社会流动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章毅:断裂与传续:元代徽州路仕宦家族的演变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彭茵:元末江南文人的政治归依——以依附朱元璋和张士诚两大集团的文人群体为例 江海学刊 2016.06
吴强华:近代士人结社与社群交往网络——以南社为中心的考察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赵思渊:士气之藩篱:清末常熟清赋中的士绅身份意识转变 历史研究 2016.06
彭勇:卫所制度与边疆社会:明代四川行都司的官员群体及其社会生活 文史哲 2016.06
李磊:义熙政局与“宋氏以文章闲业”之缘起 社会科学 2016.11
孙淑娟:刘裕北伐后秦与士族文人的转变 东岳论丛 2016.12
3、吏民
杜洪涛:元明之际辽东的豪强集团与社会变迁 史林 2016.01
沈刚:秦简中的“吏仆”与“吏养” 人文杂志 2016.01
党晓虹:论明清海洋民间组织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因素 农业考古 2016.01
郭燕红:从常熟均赋到昭文民变——清道光晚期江南社会危机透视 西南大学学报 2016.03
付燕鸿:1940年代“中原大灾荒”中的民变研究 福建论坛 2016.04
惠翔宇:汉代少吏的社会待遇与生活形态 唐都学刊 2016.04
张锦鹏:宋代富民阶层成长的制度空间:以交易费用为视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靳腾飞:秦汉简牍所见基层官员殴詈现象探析 江汉论坛 2016.11
4、其他阶层
张帆、朱小玲:抗战时期社团组织在陕甘宁边区治理中的贡献与作用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马俊亚:近代淮北粮食短缺与强势群体的社会控制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2
刘永生:民初贵州土司研究 兰台世界 2016.06
崔建华:西汉“复作”的生成机制及身份归属探讨 中国史研究 2016.02
张秀丽、桑慧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禁婢举措及其效果评析 中州学刊 2016.03
张雅娟:清代嘉庆年间东南沿海海盗活动高潮成因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3
陆宗霜:“是贱非贱”的清末官衙奴仆考察 兰台世界 2016.11
(四)职业结构
1、商贾百工
丁丽:民国时期门头沟煤矿工人的劳动与生活状况探析 兰台世界 2016.01
张雨新:抗战时期西安人力车夫的收入与生活 兰台世界 2016.01
孟伟、廖声丰:明清以来的高平商人研究——针对高平市康营村庙宇碑刻的考察 盐城工学院学报 2016.01
凌殿刚:论明清徽商的诚信经营 盐城工学院学报2016.01
陈国灿、王涛:依海兴族:东南沿海传统海商家谱与海洋文化 学术月刊 2016.01
高红霞、张克令:民国银行家的生活样态与人际网络——以浙江兴业银行徐新六为例 学术月刊 2016.02
沈刚:新出秦简所见秦代市场与商人探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周征松:关于襄汾商帮的历史考察 史志学刊 2016.01
范金民: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安徽史学 2016.02
王福华:近代东北商团研究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2
常文相:明代盐法运行中的官商合作 求是学刊 2016.02
陈思:论1622~1625年间福建大海商李旦与荷兰殖民者的关系 闽台文化研究 2016.02
王秀丽:元末明初的海商与江南社会 南开学报 2016.02
范金民:清代潮州商人江南沿海贸易活动述略 历史教学 2016.04
梁仁志:“弃儒就贾”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 中国史研究 2016.02
魏文享:协定与自肃:沦陷时期天津商人团体与价格管控 史学月刊 2016.05
赖惠敏:清代北京的旅蒙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3
郭娟娟、王泽民、刘建生:清代塞外贸易的山西忻代商人 历史档案 2016.03
王子今:秦“抑商”辨疑:从商君时代到始皇帝时代 中国史研究 2016.03
刘素林、韩晓莉:从旧艺人到新演员:建国初期“戏改”中戏曲表演者的角色转换——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史学集刊 2016.03
薛瑞泽:明清时期武安的商业交通与商人对外经营 史志学刊 2016.03
史金波: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雇工契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4
孟伟、廖剑南、廖声丰:清代襄阳双沟镇山西会馆考述 盐城工学院学报 2016.04
朱英、朱庆:民国时期潮汕商人的跨域互动及其影响 福建论坛2016.07
黄忠鑫:清代广东口岸贸易中的婺源商人群体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8
包树芳:试论战后上海小商业者的生存状态(1946—1949)——以茶馆店主为例 民国档案 2016.04
张绪:清代皖江流域的徽商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5
梁仁志:商帮史研究中商人身份的判定问题——以徽商研究为例 安徽史学 2016.05
叶扬兵:私营工商业改造中资本家“摘帽子”问题初探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9
刘素林、韩晓莉:从旧艺人到新演员:建国初期“戏改”中戏曲表演者的角色转换——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9
朱万曙:商人与经济史、文化史及文学史 清华大学学报2016.05
李宏平:浅谈民国时期新乡商界传奇同和裕银号的兴衰——着重从中央权威的弱化与重构入手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9
庄维民:比较视野下的鲁粤商人与近代东亚贸易圈 东岳论丛 2016.11
2、僧道
刘磊:中晚唐书僧尚奇求变风气下的诗书互动 济南大学学报 2016.03
纪雪娟:宋代《醉僧图》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9
雷恩海、苏利国:“僧道拜俗”之争与唐前期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宏观导向 求索 2016.09
葛洲子:僧人字辈与寺院继承——以明清时期宁波府金峨寺为例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16十四卷二期
3、近代职业群体
元青、齐君:过渡时代的译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中国译员群体探析 安徽史学 2016.02
李细珠:政治转型期历史学家的因应与境遇——读金毓黻、顾颉刚、夏鼐日记 史学月刊 2016.04
刘颖涟:1947年经济学人群体政治态度的转变 史学月刊 2016.04
郑京辉:1956年工资改革后河北省职工生活水平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2
邓军:从“良心”到“主义”:恽代英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社团组织困境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黄金凤:中共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学生运动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王毅、钟谟智:三线企业的搬迁对内迁职工生活的影响——以重庆的工资、物价为例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江文君:万众一心:自由职业团体与近代上海的民族主义实践(1927—1941) 史林 2016.02
瞿骏: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04
张仲民: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04
乔以钢、李贞玉: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及其文学形象 江汉论坛 2016.06
刘莉:中共对京汉铁路工人帮口组织的利用和改造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6
梁元生:游子之路与“海归之城”:邝富灼在上海 史林 2016.03
张雨新:民国中期西北内陆城市人力车夫研究——以西安为例 唐都学刊 2016.03
兰日旭:中国近代银行家群体的变迁及其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3
张立程:由名片所见黄炎培在近代的社交网络 史学月刊 2016.08
林叶连:刘向《列女传》中“三从”的落实情形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曾礼军:近代报人小说家群体的代际兴替与时代特征——以上海活动中心为例 求是学刊 2016.04
李淑蘋、江芬:民国时期底层职业妇女探析——以广州茶楼女招待为个案 安徽史学 2016.05
马勇:“递刀者”?以张厚载、林纾为中心的所谓新旧冲突 安徽史学 2016.05
何志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新区的干部培养及其群体发展趋向——以川北区为考察中心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0
布莉莉:“辞家豪气今何有”——韦君宜(1939—1949)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6.05
郑师渠:从“五卅”到“三一八”的中国知识界——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历史研究 2016.05
谢辉元:抗战时期桂林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群体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9
蒋超、夏泉:民国学人的学术生态——以“新月派学人群”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为视角 社会科学论坛 2016.10
林盼:失踪的“块余生”——辛亥之前叶瀚史事补述与考订 史林 2016.06
欧七斤:南洋公学学生群体考论 史林 2016.06
李志毓:论新知识青年与国民革命 史林 2016.06
(五)民族结构
郭胜利:民国青海民族社会空间结构与政治生态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1
李小雪:清初奉天地区旗民二重管理体制的形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1
陈恳:漠北瀚海都督府时期的回纥牙帐——兼论漠北铁勒居地的演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1
龙国庆:官府、土司与土民:明清时期贵州毛南族社会生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1
定宜庄:清末民初的“满洲”“旗族”和“满族” 清华大学学报2016.02
王英: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地方实践与历史经验——以民国青海藏族社会为例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2
朱圣明:汉代羌人的社会政治组织与族群认同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16十一卷一期
付开镜:两晋南北朝汉人助胡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6.02
陈勇:拓跋种姓“匈奴说”的政治史考察 历史研究 2016.02
曹端波、付前进:苗族古经中的时间与空间:清水江流域苗族的计时制度与社会结群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2
朱德贵、齐丹丹:先秦两汉时期“秽貊”族问题探讨 北方文物 2016.02
夏柯:清代满汉民族关系的发展与浙江辛亥革命 文化学刊 2016.05
杜家骥:清代满族与八旗的关系及民族融合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6
张文:也谈《清明上河图》中的胡人及相关问题 苏州大学学报 2016.03
段晴:萨迦牟云的家园——以尼雅29号遗址出土佉卢文书观鄯善王国的家族与社会 西域研究 2016.03
姚潇鸫:东晋时期流寓南方的粟特人补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陈晓伟:“瓯脱”制度新探——论匈奴社会游牧组织与草原分地制 史学月刊 2016.05
罗燚英:融摄与交映:驻粤八旗与五仙古观——以广州五仙观清代碑刻资料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6.06
陈洪诚:壮族谱牒档案发轫探究 兰台世界 2016.11
陈玮:新出《唐曹怀直墓志》所见安史之乱前后粟特武人动向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3
刘坤新、丁建军:论穆斯林与南宋政权 兰州学刊 2016.06
赵燕姣:西周时期的淮夷及相关族群 东岳论丛 2016.07
彭建英:漠北回鹘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以粟特人与回鹘互动关系为中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4
李瑜:《皇清职贡图》、“滇夷图”中的云南古宗图像解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04
徐海斌:铜器铭文所见白狄中山之伦理观念——兼论白狄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江汉论坛 2016.09
刘婷玉:谁人为畲?——家族文书与“畲”的族群变迁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李晓标、解程姬:晚清遣使会士古伯察眼中的蒙古人群形象 兰台世界 2016.19
冯培红:丝绸之路陇右段粟特人踪迹钩沉 浙江大学学报2016.05
胡鸿:六朝时期的华夏网络与山地族群——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 历史研究 2016.05
钟焓:简析明帝国的内亚性:以与清朝的类比为中心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6.05
龙圣:明初“月鲁帖木儿之乱”原因探析 史学集刊 2016.05
(六)社会性别
侯杰、赵天鹭:抗战时期国统区“妇女合作运动”探析(1942—1945)——以《妇女合作运动》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1
宋永忠:“儒妇有为”:清代女性捐助“宾兴”类型及其动因 兰台世界 2016.03
陈蕴茜:性别/民族国家视域中的宋美龄男女平等思想 江海学刊 2016.01
任祖凤:战争、国家与性别:抗战大后方的妇女节纪念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2
苟晓:简谈宋代女性教育问题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02
刘正刚:明代广东仕宦形塑庄氏烈女形象研究 古代文明 2016.01
梁惠娥、王中杰、崔荣荣、贾蕾蕾:女书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方式考析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1
房占红:秦汉时期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江沛、王微:“三寸金莲”之变:华北中共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女性身体 福建论坛 2016.01
贾飞:中国古代贞节观的变迁与女性财产权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2
夏卫东:性别与革命:近代以来秋瑾形象转换的考察(1907—1945) 民国档案 2016.01
宋少鹏:何殷震的“女界革命”——无政府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1
王永平:墓志所见中古士族社会女性之治家及其“母教”与“女教”——从一个侧面看中古士族文化之传承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1
王永平:魏晋南朝士族社会之女教与“母教”——从一个侧面看中古士族文化之传承 河北学刊 2016.02
翟瑞青: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漂泊意识 山东大学学报 2016.02
李文智: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孝文化——以新旧二十四孝为例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余冬林:晚清使臣对西方男女平等的认识及其影响 兰台世界 2016.08
梅新林、娄欣星:论清代常熟屈氏家族女性的文学活动与传播 苏州大学学报 2016.02
马勤勤:当“才女”与“市场”相遇——从高剑华看民初知识女性的小说创作 南开学报 2016.02
刘钊: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 南开学报 2016.02
何一民、韩英:禁锢中的变迁:民国时期新疆妇女地位变迁 兰州学刊 2016.04
吕满文:红军时期女子部队的表现及作用 河北学刊 2016.03
杨涛: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清明上河图》看唐宋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 兰台世界 2016.10
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维吾尔近代达斯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兰台世界 2016.12
项裕荣:《金瓶梅》“财货”叙事与“破家”母题解读——试论明代世情小说中经济因素对婚姻伦理的解构与冲击 北方论丛 2016.03
彭娟:明清家族小说中阴盛阳衰现象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王海洲:新中国女性的国家认同构建(1949-1984)——基于女民兵宣传画的图像政治学分析 学海 2016.03
奚丽芳:女教与晚明婚姻中的女性——以《愁言》为中心的研究 古代文明 2016.03
吴声军:从贺江文书看清代以降南岭走廊妇女的权利——兼与清水江文书的比较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6
秦方:近代反缠足话语下的差异视角——以19世纪末天津天足会为中心的考察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3
赵沈亭、李昱君:从《史记·外戚世家》看西汉前期上层妇女的身份地位 文化学刊 2016.07
付建舟:清代江南女诗人群体及其主要特征 江汉论坛 2016.08
朱丽娥:晚清上海女性休闲娱乐生活掠影——以《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为中心 兰台世界 2016.14
高梓梅:汉代墓葬螺女画像的文化意蕴 兰台世界 2016.15
袁宙飞:明清以来年画中女性形象的母题探析 民俗研究 2016.04
林星:陈元光家族女性群体的几个问题 闽台文化研究 2016.04
杨联芬:解放的困厄与反思——以20世纪上半期知识女性的经验与表达为对象 南开学报2016.04
铁爱花:宋代女性行旅风险问题续探 浙江学刊 2016.04
蔡爱国: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女侠形象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4
张玮、王莹: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英模的生活 安徽史学 2016.05
赵延旭:汉代宫人“守园陵”现象探析——从侧面看汉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唐都学刊 2016.05
吕宽庆:清代妇女家庭养老初探 兰台世界 2016.17
邓弟蛟:四川长宁县老翁镇赵氏节孝坊铭文考述 兰台世界 2016.18
杨联芬:“娜拉”走后:弃儿创伤与解放的误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05
赵晓华:晚清灾荒中的妇女拐卖及法律惩处 兰州学刊 2016.09
吴才茂:贞节与贤能:族谱所见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守节与传记书写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5
侯杰、王凤:从传统到近代:民间年画与中国女性生活——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的考察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5
高翔宇:性别解放的“中间路径”:张竹君女性启蒙思想及实践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5
刘志琴:女性意识:解读炎黄文化的重要视角 河北学刊 2016.06
小田:论近代孀妇的乡居环境——以江南社会为中心 史林 2016.06
王燕:从“阴阳”到“性别”——现代中国“性”概念的缘起与价值观的转向 史林 2016.06
刘金德:论满洲瓜尔佳氏索尔果家族与满洲异姓贵族之婚姻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张弛:气枪与洋娃娃——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话语中的性别议题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张华:民国时期女性美的科学建构(1920—1930)——以“天乳运动”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秦箬茜:《南词摘艳录》中的职业女弹词——基于男性视角的考察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程郁:宋代乳母与妾的区别及联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王艳芳、于迪:过渡时代知识女性的自我形塑及其意蕴——以庐隐、石评梅小说为中心 南开学报 2016.06
易素梅:宋代孝女文化转型论略——以曹娥与朱娥并祀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中山大学学报 2016.06
冯成杰:民国时期乡村性别比例问题述评——以1920-1930年代华北乡村为中心 人文杂志 2016.12
郭燕平:农村性别观念的现代性改造——以20世纪50年代陕西地区的流动放映为例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6
郑伟斌、简玉祥:革命与现实:苏区解放童养媳问题探析 农业考古 2016.06
三、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
(一)权力经纬
1、政治社会史
左玉河: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文化审视 史学史研究 2016.01
李治安:元至明前期的江南政策与社会发展 历史研究 2016.01
易凤林:差异性构成: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社会成分变化之考察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赵入坤:身份与权利:一届全国人大的基层选举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王家范:从知县形象看明清基层政治生态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2
王晓龙:论宋代的立法与司法文明——以民事领域为中心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4
徐栋梁:论秦汉公共权力的制度化与群体化 北方论丛 2016.02
郑宁、冯贤亮:晚明卫所与州县关系探研——以泗州卫月粮为线索 安徽史学 2016.03
谢开贤:中共苏区社会建设与国统区社会建设的本质区别 江汉论坛 2016.06
黄伟英:“老革命”与新政权:以赣南为中心的考察(1949—1956)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6
吴文珑:1950年江苏地区的整风运动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3
傅幼玲:孙传芳与浙江五卅运动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3
初智勇:极端条件下的人道主义坚守——抗战时期中共对日俘的人权保障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3
张红岩:从“亲亲得相首匿”看古代法律与人情的取舍 兰台世界 2016.12
赵轶峰: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 中国史研究 2016.03
周圣亮:论李宗仁与抗战初期的安徽政局 安徽史学 2016.04
窦相国:北魏与元朝“汉法”推行及其成效之比较 安徽史学 2016.04
黄敏捷:北宋熙宁四年东明县民上访事件与变法君臣的危机处置 史学月刊 2016.07
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古代文明 2016.04
朱鸿军、季诚浩:被压抑的仪式传播——清初经筵的文化涵化、移转和控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李志毓: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的再思考(1924—1931)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0
陈任远:论国民党在苏区的去“赤化” 学术研究 2016.10
田明:转型中的国民党与工会——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劳资关系为视角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5
章丽琼:春秋时期家臣职权扩展与宗法制嬗变 北京社会科学 2016.10
陈先初:民国前期的立宪主义及其实践 安徽史学 2016.06
刘玉山:19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对维护钓鱼岛主权所作出的贡献 安徽史学 2016.06
曾凡云、王祖奇:论日本对“清乡”活动的决策与主导 安徽史学 2016.06
李永芳:大革命时期的河南农民协会述论 史学月刊 2016.11
李雪梅:1960年初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6
李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员组织关系的重建——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2
陈晓伟:捺钵与行国政治中心论——辽初“四楼”问题真相发覆 历史研究 2016.06
孙文杰:从满文寄信档看“乌什事变”真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06
2、法制、军事社会史
王胜国:“天理观”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关系新论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朱志峰:民国时期法学人才培养检视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侯德仁、张涛:晚清域外研究与记述文献中的近代司法观念 苏州大学学报 2016.01
吐娜:清代伊犁察哈尔、厄鲁特两营旗屯述略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1
白贤:中国古代告密现象的法律社会史考察 山西师大学报2016.01
李明:清代律例馆考述 清史研究 2016.02
牛建强:土流博弈与内疆展拓:以隆万间古田之役和罗旁之征为中心 史学月刊 2016.03
李玉君、何博:从金朝法制伦理化构建看儒家文化的向心力 江汉论坛 2016.03
付海晏:清规还是国法:1946年北京白云观住持安世霖火烧案再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3
周曲洋:南宋荆湖地区军事补给体制的构建与运作——兼论宋元襄樊之战失利之原因 学术研究 2016.03
张红云:沂蒙解放区的支前人力工作——基于乡村动员中矛盾冲突与利益调适的策略分析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4
王晨光:楚国北扩地缘政制问题与“亲亲相隐”公案新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2
曹循:明前期的江南卫所与赋役征调 南开学报2016.02
丛密林:契丹骑兵的界定及分类考 北方论丛 2016.02
连宏:汉代磔刑考辨 东北师大学报2016.02
王利明:雍正时期对强盗案的处置办法 新乡学院学报 2016.04
陈默:不教而战: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士兵的教育与训练 民国档案 2016.02
齐小林:装备、技术、战术及作战效能:百团大战中的八路军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2
石怡、罗冬阳:利民沙案与清代江苏沙田民事法秩序之构建 史学月刊 2016.06
吕丽:中国古代慎刑观之“用刑之道”解析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6
黄河:中国近代就业促进法制变迁及启示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3
师彬彬:东汉宦官犯罪的刑罚论略 唐都学刊 2016.03
曹循:明代镇戍将官的官阶与待遇 历史档案 2016.03
范建文:宋代地方兵器生产机构论略——以作院、都作院为中心 北方论丛 2016.03
杨红伟:清代甘肃绿营兵生计状况考察——以河州镇保安营民间出土文书为中心 兰州学刊 2016.06
赵世瑜、杜洪涛:重观东江: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 中国史研究 2016.03
黄文治:大跃进时期基层干群冲突及司法介入研究——以肥西县“方世新案”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4
范连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法》的推行与基层干部动员和教育——以西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4
丁建军、赵寅达:宋太宗朝军功虚报现象钩沉——以土墱寨、唐河、徐河三次战斗为考察中心 河北学刊 2016.04
方勇:明代申明亭在解决基层纠纷中的作用及当代启示 兰台世界 2016.14
程彩萍:明代军伴的产生及其社会化 历史档案 2016.04
丁君涛:清末民初吐鲁番葡萄地价的变化——以尼牙子家族地契为中心 西域研究 2016.04
薛艳丽、王祥伟:西域借贷契约中的债务偿还方式 西域研究 2016.04
尤东进:北宋禁军中的异族兵探析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4
高中正:《梁书》“兔头”发微——兼论南北朝时方术与兵学的关系 中国史研究 2016.04
李湘宁:朝鲜战争期间民众意见的轨迹——以《内部参考》为例,1950~1951 文化纵横 2016.04
汪锋华:生命的畸形博弈:清代命案中的顶凶现象新考 安徽史学 2016.05
王玉强:1953年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5
龙心刚、谢春娅:从民众运动到民众军事化——中共早期关于军事问题认识与实践的演进逻辑(1921—1930)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9
龙天贵: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保障立法的社会背景考察 兰台世界 2016.17
杨莉、孟楠:《福乐智慧》中的喀喇汗王朝军事文化 兰台世界 2016.20
张金奎:万历援朝战争初期的内部纷争——以赞画袁黄为中心的考察 求是学刊 2016.05
李治安:元江南地区的籍没及其社会影响新探 社会科学 2016.09
王万盈:明代倭乱与倭寇恐慌探赜 社会科学战线 2016.10
陈会林:论传统诉告中“小事闹大”的司法应对方式——以清代司法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5
徐鹤涛:近代中国教养制度初探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6
张世慧:秩序变动与律例增订:19世纪前中期的“京城钱铺关闭例” 史林 2016.06
奂平清、姬元贞:中国古代土地资源保护法律研究:理论、规范与机构建制 史林 2016.06
张建:清代沧州驻防的设立、本地化与覆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齐丹丹:《周礼》所见民众法律教育——对古代“儒法兼综”的法文化考察 兰台世界 2016.24
梁满仓: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求是学刊 2016.06
霍存福:宋代法官的职业操守——对府州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的履职考察 北方论丛 2016.06
吴才茂:论明代贵州隆里千户所官军后裔的身份坚持与生存策略 中州学刊 2016.11
3、经济社会史
仝群旺: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陈雪:川运与汉运:顺治年间陕西的军粮筹措 清史研究 2016.01
黄忠鑫:清代广东“折甲分催”考释 清史研究 2016.01
贾秀堂、李学昌:近代中国邮政金融事业的创办与社会影响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1
杨品优:一条鞭法改革与明清漕运制度演变——以江西省仓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6.01
林文勋、崔永盛:中国古代庄园的类型及历史演进 唐都学刊 2016.01
张坤:1956—1958年上海自发工业户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1
陈海懿、张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粮食督导体制研究——以四川省的构建与运行为中心 求索 2016.01
魏明孔:晋商、陇商与烟酒茶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范金民:清代乾隆初年江苏积欠钱粮清查之考察 苏州大学学报 2016.01
黄华平:1920~1936年平(京)汉铁路客运票价的调整及其影响 历史教学 2016.01
李合群:宋金时期的银铤“行人”铭文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2
刘礼堂、宋时磊:信息不对称与近代华茶国际贸易的衰落——基于汉口港的个案考察 历史研究 2016.01
范建文:宋代坐仓析论 中国史研究 2016.01
高红霞、马丽娇:近代上海客庄业及其从业群体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杨锦銮:民国时期保险欺诈的盛行与惩治——以《申报》和《太安丰保险界》的记载为主要资料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方勇:蒋介石对战时物价问题的认识及其因应措施安徽史学 2016.02
徐锋华:东至化工区建设述论——上海皖南“小三线”的个案研究 安徽史学 2016.02
侯中军:试论江南制造局与近代中国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2
林展、陈志武、彭凯翔:乾隆中期和道光中后期债务命案研究 清史研究 2016.02
徐歆毅:汉代公田的经营与使用 史学月刊 2016.03
方兴:明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的阶段性考察 江汉论坛 2016.03
曲哲、艾珺:中国经纪人行业流变轨迹踪痕(周秦至宋元部分) 文化学刊 2016.03
张海英:14—18世纪中朝民间贸易与商人 社会科学 2016.03
柳岳武:晚清“兴边利”研究——以各蒙旗为中心的视角 社会科学 2016.03
吴仁明:耦合与冲突:抗战时期的资源委员会与民营工业 江汉论坛 2016.04
张力:20世纪50年代山西中部土盐户转业的历史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2
刘志英:国家银行与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2
石涛:抗战时期农贷与陕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国家行局为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2
张晓东:明清时期的上海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兼论丝路贸易和殖民贸易的兴替 史林 2016.02
蓝图:美国报纸上的川江木船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2
黄纯艳:论宋代的近海贸易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李春园:黑水城文书所见元代亦集乃路物价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马国英:清代山西粮价变化特征及市场发展情况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求是学刊 2016.02
夏巨富:浅析晚清香港轮船航运业肇兴缘由 历史档案 2016.02
郑宁:明代凤阳赋役优待探研 历史档案 2016.02
刘诗古:「入湖权」的由来——明初鄱阳湖区的湖池「闸办」与渔户「承课」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16十四卷一期
徐斌:清代水域上的征课体系、产权与湖区社会——以湖北大冶河泾湖册为中心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16十四卷一期
王振兴:抗战时期的经济困难对学者生活及学术的影响——以《顾颉刚日记》研究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6.02
陈纳维、潘天波:耦合视域:宋代“海上丝路”贸易与漆器文化生产 历史教学 2016.04
高红梅、陈武强:明洪武时期河州茶马贸易论析 北方论丛 2016.02
王勇:从布帛到黄金:试论古代东亚的国际货币 浙江大学学报 2016.02
俞菁慧、雷博:北宋熙宁青苗借贷及其经义论辩——以王安石《周礼》学为线索 历史研究 2016.02
朱晴晴:清水江流域锦屏小江地区复合林业驱动下的商业移民与社会演变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2
杨双利:农村经济的平衡阀:民国土地典当初探 社会科学 2016.04
蓝勇:清代京运铜铅打捞与水摸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16.02
郭丽华、张显成:西北屯戍汉简中的“就人”及其相关词语考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2
梁仁志:商业与公益之间:清代民间公项经费存典生息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2
朱安祥: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 中州学刊 2016.04
方前移:口岸市场上中外鸦片的竞争与替代(1877—1912)——基于芜湖海关资料分析 安徽史学 2016.03
何平:清代前期多元复合货币结构下的困惑与对策 清史研究 2016.03
黄志繁、张媚:清至民国婺源县“神会”资产的运作——兼论近代乡村地权的“精细化” 清史研究 2016.03
张忠民:晚清大生纱厂的早期企业制度特征 清史研究 2016.03
郑成林、史慧佳:清季划一度量衡的酝酿与尝试 学术研究 2016.05
牟振宇:上海开埠早期英租界土地交易、地价分布及其驱动力分析(1844—1853) 社会科学 2016.05
李光伟:清季赋税征信制度设计探论 史学月刊 2016.06
万明:明代赋役改革模式及其特点初探(上)——从海瑞的县级改革谈起 河北学刊 2016.03
郑亚男、葛荃: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义困境与克服——基于政治文化视角的分析 山东大学学报 2016.03
潘天波:边界视域:明朝海上丝路漆器文化的生产、贸易与溢出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3
葛玲:1955年春季粮荒中的“统销补课”——以广东地区为中心 史林 2016.03
罗婧:开埠初期的上海租地及洋行——基于1854年《上海年鉴》的研究 史林 2016.03
牟振宇:小刀会起义对上海英租界土地交易的影响(1854—1859) 史林 2016.03
吴滔、于思莹:明末清初江南的棉布交易机制与银钱使用——以松江府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6.05
阮宝玉、吴滔:明清漕粮运输方式推行中的区域差异——以州县水次仓为视角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3
王立群:民国时期清理河北旗地过程中拨补租地初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赖瑞和:唐人在多元货币下如何估价和结账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3
彭南生、张杰:衣荒与应对:抗战时期四川手工棉纺织推广运动的兴衰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3
常云平、张格:论专卖时期抗战大后方的食糖走私——以川渝地区为例的考察 历史教学 2016.06
任同芹:抗战时期战时消费税的实施与反应 历史教学 2016.06
戴建国:宋代赋役征差簿帐制度考述 历史研究 2016.03
王昉、燕红忠、高宇:晚清区域货币市场发展研究——以营口“过炉银”为中心 历史研究 2016.03
李彬彬: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社会科学 2016.06
朱荫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证券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社会科学 2016.06
李里:民国时期天津脚行登记中的业权界定及纠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3
王显国、李延祥: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03
龙国仁:试论1933—1937年伊犁土地纠纷原因及解决机制 新疆大学学报 2016.03
贾晓阳、章毅:清代初期的徽州田价:《乾隆休宁黄氏置产簿》研究 农业考古 2016.03
李中庆:抗战时期四川手工棉纺织业的暂时繁荣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3
戴鞍钢:新旧并存:近代江南农村金融实态管窥 安徽史学 2016.04
王振忠:从民间文献看晚清的两淮盐政史——以歙县程桓生家族文献为中心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4
魏文享:沦陷时期的天津商会与税收征稽——以所得税、营业税为例 安徽史学 2016.04
蔡定益:明代茶果银的形成与演变 安徽史学 2016.04
陈志武、彭凯翔、袁为鹏:清初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利率史初探——基于中国利率史数据库(1660—2000)的考察 清史研究 2016.04
张萍:官方贸易主导下清代西北地区市场体系的形成 清史研究 2016.04
冯帆:晚清民国时期民间仓储制度的延续与嬗变——以四川新津县为例 江汉论坛 2016.07
成功伟、刘卫:抗战时期的农本局与四川农村合作金融建设(1937—1942) 江汉论坛 2016.07
赵岩:里耶秦简所见秦迁陵县粮食收支初探 史学月刊 2016.08
黄敬斌:清前期江南地方政府商业管理初探 史学月刊 2016.08
黄凯凯:清代四川专商引岸制度下的盐课归丁 史学月刊 2016.08
尚长风:20世纪60年代初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历史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4
韩朝华:新中国国营农场的发展阶段及历史贡献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4
万明:明代赋役改革模式及其特点初探(下)——从海瑞的县级改革谈起 河北学刊 2016.04
胡铁球:明代法定漕费的形成与使用演变——兼论明末清初私贴额定化过程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4
燕红忠、许晨:晚清营口贸易的商业机能与市场网络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4
周诗飘、李志勇:晚唐五代词传播研究——以社会背景为视角 兰台世界 2016.14
吴才茂: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变化与民众习惯的变迁 西南大学学报 2016.04
鲁西奇、宋翔: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与滨海人群的生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冯筱才:“拖洋油箱”:近代温州闹米风潮的仪式与政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林芊:清初清水江流域的“皇木采办”与木材贸易——清水江文书·林契研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2
林芊:明代贵州及清水江流域的“皇木采办”与木材贸易——清水江文书·林契研究之二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4
田锡全: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社会科学 2016.08
曾玲:社团账本与二战前新加坡华人社团经济研究以嘉应五属社群总机构应和会馆为个案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4
吴滔:明代浦东荡地归属与盐场管理之争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6.04
张晖:清代江南寺田的租佃经营 农业考古 2016.04
周五更、李莉:清代湖北木材贸易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4
常建华:清代乾嘉时期的四川赶场——以刑科题本、巴县档案为基本资料 四川大学学报 2016.05
朱英、许龙生: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债务关系之双向考察 江汉论坛 2016.09
张晓刚、刘钦:锁国时期广州港口海外贸易输入品结构考述——以白银、香料及米粮为中心 社会科学 2016.09
杨涛:北京政府整顿各省官银钱号问题研究(1912-1916) 史学月刊 2016.10
黄庆林:中国在港澳地区的市场保卫战(1949~1978年)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5
于文浩:中日民间经济外交的博弈——以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为例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0
罗冬阳:叶淇变法与明代两淮余盐开中 史林 2016.05
周健:尹继善的“漕耗归公”与18世纪江苏漕务 史林 2016.05
皇甫秋实:中国工商界谋求战后发展的努力——1944年国际通商会议新探 史林 2016.05
刘克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租佃结构变化与佃农贫农雇农化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孙睿:市场力量与行业组织:对近代天津钱业清算习惯的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5
马陵合:近代蚌埠车盐运销和盐业放款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5
易嘉碧:「军三民七」的确立和调适——明代漕船修造的料额制度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16十四卷二期
李晓英: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历史教学 2016.10
蒋勤、曹树基:清代石仓农家账簿中数字的释读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5
李俊:论民国时期的垦殖政策 求索 2016.10
龙登高、温方方、邱永志:典田的性质与权益——基于清代与宋代的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 2016.05
徐钰: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的无息借贷——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5
张懿德:清末民初张家口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16.05
郝平: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粮食危机及应对 安徽史学 2016.06
陶德臣、杨志玲:近代中国茶埠群论析 安徽史学 2016.06
张旭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资企业在上海的衰退 安徽史学 2016.06
严小青:冲突与调适:16~19世纪广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贸易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6
王天根:庚子政潮及对中外开平矿权纠葛的影响——兼论1907—1912年前后官场与市场之离合 史学月刊 2016.11
韩剑尘:北洋时期安徽裕繁公司与日本债务问题再研究 江汉论坛 2016.11
刘亚娟:新旧之间:建国初期上海国营鱼市场经纪人制度的改革 史林 2016.02
马长伟:集聚上海:近代北四行南迁研究 历史教学 2016.11
王志龙:试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献田运动 史学月刊 2016.12
黄珍德、欧国文:广州“一二·五”金融斗争的历史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6
潘雅芳:民国时期杭州旅馆业的转型及其社会根源探析 史林 2016.06
赵莹波:浅析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与日本肥前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 史林 2016.06
郭睿君、李琳琦: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报酬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易棉阳、罗拥华: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行为: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梁华:抵制日货运动的贸易效应探究——以1927年为例的经验分析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田宓: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草厂纠纷与蒙汉关系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下
熊昌锟: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下
曾伟:近代铁路土地的征购及其实现——以萍乡铁路为例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下
(日)鹫尾浩幸:辛亥革命时期苏州的抗租探析——以1911-1912年的民政长应对为中心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邢丙彦:20世纪30-40年代松江“典于记”与松江地方的“保正”和“编书”——以上海档案馆藏松江“典于记”收支账册为中心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冯贤亮:清代江南内河地区的渔业与生活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九期
张朝晖:抗战大后方合作金库网络的构建及其特点 西南大学学报 2016.06
刘平:清朝海洋观、海盗与海上贸易(1644—1842)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6
陈麟: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效率分析(1953—1956年)——基于浙江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 2016.11
周琳:产何以存?——清代《巴县档案》中的行帮公产纠纷 文史哲 2016.06
赵毅:晚清吐鲁番坎儿井买卖 新疆大学学报 2016.06
4、思想与文化社会史
罗检秋:汪中礼俗观念的思想线索和社会背景 安徽史学 2016.01
郑大华: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抗战时期知识界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讨论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赖骏楠:晚清时期梁启超宪法思想中的“人民程度”问题 清史研究 2016.01
吴天宇:“皇帝”名号与汉魏时期“皇帝”含义的重构——观念史视野下的“皇帝”“太上皇”与“太上皇帝” 史学月刊 2016.01
杨丽萍、陈庭梅: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大众娱乐改造研究——以电影和戏剧为中心的考察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1
周游:“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1
雷颐:“贝多芬”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命运沉浮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1
郑大华:民族自信力与民族复兴——近代知识界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讨论之二 学术研究 2016.01
魏治勋:近代“救亡叙事”中的新法家法治意识形态及其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1
吴继金:抗战时期的募捐画展 兰台世界 2016.01
白中阳:论民国时期音乐会的分类与功能 兰台世界 2016.03
王中原:王阳明“致良知”的社会改良思想探析 求索 2016.01
庞乃明:“船坚炮利”:一个明代已有的欧洲印象 史学月刊 2016.02
肖永明、陈峰:论清儒以“礼”解经的多重进路——以黄式三《论语后案》为例 江汉论坛 2016.02
周春健:《汉志·诸子略》“九流十家”次序考议 江汉论坛 2016.02
袁先欣: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1
曹小文:新史学:20世纪前后中国人心中的世界史——试论梁启超的世界史观 学术研究 2016.02
谭新红、张妍:宋词的诵读传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张晓燕、李中耀:从“玉门关”意象看清代文人的西域情怀 西域研究 2016.01
赵述颖:传承与隐逸:墨学由显而渐次式微之考辨 历史教学 2016.01
李玉宝:明清上海陆深家族作家考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何卓恩:光复初期“台湾文化协进会”宗旨与始末初探 兰州学刊 2016.01
李兰芬:被质疑的哲学——以清末民初四位学人的看法为例 中山大学学报 2016.01
黄湘金:“恶之花”:清末民初上海夜花园与女学生的“黑幕叙事” 中山大学学报 2016.01
汪荣祖:新文化运动百年回顾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1
朱庆跃:自由观视阈下1917—1922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化倾向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1
张一楠:民初京师戏园的非政治性“抗争”——以1913—1919年间戏园违章现象为中心的探讨 学术月刊 2016.02
何沛东:近代区域地理学被中译为“方志学”现象的探析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01
陈凯玲:论清代诗人“并称”佳话的传播途径与效应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陈兆肆:“九一八事变”后学人对甲午战争的探究热潮(1931—1945)——基于学术心态的考察安徽史学 2016.02
钱文艳:建国后17年国家对流散文物的收购保护——以浙江省收购“吴熙档案”为例 安徽史学 2016.02
轩志刚:古代蹴鞠服饰研究 兰台世界 2016.05
杨理沛:1910年代文人叙事中的西方风物与国家隐喻 江汉论坛 2016.03
罗志田:异化的保守者:梁漱溟与“东方文化派”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3
肖朗、朱鲜峰:“文化保守主义”的另一面——试论“学衡派”对中国传统的反思 社会科学战线2016.03
马勇:老辈史家对近代中国历史叙事的调整 兰州学刊 2016.03
孙尚扬: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03
马克锋:近代中国赶超欧美的思想历程 人文杂志 2016.03
胡逢祥:论抗战时期的民族本位文化史学 史学月刊 2016.04
郭永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香港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2
高尚、董四代:进化论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张逸如、周杰:略论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文化价值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陈红旗:“左联”的成立、运作与左翼文学组织化的发端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邵志择:“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及其商业化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 史林 2016.02
程霖、陈旭东、张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张德建:明代赠序文中的政治文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刘晓丽:殖民体制差异与作家的越域、跨语和文学想象——以台湾、伪满洲国、沦陷区文坛为例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2
艾立中:国民党北平市政府的戏曲审查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4
黄令坦:北平教授与一二九运动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4
李孝迁:进化论与中国史家的思维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王书艳:唐代文人园林的政治文化意蕴 北方论丛 2016.02
汪树东:“学衡派”的反现代性文化选择 北方论丛 2016.02
陈秋:小谣谚与大历史——一则谣谚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文化学刊 2016.04
范子烨: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与中古时代的“指啸”艺术——兼论阮籍长啸与呼麦之关系 晋阳学刊 2016.04
徐峰:抗战时期民众爱国情怀的表达与实践——以一碗饭运动为例 济南大学学报 2016.02
刘凤云:奠都盛京:清朝入关前文化体系的构建 清史研究 2016.03
许苏民:为什么说“道统二字是腐儒习气语”——论中国早期启蒙学者道统论批判的学理依据 江汉论坛 2016.06
李遇春、王艳文: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的空间透视 江汉论坛 2016.06
王小梅:从“问题”到“主义”:李大钊民生思想的发展与质变 河北学刊 2016.03
张静:李大钊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河北学刊 2016.03
裴赞芬:李大钊对“民生凋敝之原”的研考及认识 河北学刊 2016.03
黄兴涛、李章鹏:现代统计知识和观念的传入与清末新史学 史学史研究 2016.03
陈峰:20世纪中国史学进程中的社会科学化路向概观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曹艳春:论词学发展史上的雅俗之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彭学宝:新中国初期美国电影在华市场的衰落 兰台世界 2016.09
罗检秋:试析清代汉学分派的困境 江海学刊 2016.03
陶莉、张迪:试论元曲与元代山水画意境之关联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3
高毅:略论新文化运动的法兰西风格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李志毓:廖仲恺与国民党左派的社会思想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蒋玉斌:清代的小说评点与小说刊印 兰州学刊 2016.06
张炼红:“禁戏”问题与新中国戏改运动初期的政策实践 社会科学 2016.06
田青刚:武汉沦陷前鸡公山抗战文化基地的形成及其影响 天中学刊 2016.03
郑大华:民主政治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以抗战时期知识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讨论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4
肖高华:局部抗战时期知识界的边疆政制变革方案论析 江汉论坛 2016.07
汪高鑫: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的形成与演变 史学史研究 2016.04
单敏:乾隆时期文字狱高潮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文化学刊 2016.07
田志光、孙朋朋:宋代民谣传播与社会政治变革 中州学刊 2016.07
吴志军:试论拨乱反正时期权威理论的重塑与演进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8
乔治忠:中日两国在古史研讨上的政治扰动——20世纪前期疑古史学及其背景的审思 史林 2016.04
胡栋材:明儒王廷相师友、门生及后学考论——兼论王廷相气论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唐都学刊 2016.04
张洋、孙冬: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特征及与西方油画融合性研究 兰台世界 2016.13
徐承炎:新疆哈萨克族饮茶文化初探 兰台世界 2016.16
沈航:抗日战争时期陆游爱国思想的传播 兰台世界 2016.16
瞿林东:史论·论史·论论史——中国史学上“论”之指向的几次变化及其启示意义 求是学刊 2016.04
刘开军:陆绍明与20世纪初年的史学批评 求是学刊 2016.04
张艳:论元代文人的雅俗双栖创作 北方论丛 2016.04
刘超:雷海宗与蒋廷黻——兼论民国“新史学”的发展路径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8
张法:琴-性-禁:中国远古琴瑟在音乐与文化中交织演进 学术月刊 2016.08
郁冲聪:东晋随军文人行役记:割据状态下中原文化的生存状态——以魏晋旧都洛阳为考察中心 辽东学院学报 2016.04
王坚:皇权调控与士人转向:清代江南考据学派成因新论 南京大学学报 2016.04
王立:民国武侠文学与国学之关系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5
张分田:中国学术界一个集体性的重大历史事实误判 史学月刊 2016.09
尚明轩:孙中山与社会主义述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河北学刊 2016.05
张国风:雅俗之辨与《儒林外史》的隐性评价体系 河北学刊 2016.05
许苏民: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 学术研究 2016.09
范立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农村问题的关注——以《东方杂志》为中心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9
石桂芳:民国前期的公园政治化——以北京公园为例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9
陈平、黄志浩:北宋辽西夏时期的民族交融与词曲流变 社会科学家 2016.09
杨凤城:改革开放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的几个问题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0
陈继红:儒家孝道的功利化转向及其限度——孝子榜样叙事的观念史释读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0
刘超:西学东渐与新史学“三变”——兼论新史学的国际流变及中国学人的民族主体性诉求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5
严耀中:玄学与理学在江南社会的比较 史林 2016.05
胡德华、屈湘南、谢凯、任晓磊:明代江南书香门第的信息行为研究 图书馆 2016.10
王建国:终南山隐士文化初探 唐都学刊 2016.05
罗莹:论宋代东莱吕氏家族与“中原文献之传” 唐都学刊 2016.05
黄坤尧:清词三大家与“词人之词”的审美变异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赵志刚、尹铁超:从明代日汉对音资料看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陈端:《闽中十景》看朱熹行迹与清初儒林文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王磊:汉语“民族主义”一词最早出现时间商榷 江海学刊 2016.05
孙运君:从汉宋兼采思想兴起看清代学术的现代转向——以翁方纲、章学诚、许宗彦三家学说为考察中心 西南大学学报 2016.05
刘大先:旗人文化与清代以降武侠文化的变迁 西南大学学报 2016.05
李珍梅:云冈石窟与大同社会变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6.05
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焦旭:明清两朝山东诸地琴人琴事考补 文化学刊 2016.10
袁庆丰: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中国电影的生态面貌管窥——以1937年的《艺海风光》为例 汕头大学学报 2016.05
逄增玉:“九一八”国难与东北抗战文学中的长篇小说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6
左玉河:国家资本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本质 史学月刊 2016.11
孙海军:鲁迅与近代中国国民性话语的错位演进 广西社会科学 2016.11
尹涛:叶青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史学月刊 2016.12
崔明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国语统一”的思想争论——兼论中共领导下文字改革的理论话语与策略转向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2
齐晓红:阶级还是民族——对1930年代两种文艺类型的考察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6
薛刚: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转折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6
张连义:民国时期留美生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考察——以吴国桢《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王春花:中国古代社会养老思想与实践述论 兰台世界 2016.22
薛勤: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求是学刊 2016.06
(韩)安光镐: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中“郡望”含义的探析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李明:“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下
解军:近代上海都市中的苏州评话研究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九期
王烨、尹琴:废娼运动与“娼妓叙事”的现实讽喻——浅议20世纪30年代有关“娼妓”话题的文学叙事 南开学报 2016.06
朱仰东:《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形象再论——兼及对明代中后期情欲思潮的影响 北方论丛 2016.06
孙浩宇:清末著涒吟社及其旅京东北籍诗人考 东北师大学报 2016.06
孙萍:从“由俗入雅”到“雅俗共赏”——清宫演剧盛况下的京剧生存空间刍议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6.06
湛晓白: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 学术月刊 2016.11
段金龙:山西民间的戏资筹措以及乡村治理——以山西方志、碑刻为中心 史志学刊 2016.06
5、技术与交通社会史
荣新江: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古代高昌的地理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张萍: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构想及其价值与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王大任:退出的近代性——近代以来东北棉花种植业的兴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1
侯甬坚:由沧水入黑水——明代册封船往返琉球国的海上经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1
黄纯艳:宋代长江航行方式及港口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王子今:直道与丝绸之路交通 历史教学 2016.02
徐海燕:明代驿递制度初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02
王扬宗:思想改造运动与20世纪中国科学的转折——以科学家的自我批判为中心的初步讨论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01
陈紫竹、陈仲丹:抗战期间玉门油矿建设中的物资运输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岳钦韬:民国时期的铁路土地征收与社会风潮——以京沪、沪杭甬铁路上海联运总站征地案为例 民国档案 2016.01
陈春晓:宋元明时期波斯绿松石入华考 北京大学学报 2016.01
侯振兵:唐代水驿述略 唐都学刊 2016.02
王利兵:南海航道更路经研究——以苏德柳本《更路簿》为例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2
王春花:京杭运河沿线驿站与运河关系初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地方志 2016.03
徐晓望: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东南的起源 历史教学 2016.03
黎俊明:明代中期广东的动乱与筑城运动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3
易华:金玉之路与欧亚世界体系之形成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4
汪小虎:中国古代历书之纪年表初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2
王涛:鸦片战争前英人在香港水域的地图测绘及影响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2
高爽:清末民初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关系:基于河南的定量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3
黄壮钊:明清山西解盐生产技术的演变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3
吴燕:“废历”:革命与进步情境中的旧历形象建构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3
高红成:代数布式天元开方——卡尔达诺公式在晚清的境遇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3
王永平:伊本·白图泰眼中的杭州绳技——一种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魔术 山西大学学报 2016.03
刘利民:近代中国水道测量事业的民族化进程述论——以海道测量局为中心的考察 晋阳学刊 2016.03
綦岩、刘小萌:清代柳条边外驻防城镇的修葺 学习与探索 2016.06
肖灿:秦人对数学知识的重视与运用 史学理论研究 2016.01
李强:近代皖北交通中心变迁再探——以津浦铁路淮河大桥选址变更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4
牛建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7
侯立兵、郑云彩:海外贡狮与明清应制诗赋 学术研究 2016.07
杨文华:清代四川民间义渡的社会功能整合 求索 2016.07
岳鹏星:晚清台湾地区铁路建设经费主要来源分析 中州学刊 2016.07
马义平:近代铁路通行对中原城镇格局变动的影响 中州学刊 2016.08
丁贤勇:新式交通与近代江南交通格局的变动 史学月刊 2016.08
蔡维屏:交通、邮政与近代中国社会变动 史学月刊 2016.08
(日)松浦章、孔颖:清末中日间航运与东亚交流 史学月刊 2016.08
韩继伟:鲜为人知的战时桂越国际交通运输线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8
林晓蕾:清代番禺糖业研究 农业考古 2016.04
孙兵:修城“不积极”——明代筑城史的重要一面 安徽史学 2016.05
石松、盛邦跃:“教育援外”视角下的“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0
张明明:文学书写中的晚清邮驿场景——以琉球文献《北燕游草》为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翁宜汐:明末清初外销日用瓷设计变迁及诱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5
林梅村: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蓝勇:对先进制造技艺与落后传承途径的反思——以历史上川江木船文献为例 历史研究 2016.05
郭双林:孙中山与中国现代科学的奠基 史学月刊 2016.11
于向东:古代海洋史与南海合作——以中国与越南的比较为例 史学月刊 2016.12
张泽宇: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述论(1954~1966年)——基于苏联解密档案的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6
常旭:中国近代煤油埠际运销与区域消费(1863—1931)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刘莉:近代交通变革与城市结构变动——以东北城市为例(1860-193) 浙江学刊 2016.06
李成、朱歌敏、凌雪:论两汉时期中国北方小麦种植的发展 西北大学学报 2016.06
6、书籍、传媒社会史
张涛:《中国丛报》的孔子观及其向美国的传播安徽史学 2016.01
陈辽: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所谓“淫书” 江汉论坛 2016.01
蒋建国:晚清阅报组织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侯秀林:明朝代藩刻书兴盛的政治文化环境论略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6.01
吴蕊蕊:全面抗战初期《群众》周刊的青年宣传动员 历史教学 2016.01
张文涛:《大公报》对“清党”前后国民党前途的即时观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孙磊、张培富、贾林海:《中国科学通讯》与大后方的对外科学交流(1942~1945)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1
杜成辉:辽代印经院考 北方文物 2016.01
李光生:宋代书院藏书论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3
王仁磊、秦聪慧:民国时期图书馆宣传推广方法探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3
刘兴豪、李红祥: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发展与舆论反转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3
蒋建国:甲午之前的《申报》发行与读者阅读 东岳论丛 2016.03
杨帆:《纽约时报》视野中的天津教案 东岳论丛 2016.04
邹振环:作为《新青年》赞助者的群益书社 史学月刊 2016.04
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河北学刊 2016.02
刘子立:《东观汉记》“自永初以下阙续”考 史学史研究 2016.02
吴岳、董小川:史密森学会与晚清时期中美两国间出版物交换问题探析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2
纪德君:古代小说经典的民间重构——清代车王府鼓词《西游记》论略 学术研究 2016.04
刘超建:1821—1949年间乌鲁木齐地区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2
李玉: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太平天国“神剧”营销——以《申报》所刊《红羊豪侠传》广告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教学 2016.03
秦桦林:黑水城出土宋刻《初学记》残页版本考——兼论宋元时期江南至塞外的“书籍之路” 浙江大学学报2016.02
赵兴勤、赵韡:《申报》所载晚清民国《金瓶梅》的流播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3
邓洪波、赵路卫:“弃弓马而就诗书”:元代蒙古、色目人与书院建设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2
王艳娟:《万国史记》在清末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清史研究 2016.03
尤淑君:1894~1949年大陆民众对台湾认识的变化——以《申报》对台湾的报道为例 史学月刊 2016.05
赵少峰:略论广智书局的日本史书译介活动 史学史研究 2016.03
唐小兵:形塑社会想象的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问题”系列图书为中心的考察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5
徐锋华:《中国建设》的创办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宣传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5
经盛鸿:“不投降论”——中国新闻报刊在首都南京失陷后的反应与评论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5
乌兰巴根:清末库伦办事大臣衙门开设驻京文报局考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6.05
马睿婷: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女性期刊研究述评 文化学刊 2016.05
万彩红:道家地位变迁在古典目录学上的印证 兰台世界 2016.10
李文健:九一八事变后市民报刊的舆论救亡实践 兰台世界 2016.11
逄增玉:“满映”电影杂志的殖民主义宣传策略及其复杂性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6
李一君:烽火年代的中国形象——中国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与国际银幕上的中国抗战(1937~1945)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樊洛平:20世纪40年代中原“半拉报”现象解析——以《阵中日报》和《正义报》为例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6
杨丽娟:清末地质学的传入——以日式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3
李博群、陈婷: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及其文献特色探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03
卢本扎西、喜饶尼玛:论民国初《藏文白话报》对西藏的政治社会启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03
赵立彬:台湾光复与《新生报》 中山大学学报 2016.03
燕永成:试论史书在宋代流传时的名人效应 人文杂志 2016.06
何建娥、陈金龙:《群众》周刊与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 安徽史学 2016.04
黄剑:商事如政事——张元济“以政入商”下的文化运作 安徽史学 2016.04
黄剑:教科书之外:1929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发微 河北学刊 2016.04
张卫波:抗战时期中共媒体形象的塑造——以党报党刊的宣传报道为中心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4
杨帆、江沛:《纽约时报》视野中的孙中山(1896-1925)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7
郭辉:新中国成立以来纪念活动中的“孙中山”叙述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7
吴稌年、顾烨青:1910-1960年代的图书馆学概论类成果研究 图书馆 2016.07
范猛:晚清出版机构蜚英馆考略 文化学刊 2016.07
张书美、刘劲松:民国时期民众图书馆中的馆员问题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7
马建标:“洹上渔翁”:辛亥年间袁世凯的公众形象与权势格局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8
耿达、傅才武:近代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述评——以武汉为中心 图书馆 2016.08
何官峰:阅读视域中的清代禁毁图书探析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4
周瑞瑞、杨宏雨:英文《北华捷报》呈现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形象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4
施静、魏太亮: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报刊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关系探究 兰台世界 2016.13
许金生:《清国报纸通讯纲要》与近代日本官方对华宣传战 江海学刊 2016.04
熊辉:百年中国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译介和接受 兰州学刊 2016.07
黄飞: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教学 2016.08
文娟:试论文学场域对传统书坊的影响——以扫叶山房的小说代售为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王小龙:态度与形象:《申报》与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四)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8
徐立望:1914—1927年浙江大学筹建运动 浙江学刊 2016.04
刘丽丽、田索菲:《中央日报》视野下的马占山抗战 北方文物 2016.04
何鑫:《申报》“八百壮士”的叙事形成 天中学刊 2016.04
邹振环:神和乃囮: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在华传播及其本土化 安徽史学 2016.05
姚彦琳、欧阳跃峰:异端·异位·异质·异形——晚清教会报刊传播西学的四大特点 福建论坛 2016.09
焦宝:传教士报刊与晚清报刊诗词演进 福建论坛 2016.09
岳国芳、王晓荣:延安时期《中国妇女》月刊与中共妇女观 东岳论丛 2016.09
王天根:传媒视域下“问题与主义”论争及南北呼应——以《星期评论》《每周评论》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教学 2016.10
章梅芳、李倩:《妇女杂志》与民国女性的科学启蒙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5
卓鹏伟:近代上海中医期刊的办刊特点 中医文献杂志 2016.05
胡凤:分解与重构:安徽近代白话报刊中的行省意识研究 安徽史学 2016.06
章毅:明刊宋元史籍《新安忠烈庙神纪实》研究 安徽史学 2016.06
颜同林:土地法令与现代作家的乡土书写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6
孙科志:近代中国媒体中的韩国光复军 史学月刊 2016.11
张卫东:清季报刊与粤汉铁路借款谈判 江汉论坛 2016.12
程国赋、叶菁:北宋新旧党争影响下的笔记小说创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06
张美兰:常用词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层面的不平衡对应分布——以《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改写本为例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6
杨莲霞:清末官报派销发行方式管窥——以《北洋官报》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张海英:明清商业书的刊印与流布——以书籍史/阅读史为视角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洪煜:《密勒氏评论报》的新闻政治性与日常生活性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邹振环:墨海书馆与中国“新出版”的发轫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九期
王天根:卢沟桥事变与《大公报》新闻时评及其舆论聚焦 兰州学刊 2016.12
杨帆:近代在华西人视野中的德占青岛——以《北华捷报》为中心(1897—1914) 兰州学刊 2016.12
赵黎明:五四前后《东方杂志》对“文化杜威”的译介 社会科学 2016.12
武春野:发现与规训: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语文改革——以《教务杂志》为中心的考察简 社会科学 2016.12
樊荣、秦燕: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1949~1966)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6
7、科举、教育社会史
贺江枫:蒋介石与战后学潮(1945—1949) 安徽史学 2016.01
郭书愚:清季咨议局与存古学堂的兴废缓急之争——以闽、鲁、湘、苏四省的“存古”纠葛为例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1
袁从秀:民国时期四川中等教育学校的空间分布及特点探析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1
严海建:“后革命”氛围中的学校风潮:1927年大同大学驱长风潮研究 史林 2016.01
韩博韬、何振科: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框架探析 唐都学刊 2016.01
李柯:汇龙潭与明清嘉定县科举 兰台世界 2016.02
周棉、王荣国:清末留学欧美运动析论 历史档案 2016.01
孟义昭:清代钟山书院的各项制度及其运作 历史档案 2016.01
赵克生:童蒙教育与朱子学的下移——明清时期儿童的《小学》阅读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1
李宗刚: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1
张昂霄:雍乾时期闽粤地区的“正音运动”与“大一统” 东北师大学报 2016.01
明飞龙:西南联大“公共空间”的开创——西南联大壁报考察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2
热合木吐拉·艾山:清末维吾尔族王公兴办学堂教育及其作用 新疆大学学报 2016.01
李新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留学生失业问题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为中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张丽:民国潮汕女子教育述论 汕头大学学报 2016.01
刘晓臻:从临沂古方志看明清地方教育的发展 中国地方志 2016.03
张安昊: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历史教育初探 文化学刊 2016.03
赵宇:金朝中叶科举经义、词赋之争与泽潞经学源流 史学月刊 2016.04
金燕、彭泽平:新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2
张放:中共干部子弟小学历史初探 史林 2016.02
魏义霞:梁启超对中国教育宗旨的厘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单侠:民国时期回族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探析 兰台世界 2016.08
周鑫:元中后期科举与南方儒士之习学——以延祐复科为中心 南开学报 2016.02
赵国权、周洪宇:祠学璧合:两宋书院祠祀活动及其价值期许 北方论丛 2016.02
张九辰:抗日战争前后地质学知识的普及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2
孙秀玲:民族国家建设场域中的女子教育变革——以晚清女子学堂为中心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2
叶铭: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参谋教育体系初探 抗日战争研究 2016.02
张昭国、时贤:抗战前夕国民党在漳州开展的识字运动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2
杨雄威:非基运动与民国上海大学师生群 安徽史学 2016.03
王爱云:为了平等而不平等——从学校向工农开门看新中国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 安徽史学 2016.03
王爱云:从学校向工农开门看新中国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4
王继平:晚清湘学发展的县学因素 安徽史学 2016.03
陈东:抗战时期国内大学借读现象论析——以战时大学报刊为中心的考察 安徽史学 2016.03
王处辉、宗新华:论“齐家”需求与宋代蒙学教育勃兴的关系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马子木:唐古忒学考 清史研究 2016.03
胡克森:北魏州郡学的统一建立与拓跋鲜卑的汉化改革——兼谈北魏汉族士人儒学复兴的艰辛历程 史学月刊 2016.06
许丞栋:从宋诗看宋代书院的选址环境与功能 河北学刊 2016.03
金滢坤:唐五代明法科与律学教育 河北学刊 2016.03
陈兴德:社会变迁、权势转移与清末科举评价——以上层绅士为中心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赵瑶丹:宋代浙闽赣地区的科举谣谶传播 东岳论丛 2016.05
耿化敏、吴起民:苏联专家与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建立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6
叶隽:北大立新与“新青年”之会聚北平——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之的新文化场域优势及其留学背景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3
丁修真:科举的“在地”:论科举史的地方脉络——以明代常熟县为中心 史林 2016.03
施扣柱:战后上海教育的重建(1945—1949) 史林 2016.03
张生:社会主义的“中国经验”:1961年沪版《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始末 史林 2016.03
王观秀、魏建克:略论中央苏区乡村儿童教育 兰台世界 2016.11
金富军:1909—1949年清华留学生派遣政策考察 兰台世界 2016.12
李宗刚、关珊:民国教育体制内的朱自清及其历史影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谢皆刚:清季地学社团的兴起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徐宁:筛检和扬弃:近代江南女校教育中的传统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黄伟:民国高等教育旁听生制度的历史考察 历史教学 2016.06
孙承晟:“他乡桃李发新枝”:葛利普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3
龙小峰:清中后期桂西民族地区的科举户籍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变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6
李斌、吴才茂、王健: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03
王照年、罗玉梅:试论《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的性质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曾光光:近代学人关于国学书目及大学国学教育的思考 安徽史学 2016.04
程尔奇:朦胧的新旧易位:民国初年太炎弟子入职北大与“旧派”之动向——以朱希祖为中心 安徽史学 2016.04
杨光辉:20世纪30年代私塾改良及其成效 史学月刊 2016.07
姜殿坤、李英翯: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发端略考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4
孙晓云:浅谈晚清女子留学的兴起与发展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4
廖大珂、孙魏:明代四夷馆初探 史林 2016.04
姜义华:章太炎与中国现代学术基础的奠定 史林 2016.04
赵帅、鲍梦若:演进与超越——民国初期工艺教育思想初探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4
许友根:唐代孙逖科举家族成因初探 唐都学刊 2016.04
王博凯、贾俊侠:西安碑林藏柏景伟《关中书院学规》初探 唐都学刊 2016.04
赵厚勰、陆佳:民国时期教会学校学生日常管理探析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4
鲍丽达:八旗精英教育的尝试——清代咸安宫官学 历史教学 2016.08
周玉凤:抗战时期大学地质系课程的传承与变革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4
刘熠:官府与民间的离合:清末四川基层书院改办学堂的历程 学术月刊 2016.08
张运君: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书写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4
丁贤勇、叶璇:传统、乡土与国家:抗日战争时期衢县前河小学考察 民国档案 2016.04
张珂:民国时期公立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研究(1912—1937) 学习与探索 2016.04
汪维真、牛震宇:明代会试分区配额制考察 史学月刊 2016.10
高福顺:辽代道学教育述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田正平、王恒:民国时期的研究生交换研究——以清华大学和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为中心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8
李宗刚、丁燕燕:民国教育体制制导下的现代女性作家典范——冰心所接受的文学教育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5
冯兵:隋唐五代科举制与城市教育变迁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5
朱煜: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以1922~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的议案为考察对象 历史教学 2016.10
李书源、朱一丹:论北洋时期限制通俗讲演社会效应的因素 史学集刊 2016.05
张海荣:经济特科考论 安徽史学 2016.06
罗志田:北伐前后清华与北大的史学 清华大学学报 2016.06
梁严冰:李蒸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董志薇、王冬艳:中国近代女子教育观念转变及其影响 兰台世界 2016.22
王日根、章广:科举制度的重建对清王朝稳定的意义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6
多强、钟名扬:清朝前期新疆官办学校教育研究——以《伊江汇览》叙述为例 新疆大学学报 2016.06
(二)地域社会
1、地域社会总论
吕东亮: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地域色彩”问题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李婵娟:乡邦意识与地域诗学观之建构——以明清之际的岭南诗坛为个案 学术研究 2016.02
李甜:县名排序与地方利益:明清宁国府地域关系及其社会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1
冯贤亮:清初的地方社会危机与官吏活动——以《武塘野史》的记述为中心 江海学刊 2016.01
黄海娟:华南地区捐款性侨汇的流通运作——20世纪上半叶香港台山商会的角色 民国档案 2016.01
沈文雪: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文学与文化地理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3
葛永海: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学术月刊 2016.03
李留文:明末中原地区寨堡述论 中州学刊 2016.04
陈海忠:国民革命的话语与实践——东征前后的潮梅社会(1925-1927)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3
詹丽:重释与融合——兼论伪满洲国通俗文学的研究价值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3
李长莉:京津冀区域:近代社会文化生态考察 历史教学 2016.05
黄志繁、杨金鹏: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方社会重建困境与近代江西经济衰落——以人口、捐输与厘金为中心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6
张玉兴:古代县政传统与民国县自治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6.03
陈海忠:近代国家权力在地域社会的建构——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地方纸币变迁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6.07
翁筱曼: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晚清学海堂文学教学 学术研究 2016.08
马腾飞、罗时进:清代“淮海文学圈”及其诗学谱系 苏州大学学报 2016.04
李世众:列女书写、妇德规训与地域秩序——以明清乐清县志为中心的考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赵云彩:“集体无意识”与中国古代的“乡愁”书写 北方论丛 2016.04
于磊:元代徽州家族与地方社会秩序的构建——以歙县双桥郑氏为中心 中国史研究 2016.04
李丹:民国广东省县界纠纷与地方社会——以罗定、郁南两县为中心的考察 广东社会科学 2016.05
毛曦:“似城聚落”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理论意义 史林 2016.05
李甜:溢出边界的“朝奉”:明清以降徽州与旌德的地域关系 史林 2016.05
文厚泓、许得存:综合史学视域下六世班禅入觐时的西藏社会 兰台世界 2016.18
李恭忠:张謇科举经历探微——制度史的视角 江海学刊 2016.05
冯贤亮:民国时期江南城镇的生活形态与社会习尚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罗婧:移民社会的整合与地域认同感的构建——以盛泽市镇社会的成长为例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6八期
王宗勋:好讼与无讼:清代清水江下游两种不同权利纠纷解决机制下的区域社会 贵州大学学报 2016.06
杜正贞: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制度与民俗的“社”——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16.12
邱仲麟:明亡前夕晋南社会经济情况一瞥——以王在《西行记》为中心的考察 社会史研究 2016第四辑
2、城市
王立华、何一民:王权—国家力量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变迁 江汉论坛 2016.01
宁欣:唐后期禁军与“市井之徒” 河北学刊 2016.01
张金花、王茂华:汉代夜市缘起探微 河北学刊 2016.01
张天虹:唐长安的林木种植经济——从“窦乂种榆”说起 河北学刊 2016.01
黄利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街道积极分子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1
王国平、张燕:论晚清苏州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拓展 史林 2016.01
张剑光:六朝隋唐五代江南城市中的产业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1
朱伟明、魏一峰:汉口的都市化与汉剧演出形态之嬗变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1
蔡宛平:唐代幽州城与桂州城营建格局初探 文化学刊 2016.02
王茂华、张金花:明清城市与市镇夜市探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6.01
冯兵:战争与隋唐五代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何适:南宋孝宗朝扬州城池建设考——兼论地方视野下的“孝宗恢复” 史林 2016.02
刘莉:近代东北交通与城市公共事业建设(1860—1931)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3
程民生:汴京词都论——汴京对宋词发展的巨大贡献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4
蔡禹龙:清代杭州城的城墙、城门与街区布局之解构 史志学刊 2016.02
胡阿祥:先唐时代之宣城:江南奥壤,山水诗都 安徽史学 2016.03
李爱勇: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3
刘亚娟:国家与都市之间:上海劳模形象建构与流变的个案研究(1949—1963)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5
唐富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商业网调整述论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6
陈德军:国家鼎革之际的地方记忆——1948年上海“国际化”计划考实 史林 2016.03
唐晓峰、张龙凤:新华街:民国北京城改造个案述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6.03
薛瑞泽: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代京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王谦:帝都,国都,故都——近代北京的空间政治与文化表征(1898—1937)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6
孙竞昊:明清北方运河地区城市化途径与城市形态探析:以济宁为个案的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16.03
张小坡:明清徽州科举会馆的运作及其近代转型 安徽大学学报 2016.04
解军:近代上海都市文化中的苏州评话研究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4
林秋云:交游、品鉴与重塑——试论清代中后期北京的梨园花谱热 史林 2016.04
刘涛:北魏洛阳城的规划与改建 唐都学刊 2016.04
岳钦韬:土地征收与“大上海计划”之铁路改造规划的中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邓丽兰:略论抗战胜利后的市政革新思潮——以《市政评论》为中心的考察 福建论坛 2016.08
王明荪:中国北方草原城市的萌芽与雏形——以内蒙古为主的探讨 史学集刊 2016.04
王玉贵:私有出租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以苏州市为个案的考察 安徽史学 2016.05
陈燕妮:唐诗中的城市景观:襄阳汉水 江汉论坛 2016.09
李云、杨帅、徐有威: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9
何一民、王立华: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 史林 2016.05
蒋杰:“自由法国”运动在上海(1940—1942) 史林 2016.05
罗翠芳: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人口与汉口城市发展——以清末至民国中期为中心的考察 湖北大学学报 2016.05
刘荣臻:近代上海保障性住房融资实践评析——基于1927-1937年的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2016.05
赖瑛、许秋娟:民国时期惠州城市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6.05
周明长:三线建设与贵州省城市化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2
戴鞍钢:中心城市科学技术的辐射和效应——以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为例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荆蕙兰、屈宏、蔡静:徐世昌督东与东北城市早期近代化转型探究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6
吴家洲、刘锡涛:隋唐洛阳城的池沼分布、功能及后续演变 唐都学刊 2016.06
梁建国:北宋东京的人口分布与空间利用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6
武强:环境变迁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以汴京八景为中心的分析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十七卷上
巫仁恕:抗战时期沦陷下苏州的茶馆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 2019九期
3、市镇、乡村与城乡关系
柳德军:民主的悖论:20世纪40年代甘肃乡镇保长民选及其异化 安徽史学 2016.01
王先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转向及其原因探析 史学月刊 2016.01
王伟、王舴:论影响近代河南村落布局的因素 兰台世界 2016.01
贺文乐:新革命史视野下“组织起来”之考察——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例 历史教学 2016.01
耿元骊:唐代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杨天虎:民国时期云南乡村改革及建设研究论纲 科技风 2016.01
黄荣华:建国前后湖北农民协会述论 史学月刊 2016.03
李乐: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演剧传统的重塑——以浙东地区为例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3
王继平: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乡村社会 求索 2016.03
王先明、熊亚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释义问题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4
杨茜:聚落与家族:明代紫隄村的权势演替与地域形塑 史林 2016.02
包伟民:新旧叠加:中国近古乡都制度的继承与演化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谭备战:抗战前农田机灌事业的肇启——以建委会推行模范灌溉为例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6.02
马宁:民国中后期县域社会商业纷争研究——以粤西阳江县商铺租赁纠纷案为例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4
王先明:晋绥边区乡村民主建设的历史审视——以1945年的“村选”运动为例 福建论坛 2016.04
杜慧:苏解民困:抗战胜利后的农建探索——以中国建设协会为中心的考察 福建论坛 2016.04
高原:革命型乡村政治:广东农民运动及其社会历史背景(1922—1926) 开放时代 2016.02
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 开放时代 2016.02
黄珍德:清末农村新政激变中的官绅民及其互动——以1910年莱阳民变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2
谢健:国家政策与社团实践——平教会华西实验区农地减租问题考察 史学月刊 2016.05
苏泽龙: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生产互助与国家扶助措施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6.03
李书源、陈晶华:“吾乡耆老”:乡居清遗民与地方社会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柳敏: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诉求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5
阎浩然、阎浩岗:茅盾与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贫困叙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6.03
宋文慧:明代乡约的发展与乡治实践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5
刘愿:田赋、地租与中国传统社会乡村结构变迁——基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16.06
邹蓓蓓:土地集中与消解:从王氏家族契约关系看乡村社会的土地变迁 农业考古 2016.03
徐畅:战乱与生存:抗战时期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生活管窥 安徽史学 2016.04
李云、杨帅、徐有威: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究 安徽史学 2016.04
陈益元:诉苦、斗争和阶级划分:革命走入乡村实证研究——以湖南省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史林 2016.04
王凛然:“进城”与“还乡”:1955年农民“盲目”进津与政府应对 史林 2016.04
贾钦涵:南京国民政府渐进式土地改革政策的形成 江海学刊 2016.04
葛小寒:清代苏南学田与庙田的捐赠态势——以地方志为中心的探讨 中国地方志 2016.07
李晔晔、孙红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乡村权力结构的崩溃与重组 史学集刊 2016.04
贾滕:从商水县乡村史实看土改中积极分子及其转化 史学月刊 2016.09
周雪香:红军长征后闽西老区的保田斗争和农村经济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9
李永中:新文化运动与乡村——以《新青年》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6.09
李金铮:“高利贷”:基于中国近代乡村之考察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9
周肖:1949—1957年间农民进城问题的历史考察 江汉论坛 2016.10
朱振华:武与艺:一个村落武术传统的变迁——以鲁中地区三德范村为例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刘超建:晚清民国乡村水官研究——以乌鲁木齐地区“水利”为例 新疆大学学报 2016.05
徐书鸣:民兵制度与中国基层治理的演变,1949~1953 文化纵横 2016.05
赵兴胜:贫困与反贫困——集体化时代中共对乡村问题的表达与实践 安徽史学 2016.06
孙善根、陈铨亚:明清时期农村田会制度与土地流转 历史教学 2016.11
张亦冰:唐宋乡村户等版籍演进新议 史学月刊 2016.12
黄敬斌:郡邑之盛:明清松江城的空间形态与经济职能 史林 2016.06
王亚民、李林峰:清代乡村管理传统文化区域研究动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李发根: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 2016.06
韩茂莉:近代山西乡村商业活动与农户交易力度 农业考古 2016.06
邹心平:废除科举与近代城乡二元格局 农业考古 2016.06
李金铮:农民何以支持参加中共革命? 社会史研究 2016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