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分子学科点之一,也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1984年,原南开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的部分人员成立了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的创建人都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炳林教授。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形成了一支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方向具有很强研究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高分子化学研究所从创建以来一直以国际学术前沿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来确定研究方向。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研制的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成功用于分离浓缩放射性元素铀,为我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所也是我国离子交换研究领域与树脂产业的发源地。近年来,根据我国在中药现代化、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以及活性聚合、分子识别与自组装和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研究所开展了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自组装与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内容包括:
(1) 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分子识别为基础,研究利用多重弱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设计高选择性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吸附-解析机理,重点研究吸附分离高分子材料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活性聚合反应、固相载体的合成及其在固相有机合成与组合化学中的应用。
(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融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新型体内或体外医用药用材料、血液灌流材料、纳米级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生物吸收性皮肤修复材料等。
(3) 自组装与纳米材料:包括嵌段树形高分子的合成和超分子结构、有机-无机功能性杂化材料;受限条件下嵌段共聚物在溶液和本体中形成的新颖自组装纳米结构;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新型光电和高效能源存储器件、智能驱动材料及器件。
(4)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用可控活性聚合等聚合方法合成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新颖聚合物和高分子纳米材料;研究高分子网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利用核磁共振、荧光光谱、激光光散射、红外光谱等现代技术,深入研究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聚集形态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27名,博士生导师2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8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2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4人、其他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9人。同时,研究所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高分子所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共同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每年有多名外国专家和学者被邀请来我所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在人才培养方面,近5年,高分子所已为国家培养出35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每年在所学习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210余人。研究所现有超导核磁共振谱仪、400M固体与液体NMR、差示扫描量热仪、共聚焦显微镜、等温滴定微量热仪、SAXS、AFM和MALDI-TOF等系列先进的大中型分析测试仪器,仪器设备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科研和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分析测试平台。
近5年,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承担了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天津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180余项。获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授权(公开)发明专利70余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Sci. Adv.,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和Macromolecule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新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固相合成载体、银杏分离提取技术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产品销往欧美20个国家的几十家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成立将近四十年了,已经成为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南开高分子人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项目,促进学科发展,为功能高分子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单位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蒙民伟楼
联系人:方悦
联系电话:022-23501386
邮箱:gfzs@nank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