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遵峰
刘遵峰
博士 教授
刘遵峰,博士,教授,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市人。
工作内容:教学科研
人才称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通讯地址:蒙民伟楼高分子所
电 话:
电子邮件:liuzunfeng@nankai.edu.cn
课题组网站:
研究领域:仿生智能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强韧人造蜘蛛丝、人工肌肉、柔性电子、柔性制冷等。
教育及科研经历:

教育经历:
2005.9-2008.6 南开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
2002.9-2005.6 南开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1998.9-2002.6 南开大学 化学学院 学士
研究工作简历:
(1) 2020-1至今, 南开大学, 化学学院, 先后任研究员、教授
(2) 2016-6至2020-1, 南开大学,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3) 2014-5至2016-6, 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4) 2013-8至2015-3,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纳米技术研究所, 访问学者
(5) 2012-12至2014-5, 常州大学, 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6) 2012-4至2012-12, 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 生物系, 项目科学家
(7) 2009-10至2012-4, 荷兰菜顿大学, 化学系, 项目科学家
(8) 2008-8至2009-10, 荷兰莱顿大学, 博士后, 导师: Jan Pieter Abrahams

荣誉和奖励

1、202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2019国家万人拔尖人才

3、2018年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2016 年度第十二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5论文《Hierarchically Buckled Fibers for Superelastic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Muscles》被美国《discover magazine》评为 2015“TOP 100”Scientific discoveries

科研成果与代表作

在 Science , Nat. Commun., Adv. Mater.等国际学术 SCI 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90 余篇。其中2015年关于可拉伸导体的研究工作被美国《Discover Magazine》评选为2015年度全球TOP100重大科学发现;2019年关于“扭热制冷”的工作发展了逆转制冷新方法,大幅提高了制冷效率;研发的水凝胶纤维人造蜘蛛丝强度与韧性性能接近天然蜘蛛丝;基于多种纤维材料等发展了多种智能织物。多篇关于柔性健康监测的文章被选为封面文章,受邀撰写多篇综述,授权中国专利8余项,在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40余次。网址:https://liuzunfeng.nankai.edu.cn

代表性论著:

1. Xiang Zhou, Shaoli Fang, Xueqi Leng, Zunfeng Liu,* and Ray H. Baughman*. Power of the Fiber Twist. Acc. Chem. Res. 2021,https://doi.org/10.1021/acs.accounts.1c00112 

2. Run Wang#, Shaoli Fang#, Zunfeng Liu*, Ray H. Baughman* et al. Torsional refrigeration by twisted, coiled, and supercoiled fibers, Science, 2019, 366(6462): 216-221.  

3.Yuanyuan Dou, Zunfeng Liu* et al. Artificial Spider Silk from Ion-Doped and Twisted Core-Sheath Hydrogel Fibres, Nat. Commun, 2019, 10, 5293.  

4. Zunfeng Liu, Shaoli Fang*, Ray H. Baughman* et al. Hierarchically Buckled Fibers for Superelastic Electronics, Sensors, and Muscles, Science, 2015, 349(6246): 400-404 . 

5. Kaiqing Yu, Xiaozhou Ji, Tianyu Yuan, Yao Cheng, Jingjing Li, Xiaoyu Hu, Zunfeng Liu*, Xiang Zhou*, Lei Fang* Robust Jumping Actuator with a Shrimp-Shell Architecture,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2104558

人才培养

共培养硕士生12名
共培养博士生8名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