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新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化学系主任。
1911年6月21日生于北京。1930年考取清华大学化学系。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七七”事变后,随学校南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留学,并于194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他应约来到南开大学执教。先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化学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11月14日逝世。
高振衡先生是我国最早开拓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高振衡先生在南开大学建立了首个物理有机化学(原有机结构理论)研究室,在有机物结构性能关系和有机反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20世纪50年代起,高振衡先生运用量子化学处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深入研究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并阐明了此类化合物的双重反应性能。70年代,结合国家实际发展需求,他带领助手们开展有机闪烁剂和有机激光染料的研究,先后合成700多个恶唑、恶二唑、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并筛选出20余种紫外光谱区新型激光染料,其中2,6-二取代苯基苯并二恶唑化合物、IBOP等自主研发激光染料的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这项研究工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随后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高振衡所领导的研究室在开展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光性能关系研究的同时,又相继开展了仿生有机化学、有机光化学、卡宾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多年来,高振衡先生一直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本科毕业生和骨干师资。曾讲授有机化学、有机分析、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物理有机化学等课程,并编写相应教材。他素以教学严谨、讲课条理清晰著称,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所著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长期为中国高等学校所使用,影响了几代化学工作者。其中,《物理有机化学》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高振衡先生在中国教育界和科学界辛勤耕耘半个世纪,在中国基础理论研究和结合生产实践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科研及著作成果对推动中国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