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南开化学

回到起点,感恩来自南开化学的馈赠——南开化学学科百年随感
2021-07-03

今年(2021年)是历史大时局的年份,我们党将迎来两个“100年”第一阶段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同时,母校南开化学学科将迎来学科创建100周年纪念,这可以说是全体南开化学人的一场盛事,甚至是全球化学届的一场盛事。作为南开化学洪流中的一个小水滴,我内心也非常的激动和自豪,脑海中思潮不断,总感觉有很多话想对母校说。

我是2005年从福建省上杭一中考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第一志愿是材料化学专业,想来与南开化学学科结缘也已经15年有余。从踏入化学学院的那天起,我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起点,我从南开化学收获的每一点滴都让我获益良多。这次写这篇纪念文章,我也是满怀感恩之心。

当年作为新入学的小本科生,南开化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底蕴厚。从八里台校门进南开,沿着大中路走到头便是化学楼。沿着化学楼门口的楼梯拾级而上进入主楼,大厅内挂满了院士的照片,例如先辈邱宗岳先生,杨石先先生等,当时还在世的何炳林先生,陈如玉先生,申泮文先生等,可见南开化学深厚的底蕴。听师兄师姐介绍,我们化学学院的院士是所有学院中最多的,让我们感觉非常自豪而幸运,能有幸与“大师”们同门。更幸运的是,我们在大一的时候,申泮文先生还亲自给我们上课。老先生当时已经八十九岁,在冬日周末的早上骑着自行车到主楼给我们上化学专业英语,讲当年西南联大的故事。申先生上课十足的底气就像南开化学学科一样,既有历史的沉淀又充满了朝气,让我们初识这个学科的“小朋友”获益匪浅。虽然先生已经远去,但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启发却一直都在,这样的经历也是我南开化学四年收获的不小财富。

由院士给我们讲课只是南开化学扎实的本科生教育的一隅。实际上,我们当时的大部分课程都由业内知名的教授给我们讲授,老师们讲课深入浅出,既有经典理论的讲授,又紧跟学科的发展,让我们始终跟着化学学科的前沿。除了基础课程,南开化学还非常注重实验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我的本科阶段,一共修了7门实验类的课程,从基本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到有机合成、结构分析,从两课时的基本操作到两三天的完整合成,从简单的实验表格到详实的实验报告,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更是让我了解了化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有机化学实验是由朱守非老师给我们讲授。朱老师讲授非常亲切,他不是单纯的只教我们怎么做实验,还非常细致的给我们讲解基本的原理,谈科研的乐趣,甚至人生规划,让我们对科研生活充满了期待。母校南开化学的陶冶涵养,对我后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参加工作后的科研帮助非常大。

在南开求学这几年,印象最深的还是南开的浓厚学风和爱国教育。每逢节假日,在主楼、二主楼自习室依然“一座难求”。学校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亦要求严格,尤其在考试的时候,如果是不及格,能有补考重修的机会,一旦发现是作弊,则要退学处理。这对我们后来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南开人在各行各业的口碑均佳。这就好比当年得知抗战胜利后,平津二市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战前南开毕业生时,张伯苓校长深感欣慰: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我高兴。南开的爱国教育是南开基因决定的,我们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要求大家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并且“知中国,服务中国”。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于我个人而言,在有生之年,能够参与到国家的大发展大建设中来,是最大的幸运之一。

在化学学院,除了传承南开的学风,又充满了自由、开放和包容。本科生可以自由的联系心仪的实验室和导师,早早的加入到科研的队伍,感受科研的生活。我就是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通过自荐,加入到了元素所郑健禺老师的卟啉实验室,开始体验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的科研工作。郑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对我启发很大。同时,实验室的朱义洲老师和欧阳勤师兄对我的帮助和指点也非常多。利用卟啉实验室的平台,我还和04级的卫慧波师兄,06级的阙茝璐师妹一起承担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在郑老师和欧阳师兄的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进行了一个“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开展、攻关、成果总结和结题验收,这是完全有别于教科书上标准的教学实验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经过一年半年左右时间的执行过程,我们项目组的各个成员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每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努力工作,团结合作,不仅仅在实验技能上有了明显提高,项目取得了顺利进展,而且在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上得到了锻炼。可以说,卟啉实验室的两年多经历是我科研的起点。

实际上,很多同学当时都有我这样的经历,有的同学收获可能比我更多,这只是南开化学传承的一个缩影。回望南开化学学科多年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南开化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比如我们05级的优秀代表王小野同学,已经通过人才计划回到南开任特聘研究员,开始崭露头角,参与到南开化学学科的建设中来了。这大概也是南开化学总是充满活力的原因,不断有“后浪”涌来。

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开视察,还特地到了元素所,这是党和国家对南开、对南开化学的重视,也是对全体南开人和南开化学人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作为南开化学一份子,更要奋发图强,努力担当,力争上游!为母校南开,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我是05级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毕业生严开祺,学号0510949,祝福母校南开化学学科以新的百年为起点再创辉煌!


文章作者:严开祺


作者简介:严开祺

博士,1987年生,福建上杭人,南开大学2005级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项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结构系统副主任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粉体材料软化学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近年来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A类,C类)、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研任务和产业化转化项目,突破了空心玻璃微球软化学制备的关键配方和技术,并应用到深海、航空航天、石油开采、保温隔热等领域。曾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优秀青年学术报告特等奖(20122014),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年度新人新锐(2019),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0)。作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结构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他为“奋斗者”号总装集成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为实现“奋斗者”号关键技术国产化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严开祺个人照片



05级材料化学毕业合影(最后排左6为严开祺,2009.6

 05级材料化学部分毕业生合影(最后排左一为严开祺,2009.6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化学学院论文评审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