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协同创新大讲堂
“协同创新大讲堂”——邓钢教授做客“中心”
2016-04-19

2016年4月18日下午,协同创新大讲堂邀请国际知名经济史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经济史系教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邓钢,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China’GDP per capita from Han Dynasty to Communist Times”的精彩演讲。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王玉茹教授主持讲座。

邓钢教授从自己的新作《China’GDP per capita from Han Dynasty to Communist Times》讲起,引出了对学界影响很大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

该书由世界著名学者安格斯·麦迪逊所著。他在该书中指出,世界千年以来的历史发展是呈现出线性趋势的。

接下来,邓教授着重从麦迪逊研究历史所运用的量化方法角度对他做了批判。邓教授首先点明了中西方研究历史的优良传统。第一个优良传统便是运用真实数据研究历史,但是麦迪逊书中的数字都是用估算和猜算方法得来的。这种方法有悖于史学的优秀传统并且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第二个传统便是孤证不引,但是麦迪逊在书中运用了许多孤证,这同样使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第三个传统来自于统计学。即著名的统计学观点:Rubbish in,rubbish out.将不真实的数据代入模型中绝对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麦迪逊经常违背这一原则。

继而,邓钢教授便对麦迪逊书中的重要观点做了批判。邓教授指出,世界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麦迪逊所描述的那样是线性发展的,相反,它的发展呈现出非线性的趋势。邓钢教授以中国古代人口为例,讲到汉唐人口约略在七千万至八千万之间。至宋朝增至一亿,但是到元明时期又有回落,直到清朝才大幅度地增长。而麦迪逊却简单地认为人口的变化是线性增长的。邓教授指出,农耕经济时代的经济是极度分散的,不可能一体化。局部的市场很难推广到全国,由此很难核算出一个国家的GDP总量。他举例到,中国古代采用“两”为重量单位后,并没有统一全国各地的“两”所包含的重量,有人通过统计发现,某一时期中国各地的“两”竟然有两百多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推算出全国的GDP总量。邓教授由此质疑了麦迪逊书中的数据。

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邓教授耐心地进行了解答。整场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