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hina Economy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发布会在中心协同单位成功举行
2016-12-25

 

12月1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原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郭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教授、光明日报理论部张雁主任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发布会。

《宏观政策评价报告》在“大宏观”视角下,结合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国情,从“目标与工具”、“力度、效率与空间”、“预期管理”和“协调性”等方面对中国宏观政策进行系统全面的年度评价。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基础研究,报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价值,有助于倡导问题导向的宏观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以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又稳地发展。报告由主报告和四个分报告组成,陈彦斌、陈小亮、刘凯等“大宏观”团队成员执笔。

发布会第一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郭杰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教授代表“大宏观”团队发布了《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的主报告。

主报告第一部分从五大方面对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尚不稳固。从总供给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负产出缺口,而且扣除房地产的“超常”拉动效应之后经济增速将跌出目标区间。从总需求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均较为疲软,民间投资增速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从产业来看,工业生产虽然触底企稳,但增长势头并不稳固,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景气度依然低迷。从部门效益来看,虽然工业企业收入增速加快,但是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收入增速均有所下滑。从价格总水平来看,虽然CPI、PPI与GDP平减指数均有所回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全面回暖,因为CPI上升与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和供给端人工成本上升高度有关,PPI大幅上升与煤炭和钢铁等上游行业价格的过快上涨有关,GDP平减指数上升与房地产业的平减指数大幅上升有关。

主报告第二部分从七个维度对2016年中国的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政策目标方面,报告认为2016年的总体目标虽然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所建议的目标有所偏离,但短期内的偏离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GDP增速目标区间设定为6.5%—7%较为合理,CPI目标设定在3%左右略有偏高,调整至2.5%会更加可信。政策工具方面,2016年所确立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组合并非最优,应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政策力度方面,财政政策的力度尚可,但是货币政策力度有所不足,主要表现在M2增速没有达到目标值、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信贷增速偏低、实际利率水平不降反升等方面。政策效率方面,大量新增贷款“脱实向虚”流向房地产,导致货币政策效率较低;充裕的财政资金未能有效带动民间投资复苏,所以财政政策效率也不高。政策空间方面,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降准空间、降息空间尚存,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举债空间较大,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还有一定的空间。预期管理方面,中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仍然不高,而且也仍然没有采用前瞻性指引来稳定预期,因此中国的预期管理做得还不到位。政策协调性方面,中国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四个方面的政策协调做得都不理想。

主报告第三部分在展望2017年经济走势的基础上对宏观政策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第一,2017年中国经济出现负产出缺口的概率较大,因此仍然需要较为积极的宏观政策予以应对,以适度扩大总需求从而更好地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政策目标方面,应该以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为核心目标,相机兼顾促改革等其他重要目标。第三,政策工具方面,建议相机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的政策组合。第四,加强预期管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五,加强政策协调,提高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第六,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发布会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围绕《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等内容发表了精彩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首先对《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报告是陈彦斌教授所带领的“大宏观”团队对中国宏观政策做了独立思考之后所贡献的一份力作。裴长洪研究员认为,报告最大的贡献和创新之处是首次提出了宏观政策的系统评价体系,这在国内其他报告里是从未有过的,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裴长洪研究员还专门强调,报告中提及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政策组合很有见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增长”的同时防止房价泡沫等资产泡沫的发生。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原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研究员同样认为,《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是非常有价值的创新性成果。郭克莎研究员指出,国家已经开始推行多项政策的第三方评估工作,但是国内目前的研究大都是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对于政策方面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政策建议”的层面,真正明确扛出一面旗帜来评价宏观政策的仍然很少。正因如此,本报告非常适应国家目前的需要。郭克莎研究员表示,本报告的评价工作做得很到位,其中有很多新亮点值得高度肯定,比如专门对预期管理这一新颖而重要的话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价,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表示,《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是一项非常有创新性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杨瑞龙教授对明年《宏观政策评价报告》的侧重点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可以更多地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宏观政策领域的相关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形态和政策选择会与世界的经济形态与政策选择相互影响。二是,可以更多地结合微观基础对宏观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比如考虑股市与楼市变化的影响。

《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17》发布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光明网、科学出版社、财经网、经济观察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导报、腾讯财经、原子智库等媒体对本次发布会进行了采访或报道。国家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农业部等单位的相关人士出席发布会。此外,还有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批师生前来参会。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参会人员均表示获益匪浅,对明年的《宏观政策评价报告》充满期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