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佟家栋: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两条腿快跑——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10-08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逐步走向强起来的过程无疑令全体中国人民激动和自豪。然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揭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和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道路。这条基本道路就是发挥经济规划与市场驱动两个车轮的积极作用,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时期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70年的历史,大体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时期,一个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40年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经济百废待兴,需要国家集中优势资源,完成几项重要的任务,即整个经济要从战争时期转向和平建设。因而在资源有限,甚至缺乏的条件下,需要集中有限的稀缺资源,搞好重点建设,因而有计划集中资源,计算需求,按需要的迫切程度分配资源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恢复时期稳定政权,注重国计民生的迫切需要。也基于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的恢复是非常快的,也是非常高效的。第二是国际环境也迫使中国选择计划经济的体制。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新中国的封锁, 我们难以获得国外援助和依靠市场经济进口或引进资源。因而经济恢复的内在需要和外部封锁造成的恶劣环境,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一条务实的求生存,谋发展的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


抗美援朝的战争时期,我们一方面要求得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未来打出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坚持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有效运行。因而,我们充分发挥了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以通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方式,维持和提升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在战时状态也获得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们一方面获得了来自前苏联的大项目建设的援助,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恢复正常生产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学习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走计划经济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发展的理论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理论。 因此,中国在轻工业略有发展的同时,实施“赶超战略”有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实在不断学习前苏联的过程中被逐步熟悉起来的。为此中国经济的管理体制也逐步仿效前苏联,建立起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体系。客观地说,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挫伤了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支撑者的积极性。但客观的结果是,我们的基本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是从前苏联援助之下,中国选择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开始的。这两个阶段是中国站起来之后,能够站稳的经济基础或工业化基础。没有站起来的基础,不可能有跑起来的条件。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面对外部偿还债务,内部经济困难的挑战,我们不能,也不敢放弃刚刚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运行模式,更重要的是,集中优势办大事,克服大挑战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配置资源的方式了。因此,上述三个历史阶段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是缺乏大国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在学习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在实践中摸索,在大胆探索中的“干中学”过程。


这样一个建设过程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我们自己的反思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建设成绩是非常突出的。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生产能力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之后,还希望这个大家庭更加富裕,更加殷实,因而更强烈地追求“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发展和建设中,强烈地意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意识到在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下走向国际,开放经济,融入国际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启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的标志是,启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必须解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提升问题。贫穷或短缺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通过市场机制改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产的积极性。由此,党率领全国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企业通过利润留成,允许个人自由经营,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自由市场等等,极大地调动了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转化为市场上源源不断的产品供应。变成了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在数量上极大丰富和品种显著多样化。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要求重化工业,要求建筑业,要求汽车工业,要求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否则难以满足提高了收入水平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经过4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其中包括了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6亿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200美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经济发展的两条腿走路


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战略是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市场经济,民企的资本积累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小生产变成大生产,变成农业和轻工业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注重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在外部冲击面前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在政府的国际协调之下,我们成功抵御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抵御了来势凶猛的2008年金融海啸和全球性经济衰退。而国有企业成为贯彻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在重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持良好的战略产业发展作用。


如果寻找中国经济富起来的原因,根本上是,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及其主要矛盾,并且很好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机制上,实施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既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又坚持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特征。


同时,这种两者的结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与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201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为4.62万亿美元, 与新中国初期的对外贸易总值12.35 亿美元比差别巨大。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占世界第一位,出口世界第一位,进口世界第二位。中国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第二最多的国家!


总结70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作用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一个贫穷的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过程中,发展是硬道理始终萦绕在党和政府的脑海中,始终指导我们从实际出发的发展理念。其中接受有效计划,发挥政府的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多方合力发展中国经济的道路是我们党多年探索的结果和道路自信。


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就我们的发展道路而言,需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政府和市场条腿走路的模式,并实现有机结合。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由量的增长,走向质的提升。是中国这个经济巨人更加强健,做一个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贡献的负责的大国。

(来源:我们的国际经济贸易系微信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