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简介
该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11月28日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下文认定(津科基[2018]161号),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卢学强教授、副主任为周明华教授,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
总体定位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工业、农业和流域三个过程,针对跨介质、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以无机盐类、营养盐类及难降解有机物类三类污染物质为核心,突破现有的单要素、分割式的环境治理技术模式,开发展探索“介质耦合、区域协同、过程同步、系统解决”的新型环境治理技术模式,旨在建成在环境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工业过程大分子有机物及无机盐类复合污染物绿色减排技术
针对天津乃至我国石油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高盐难降解废水处理面临的问题,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低能耗无机盐回收和难降解有机物分离、转化趋零排放技术,解决我国高含盐难降解废水处理核心技术缺乏问题。通过工程示范,建立高盐难降解废水污染控制、废水趋零排放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为园区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主要为:
1. 典型工业难降解有机物及营养物质回收净化技术
2. 多相态难降解有机物与无机盐类同步净化回收技术
3. 复合污染水质深度净化及回用技术
方向二:农业过程营养盐类复合污染物全过程调控技术
针对我国农业系统面临的因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包括其再利用过程中碳排放问题)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农业污染物在系统各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实现改善农业土壤质量和建立可持续农业系统的目标。主要为:
1. 流域农业面源营养盐类水-土-生循环调控技术
2. 区域农业废物、废水、废液物质回收、能量转化和安全处置的最佳技术
方向三:流域过程区域协同环境增容及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基于流域(京津冀大区域)过程整体性、全局性来识别、判断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区域协同的自然、社会有机耦合联动的生态治理方式,达到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与区域流域生态功能全面提升。主要为:
1. 滨海关键带多时空维度观测技术
2. 流域生态过程及生态环境承载力动态模拟与调控技术
3. 基于山水林田海生态格局、生态空间优化的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部分项目和成果 近三年,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发表论文近300篇。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滨海工业带高盐难降解废水趋零排放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压力驱动-电驱动分级脱盐海水淡化新工艺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环境效益监测技术研究及监测网络系统构建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发与可持续发展进展效果评估
[5] 国家863计划,高浓度石油烃污染土壤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研究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效电化学多相催化体系的构建及其降解有机污染物机理研究
[7]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渤海湾“海洋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研究
[8]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及应用
[9]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开发利用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