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举行第十届全国“史学新秀奖”颁奖典礼暨十届纪念会议


7fdb5590.jpg

(通讯员  谢楠)9月24日,第十届全国“史学新秀奖”颁奖典礼暨十届纪念会议在历史学院举行。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讲座教授侯建新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谢湜教授,《历史教学》主编杨莲霞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吕厚量,以及第十届全国“史学新秀奖”获奖代表参加颁奖典礼,典礼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新忠教授主持。

    江沛院长首先对前来参会的嘉宾表示感谢,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他说,自1998年由前任系主任张国刚先生倡议,由教育部高教司及高校教指委关心和大力支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开始承办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旨在发掘青年人才。近20年来,在历任班子的持续支持下,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十届。南开历史学院的诸多老师参与评选,一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评审,优中选优,切实保证学术质量。这项活动也得到了各兄弟高校的积极响应,每年参选论文多在200篇以上,评选的结果得到了各参选单位的广泛认可,“史学新秀奖”亦成为各高校历史学科本科生推免研究生的重要指标之一。江沛说,在“史学新秀奖”十届评选结束之际,举行颁奖典礼,希望能够成为获奖同学前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成长为史学百花园中怒放的鲜花。

侯建新先生在发言中感触极深地说,任何一个领域和国家的发展,没有青年人才将无以为继。他们是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成材率极低,黄金年华被耽误了,这种的悲剧决不能重演。现在的同学们很幸运,生长在一个好年代,可以在黄金阶段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做学术研究,还能够从全国“史学新秀奖”这样的平台,得到鼓励和推动。他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现在的条件,努力提升问题意识,要对如何培养史学的大视野与防止碎片化现象有所思考,要提升学术研究能力。社会上重理轻文的现象,除了社会的现实化思潮影响之外,历史学也应努力提炼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有所贡献。

黄兴涛表示,近二十年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坚持全国“史学新秀奖”这项评选活动,体现了史学界对于青年人才的关心和渴望,为学界发现优秀后备人才,激励青年人才的成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黄兴涛说,学术竞争力取决于人才,现在正是史学发展的黄金期,希望获奖同学能够借此次典礼的激励,努力充实自我,成长为学界栋梁。

1.jpg


_MG_1050.jpg


与会嘉宾分别给获奖同学颁发证书和纪念奖牌。

第四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得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谢湜,分享了自己从“新秀”到“新生”再到“教师”的经历。他说,全国“史学新秀奖”是史学界前辈对于后辈的关爱,也是一种信心的赋予和传递,自己的成长便是得益于这一平台的激励。谢湜说,当自己指导的学生在第九届全国“史学新秀奖”荣获一等奖时,更是感慨良多,史学界的传承和关爱在全国“史学新秀奖”这一平台上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第三届获奖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吕厚量博士表示,“史学新秀奖”是自己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奖项,希望本届史学新秀获奖者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前辈多交流,与同辈多探讨,开启自己史学研究的一片新天地。

本届获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大学2016届研究生吴同,分享了自己本科期间在南开园撰写参赛论文的经历,感谢导师和前辈的支持和鼓励。


_MG_1013.jpg


而后,与会同学与往届获奖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探讨学术科研问题,交流分享治史心得。

下午,侯建新教授和黄兴涛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分别作了题为“圈地运动——近代土地确权再认识”和“强者的特权与弱者的话语——‘治外法权’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新意叠出,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始创于1998年,由全国高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具体承办,每两年举行一届,主要面向在校本科生。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二百四十余名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同学获得了各级的奖励,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当今史学界一支非常活跃的学术力量,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本届评选共收到参赛论文140余篇,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4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