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教授赴香港参加“2016观音文化论坛”


20161019日即农历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出家成道日。在香港葵青区葵涌观音讲堂,以“慈悲与智慧”为主题的“2016观音文化论坛”隆重举行。十四场次佛教界的高僧大德、硕学鸿儒的精彩讲座,吸引逾五百名善信及学生细心聆听。侯杰教授参与此次论坛,并发表演讲《慈悲为怀:性别视域下中的观音信仰》。

论坛以“慈悲与智慧”为主题,“观音菩萨的济世精神”、“观音信仰在中国社会之源流与演变”及“观音慈悲精神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为分题,集合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两岸三地专家学者、硕学鸿儒,共进行十四场阐析“予乐”、“拔苦”内在含意的精彩演讲,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侯杰教授演讲.jpg

侯杰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观音菩萨逐步由男性变为女性,愿意介入凡间护佑众生,关心众生疾苦和尘世间的凡人琐事。在佛教徒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目中,美丽而善良的观音以慈悲为怀,全知全能,具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爱心和智慧,更被赋予掌管儿童的孕育、生育、哺育、抚育、养育、教育等众多神职、神能,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赢得众多女性的信赖,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观音信仰民俗。观音性别的转变受社会历史的影响,也是导致神职、神能社会化的重要原因,因而性别是观音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将宗教置于性别视域,有助于相关议题的阐发。

2016观音文化论坛”再获两岸三地儒释道主要团体热情参与,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中华佛教文化院、珠海学院、智度会弘法慈善基金、西方寺及观音讲堂协办。

与学愚教授合影.jpg

大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借以启迪人心,化解社会人心浮动、局势不安的情况,成为导正社会、净化人心的正能量。既有学者论及佛学社会学研究,亦有高僧大德阐释教理,有助于不同领域学者进行交流。会议间隙,侯杰教授在会后还与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等人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推动佛教与中国社会/性别研究。(马晓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