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教研室本学期第5次学术沙龙在历史学院351教室举行。本次沙龙由2016级博士生袁昆仑主持,由2016级硕士生杨洁滢和2015级博士生秦丽主讲。
杨洁滢宣读的论文为《朝鲜王朝安鼎福<东史纲目>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中韩两国学术界对安鼎福《东史纲目》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安鼎福之生平与《东史纲目》编纂动机、《东史纲目》特色以及《东史纲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论指出“《东史纲目》集朝鲜纲目体史书之大成,通过《东史纲目》可以窥见中国史学对朝鲜纲目体史学发展的影响,反过来也可以为中国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这是中朝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秦丽、顾少华和甯腾飞等同学认为,此文应突出中韩交流的视角,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对其影响;韩杰认为文中对《东史纲目》特色介绍简略,可再深化;杨晴、史雪等同学也都提出建议。
秦丽主讲的论文是《柯林武德与章学诚史学比较之再思考》,针对余英时在《论戴震与章学诚》一书中将章学诚的思想与柯林武德思想进行比附对照,本文从“何为‘思想’”、‘重演’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建立自己的权威’与‘一家之言’和柯林武德、章学诚史学差异之根源”四个方面进行了驳议和反思,指出“在比较史学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史学比较中要注重文化基础的相似性;二是中西史学比较应从宏观层面展开,借以探寻中西史学在同一时代或发展阶段的一些共同之处或发展规律,对于个案的细节的微观对比研究,应慎之又慎。”此文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发人深省,各位同学深感获益良多,并提出一些修改建议。顾少华指出,余英时在进行柯林武德和章学诚比较研究时,尤其特殊的意蕴所在,我们应该给予特别理解;甯腾飞对文中一些注释提出修改建议;王鹿鹿对个别用词提出建议。
孙卫国教授对两篇进行了点评,认为杨洁滢文章是在本科论文基础之上稍作修改而成的,但与期刊论文有一定距离,建议继续修改时,压缩篇幅,集中论题,深入论证,并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对于秦丽文章,孙老师也给予积极肯定,指出此文理论性较强,立论角度好,论证严密,但同时也存在标点符号不规范、语言不够精炼等问题,希望继续修改,使之更为完善。
最后,两位同学对大家所提建议进行也整理归纳,并对大家表示感谢。(史学史教研室 袁昆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