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一时,孙立群先生给我们上中国古代史课程,孙先生学识渊博,风趣幽默。中国古代史虽枯燥乏味,但先生讲起来绘声绘色,颇为引人入胜。
那时候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差,冬天主楼教室里没暖气,天很冷,上课的同学认真听讲的少,打瞌睡的多。有一次先生一改往昔和颜悦色的神态,很严肃地说:“这也许是你们唯一的机会能够系统地学习一下中国古代史了,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我当时听了也没什么感受,心里还挺不服,想不学就不学呗,反正我兴趣也不大。现在毕业多年了,也到了先生当时的年龄,现在想想当时南开那么多名师都是给本科生上课,能够系统学习一下无关功利的历史学,是多么幸福和奢侈啊,可惜当时体会不到先生的良苦用心,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
还有一次,课间休息时,先生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烟台人。先生说,你们烟台话和天津话在语调上是很相似的,我一对比,确实是这样的。从那以后,先生每次见我都能叫上我的名字来,我当时想,先生的记忆力可真好。
毕业后,因工作原因,与外界联系很少了。在百家讲坛上见到先生讲古代史,仍然是那样的神采飞扬,引人入胜。当时觉得很是自豪,逮着机会就要吹嘘一下。
2015年,先生受邀到青岛来讲课,我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去听先生讲课,内容是给青岛的一些企业家讲中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我认认真真地听完了,感觉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毕竟现在的心态也与上学时有了很大变化。课后去向先生报到,先生见到我很高兴,并送我一本他的新作《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午饭后,我邀请先生去参观了我们国产最先进的潜艇以及单位的军史馆,先生对国防建设很是关心,看到我们海军事业发展迅速,很是欣慰,并勉励我继续努力,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那次见面以后,本来约好邀请先生来部队为我们官兵授课,先生也很愉快的答应了。后来因我去亚丁湾护航、阅兵等大任务多,就耽搁下来了,竟成了一件憾事。
现在,象先生这样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并身体力行地向社会大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学者越来越少了。他的离去,不仅是历史学界的损失,也是我们社会文化教育的损失。
先生的学术成果和精神,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尊重与怀念。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二日
王健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