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多位教师参与学院“守得云开见月明”系列讲座“学术与人生”漫谈活动



2022年1月24日下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守得云开见月明”系列讲座“学术与人生”漫谈系列第三讲正式开讲,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党支部贺江枫副教授、马思宇讲师进行分享。

马思宇老师综合个人的经历与历史学的思维方式,以“做时间的朋友”为题,强调时间性作为历史学最为重要的思维工具,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性,时间具有垄断意义的规定性,研究的历史对象都要基于时间的强逻辑,因而要从历史学角度“认识时间”;同时,“掌握时间”对个人的成长也极为重要,大学时期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时不我待”,要确立人生“大志向”的同时,也要重视“小计划”;培养精读与泛读结合的读书习惯,撰写读书笔记,尝试习作写作;马思宇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多尝试,并给这些兴趣爱好“假以时日”,留足沉淀的时间。

贺江枫老师则分享了个人求学、论文写作以及疫情期间留校的经历,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广泛的兴趣是如何引领其研究的转向;在各个领域的探求与积累,也为目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津南的十八个日日夜夜,从意外留校到克服焦虑,保持平静的心态,修改书稿,撰写论文,沉淀自身。贺江枫老师鼓励同学们要设立高远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也不要局限于某个领域,视野放开,勤奋向上;同时期待春暖花开之际,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


2022年2月10日下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守得云开见月明”系列讲座“学术与人生”漫谈系列第八讲举行,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党支部王凛然副教授和张岩老师应邀做学术报告。

王凛然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治学心得与研究感悟。王老师以布洛赫、布罗代尔、王国斌、和文凯等为例,强调总体史、问题史、比较史、跨学科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结构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王老师提出结构是获致整体性的重要介体,结构不是静态化、结果性的结构,而应是与史学历时性紧密结合的动态化、过程性结构。在跨学科方面,王老师对影响历史学跨越“花园围墙”的过程与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科利益、学科组织作为内生性变量,不仅扩大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异,也留下了彼此融通的窗口。同时,王老师指出问题史学与同时代的关系,并以工业革命、氮肥使用、人类世、大历史等为例,通过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研究,并借用布罗代尔的名言,鼓励大家积极翻越“筑有围墙的花园”,以“我们不仅在研究历史,更应在历史中做研究”与同学们共勉。

张岩老师以“泥上偶然留指爪”为题,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围绕一战时期华工群体展开研究的历程与收获。张老师透过多张照片,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本人在国内外各地进行田野调查、访学参会的诸多细节,讲述了照片背后一则则学术故事。张老师在展示中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史学研究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它可以沟通起过去和现在,甚至可以唤醒陌生名字与面孔下隐藏的生命脉动。张老师的分享生动诠释了历史研究不仅需要读和写的功夫,也需要行与思的功夫;历史研究绝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工作,相反它有着热烈的人文关怀,饱含着对生命的敬重。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反事实分析、史学理论与社会关系、论文写作技巧、跨学科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两位老师予以了解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交流环节,两位老师就文献研读、读书笔记撰写、学术兴趣确定、博士申请、国外留学等方面与同学们展开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