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周年,也是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和拉美史研究室成立60周年。9月7日至8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史学科建设论坛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出席开幕式。大会由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日本研究院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话中国世界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
陈雨露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说,今年是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也是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多个里程碑交汇的年份。历史学是南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高度重视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加强文明互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会议中深入交流研讨,贡献真知灼见,共同为促进世界史研究以及世界史学科蓬勃发展作出我们这个时代应有的贡献。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侯建新表示,2011年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后,中国世界史研究取得明显发展。当前,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正处在爬坡阶段,希望大家保持开放的心态,执着追求真知真相,赓续南开史学人的精神品质,以服务社会的公心和能力,锐意进取,追求卓越,推动中国世界史学科再上新台阶。
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韩东育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有着深厚的情谊。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是国内学术重镇之一。他围绕“互鉴”这一主题,指出从“夷夏东西”到“农牧南北”,中华文明始终在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世界史研究有责任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作奎认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应该是向善的,从包容、和平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发展;要积极扮演交流和互鉴的功能,把握好本体性、主体性和相互性的关系,为国家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真知灼见;同时希望大家不要忽视科技发展对世界历史研究的影响,机器有可能用另一种方式书写历史,未来科技发展极有可能为时间和空间之外的第三维度研究创造条件。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介绍了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成就。他说,本次会议以现代化和多元文明互鉴为关键词,将从多维度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建和实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的知识性支撑,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世界史研究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让中国世界史研究全面走向世界。
开幕式后,第三届杨生茂美国史最佳青年论著奖颁奖仪式举行。仪式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拉丁美洲研究会前会长王晓德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王立新致颁奖词,复旦大学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剑鸣,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梁茂信等参会嘉宾为侯深、梁志等8名青年学者颁奖。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李剑鸣主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罗伯特·李·贝利”讲席教授大卫·戈德菲尔德(David Goldfield),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卡洛斯·安东尼奥·阿吉雷·罗哈斯(Carlos Antonio Aguirre Rojas),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真边将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钱乘旦等分别围绕《关闭金门:美国移民限制的漫长历史》《当今拉丁美洲文明:在其历史“长时段”和当下急迫选择之间》《从动物史的视角看“近代”与“现代”:猫的近代/猫的现代》《文明的生成、延续和现代化转型》作主题报告。
会议还设有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史、日本史和拉美史4个分论坛。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建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宋成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拉丁美洲研究会会长柴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杨首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王新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晏绍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沐涛,吉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德斌,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陈志强等出席并发言。与会师生代表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和学术研讨等形式,围绕跨国史、医疗史、环境史等研究领域,就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美国移民问题、日本近代国家转型以及中拉文明互鉴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世界史学科评议组专场活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与部分嘉宾代表交流世界史学科建设经验,就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世界史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