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广州话单字音平调的感知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中国语音学报 |
2015/12/23 |
2 |
汉语普通话语调的韵律匹配 |
温宝莹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5/12/22 |
3 |
名动分离来自哪个层面——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
夏全胜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年会 |
2015/12/21 |
4 |
广州话平调的感知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清华大学学报 |
2015/12/16 |
5 |
中国学生法语元音发音中“反向”现象的分组分析 |
夏全胜 |
论文 |
实验语言学 |
2015/12/16 |
6 |
“寻找”与窳败的生活内瓤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12/15 |
7 |
体范畴 |
郭利霞 |
译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12/15 |
8 |
以PPT为借鉴途径,实现“上”与“起”的汉语认知教学 |
卢福波 |
论文 |
第十二届汉语国际教学研讨会 |
2015/12/15 |
9 |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刍议 |
刘佳 |
译文 |
九州山口冲绳地区中文教学研讨会 |
2015/12/13 |
10 |
应传播什么样的中华文化 |
关键 |
论文 |
第十二届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 |
2015/12/09 |
11 |
汉语方言疑问句研究 |
郭利霞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5/12/09 |
12 |
仙歌对古典诗歌的影响 |
桑宝靖 |
论文 |
道教与文学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5/12/09 |
13 |
日本学生汉语疑问句语调习得的实验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实验语言学 |
2015/12/09 |
14 |
功能•情景•任务•文化为一体的初级教材设计 |
梁晓萍 |
论文 |
第十二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
2015/12/08 |
15 |
汉语教师的百宝箱 |
董淑慧 |
论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11/30 |
16 |
“又是A又是B”的语义功能及其演化 |
董淑慧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2015年年会 |
2015/11/21 |
17 |
什么是语音学 |
梁磊 |
专著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15/11/20 |
18 |
《汉语国际教育实训教程》“实”与“用” |
董淑慧 |
论文 |
安徽省汉语国际教育学会2015年年会 |
2015/11/17 |
19 |
我们都是稻草人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11/15 |
20 |
论元叟行端的禅风与诗歌 |
桑宝靖 |
论文 |
纪念元叟行端学术研讨会 |
2015/11/15 |
21 |
Integrating the Arts into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A Collaborative Perspective |
吴星云 |
论文 |
Symposium on language transitions: policy and prac |
2015/11/14 |
22 |
论药师思想对佛教救济事业的贡献 |
桑宝靖 |
论文 |
东方山药师信仰国际论坛 |
2015/11/12 |
23 |
西行求法与佛典传译——论北朝佛教的对外交流 |
桑宝靖 |
论文 |
第五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 |
2015/11/11 |
24 |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异体字研究——以《训世评话》为例 |
刘春兰 |
论文 |
第七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5/11/06 |
25 |
从平托《远游记》看地理大发现时期伊比利亚文学视阈中的中国形象 |
邹雅艳 |
论文 |
汉学研究 |
2015/11/01 |
26 |
京津地区中亚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策略调查 |
梁晓萍 |
论文 |
“一带一路”倡议与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暨第四届汉语国际 |
2015/10/31 |
27 |
“会”与“能”汉、意释义对比及偏误分析 |
邹雅艳 |
论文 |
“一带一路”与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暨第四届汉语国际传播 |
2015/10/31 |
28 |
20世纪男女平权思想与秋瑾弹词 |
鲍震培 |
论文 |
中国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
2015/10/28 |
29 |
清茶香飘“中国日” |
董淑慧 |
论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10/26 |
30 |
再谈“飞上海”等非常规动宾组合 |
郭继懋 |
论文 |
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 |
2015/10/25 |
31 |
语篇中生理呼吸与韵律切分的关系研究 |
王毓钧 |
论文 |
中国语音学报 |
2015/10/25 |
32 |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中华文化素养 |
关键 |
论文 |
汉语国际教育负责人联席会 |
2015/10/24 |
33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化教学设计与思考 |
梁晓萍 |
论文 |
第二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负责人联席会 |
2015/10/24 |
34 |
论迟子建的小说 |
曹霞 |
论文 |
极地的出发与远行:迟子建创作研讨会 |
2015/10/21 |
35 |
中国俗文学史论 |
鲍震培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5/10/15 |
36 |
“归来者”罗四拿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10/15 |
37 |
论弘一法师的佛教教育观念 |
桑宝靖 |
论文 |
闽南佛学院与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5/10/15 |
38 |
功能;情境;任务三位一体的汉语教材开发 |
卢福波 |
论文 |
汉语国际教育负责人联席会 |
2015/10/13 |
39 |
汉语语法认知教学实现手段之探讨 |
卢福波 |
论文 |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2015/10/06 |
40 |
论道安法师对佛典翻译事业的贡献 |
桑宝靖 |
论文 |
《第四届三禅会议论文集》 |
2015/10/01 |
41 |
疏离,或者决裂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5/09/29 |
42 |
清代八旗子弟与子弟书 |
鲍震培 |
论文 |
全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研讨会 |
2015/09/18 |
43 |
《会通汉语·读写2》 |
梁晓萍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9/16 |
44 |
花好月圆道中秋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日报 |
2015/09/15 |
45 |
“鲸鱼”是如何消失的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9/15 |
46 |
《会通汉语;听说2》 |
梁晓萍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9/15 |
47 |
《会通汉语》读写2 |
卢福波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9/15 |
48 |
《会通汉语》听说2 |
卢福波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9/15 |
49 |
论松源崇岳的禅学观念对陆游诗歌创作的影响 |
桑宝靖 |
论文 |
《第三届灵隐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
2015/09/01 |
50 |
上古阴声韵尾再议 |
邓葵 |
论文 |
汉藏语学报 |
2015/08/18 |
51 |
传播时代与被窥者的命运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8/15 |
52 |
重构“知识”主题——埃柯历史编纂元小说对史传文学的“摹拟” |
刘璐 |
论文 |
《文学与文化》 |
2015/08/15 |
53 |
《那个人》主题——任务模式教学课例 |
梁晓萍 |
论文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5/07/17 |
54 |
代际:作为关键词的文学谱系考察与建构 |
曹霞 |
论文 |
《南方文坛》 |
2015/07/15 |
55 |
读诗,为心智塑形 |
曹霞 |
论文 |
《艺术广角》 |
2015/07/15 |
56 |
“苟且者”与“苟且”的时代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7/15 |
57 |
从道家曲到仙游词的转变 |
桑宝靖 |
论文 |
《兰州学刊》 |
2015/07/15 |
58 |
陕北晋语的情态副词“敢” |
郭利霞 |
论文 |
中文前沿 |
2015/07/14 |
59 |
体验型文化教学模式 |
祖晓梅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5/07/14 |
60 |
孔子学院教材研究及对策 |
董淑慧 |
论文 |
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孔子学院发展论坛” |
2015/07/11 |
61 |
自然口语语篇呼吸模式和韵律特征的接口研究 |
王毓钧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2015/06/27 |
62 |
中国学生英语语调习得实验分析 |
温宝莹 |
论文 |
第七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会议 |
2015/06/24 |
63 |
日本学生汉语疑问句语调习得的实验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会议论文 |
2015/06/23 |
64 |
汉语师生对纠错反馈信念和态度的比较 |
祖晓梅 |
论文 |
汉语学习 |
2015/06/23 |
65 |
人间正道是端阳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日报 |
2015/06/17 |
66 |
Сравнение звукоподража-тельных слов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
王红厂 |
论文 |
《Русское сло-во》 выпусник 4 |
2015/06/17 |
67 |
日本留学生汉语语调习得实验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The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sodic Studies |
2015/06/17 |
68 |
广州话平调的感知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会议论文 |
2015/06/17 |
69 |
《白雪遗音》词语考辨 |
董淑慧 |
论文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5/06/16 |
70 |
时代的悲凉证词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6/15 |
71 |
评张培锋《居士传校正》 |
桑宝靖 |
论文 |
《世界宗教研究》 |
2015/06/15 |
72 |
单双音节名动加工的ERP研究(中文翻译名) |
夏全胜 |
论文 |
第七届演化语言学会议 |
2015/06/13 |
73 |
生理呼吸与语音音高的关系——基于韵律层级的研究 |
王毓钧 |
论文 |
第一届韵律研究国际研讨会 |
2015/06/12 |
74 |
“V+他(它)+数量“构式语义句法功能考察 |
董淑慧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5/06/11 |
75 |
《人类文明史》5(16世纪至18世纪) |
刘春兰 |
译著 |
译林出版社 |
2015/06/01 |
76 |
会通汉语读写1 |
郭利霞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5/19 |
77 |
《会通汉语》读写1 |
卢福波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5/19 |
78 |
《会通汉语》听说1 |
卢福波 |
编著或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5/05/19 |
79 |
谭傲霜汉语研究的特色 |
王红厂 |
论文 |
《中北大学学报》 |
2015/05/19 |
80 |
“悬念”之下的“叙事之核”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5/15 |
81 |
葡萄牙汉语教学现状与分析 |
董淑慧 |
论文 |
《孔子学院发展研究》 |
2015/05/13 |
82 |
跨文化交际 |
祖晓梅 |
编著或教材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5/05/12 |
83 |
从表达出发的教学语法理念在汉语教材编写中的实践 |
吴星云 |
论文 |
第一届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 |
2015/05/09 |
84 |
基于句法位置和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
王红厂 |
论文 |
《佳木斯大学学报》 |
2015/05/06 |
85 |
教学设计重在适宜 |
卢福波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5/04/21 |
86 |
香港中文法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
苏小妹 |
论文 |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5/04/20 |
87 |
基于平行语篇的韩汉语名词回指定量分析 |
王红厂 |
论文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5/04/16 |
88 |
鼓韵悠扬的京东曲艺 |
鲍震培 |
论文 |
《曲艺》 |
2015/04/15 |
89 |
生命的慈悲与欢欣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4/15 |
90 |
中级阶段留学生补语使用状况分析 |
王红厂 |
论文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5/04/15 |
91 |
从政治批判到性别话语 |
曹霞 |
论文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2015/04/10 |
92 |
白雪遗音的历史文化价值 |
董淑慧 |
论文 |
沧州师院学报 |
2015/04/08 |
93 |
以祭悟道话清明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日报 |
2015/04/01 |
94 |
“龙抬头”的愿景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日报 |
2015/03/18 |
95 |
山西山阴方言的过去虚拟标记 |
郭利霞 |
论文 |
语文研究 |
2015/03/18 |
96 |
“十七年”批评话语与诗歌语体的嬗变 |
曹霞 |
论文 |
《井冈山大学学报》 |
2015/03/15 |
97 |
孤岛与温暖细小的桎梏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3/15 |
98 |
市井节庆民俗与曲艺 |
鲍震培 |
论文 |
《曲艺》 |
2015/02/18 |
99 |
说说“年”的前世今生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日报 |
2015/02/17 |
100 |
“十七年”文学批评与“清洁”的文本 |
曹霞 |
论文 |
《佳木斯大学学报》 |
2015/02/15 |
101 |
暗黑心渊的“风景” |
曹霞 |
论文 |
《雨花》 |
2015/02/15 |
102 |
异变与寻找之旅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2/15 |
103 |
异变与寻找之旅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2/15 |
104 |
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中阳上合流的实验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 |
2015/02/12 |
105 |
《聊斋俚曲集》词语再考释 |
董淑慧 |
论文 |
《蒲松龄研究》 |
2015/02/10 |
106 |
从受众和传播的角度看唐传奇的“俗化” |
鲍震培 |
论文 |
《文学与文化》 |
2015/01/21 |
107 |
新HSK五级考试试卷用词统计分析 |
王红厂 |
论文 |
《俄罗斯学视阈下的东方—西方文化对话”国际学术会议 |
2015/01/21 |
108 |
介入者与放逐者 |
曹霞 |
论文 |
《文学教育》 |
2015/01/15 |
109 |
对中高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选择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
关键 |
论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5/01/15 |
110 |
山西山阴方言的主观弃择句“X么Y” |
郭利霞 |
论文 |
中国语文 |
2015/01/12 |
111 |
乡土挽歌、都市“浮士绘”与辽阔的美意 |
曹霞 |
论文 |
《博览群书》 |
2015/01/01 |
112 |
汉语教材中的教师形象演变及中华文化传播 |
梁晓萍 |
论文 |
第五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 |
2014/12/25 |
113 |
国外借词音系学研究 |
于辉 |
论文 |
“当代语言学前沿”学术会 |
2014/12/24 |
114 |
西语区汉语教学特点与语别化教材《循序渐进汉语》的编写 |
于辉 |
论文 |
《汉语国际教育论集》,商务印书馆 |
2014/12/24 |
115 |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大赛优秀作品选 |
卢福波 |
论文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4/12/23 |
116 |
体范畴 |
郭利霞 |
专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12/17 |
117 |
现代汉语外来词韵律特征的借用模式 |
于辉 |
论文 |
汉语学习 |
2014/12/17 |
118 |
论语别体教材《循序渐进汉语》的练习设计 |
于辉 |
论文 |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商务印书馆 |
2014/12/16 |
119 |
一部富有学术内涵的古籍校注——彭绍升著、张培锋校注《居士传校注》读后 |
桑宝靖 |
论文 |
《世界宗教研究》 |
2014/12/09 |
120 |
天津民俗曲艺概况 |
鲍震培 |
论文 |
清代北方说唱文学研讨会 |
2014/12/06 |
121 |
宋代市民文化与曲艺勃兴 |
鲍震培 |
论文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4/12/01 |
122 |
闺中无静女—晚清女作家弹词与“振兴女权” |
鲍震培 |
论文 |
《社会发展与性别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4/12/01 |
123 |
跨文化交际—成为新国际人的条件一书及其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启示 |
段银萍 |
论文 |
天津汉语国际教育2014年研讨会 |
2014/11/29 |
124 |
关于留学生文化体验与语言习得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
鲍震培 |
论文 |
2014年语言学会年会 |
2014/11/20 |
125 |
“被X”结构的句法分析 |
于辉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年会 |
2014/11/18 |
126 |
从释义看“叠复”形式的拟态描写功能 |
郭继懋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4/11/14 |
127 |
国际汉语教师的中华文化“话语”建构试析 |
梁晓萍 |
论文 |
天津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11/12 |
128 |
面子威胁缓和语“不怕你+V” |
苏小妹 |
论文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14/11/12 |
129 |
山西山阴方言的过去虚拟标记 |
郭利霞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11/11 |
130 |
论道安对佛典翻译事业的贡献 |
桑宝靖 |
论文 |
河北禅宗文化论坛——道安暨河北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11/09 |
131 |
阶级话语的流变与文学批评功能的转换 |
曹霞 |
论文 |
《山东社会科学》 |
2014/11/05 |
132 |
“A是A,B是B”的语义功能及其教学 |
董淑慧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2014年 |
2014/11/04 |
133 |
稿本《曲谱大成》“凡例”研究 |
李晓芹 |
论文 |
《中国曲学研究》第4辑 |
2014/11/04 |
134 |
论虚云法师的禅与诗 |
桑宝靖 |
论文 |
虚云老和尚暨云居历代祖师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2014/10/23 |
135 |
《底层表达》简介 |
于辉 |
论文 |
当代语言学 |
2014/10/22 |
136 |
细说南开校训 秉承优秀传统 |
鲍震培 |
论文 |
《学习和践行南开公能校训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4/10/17 |
137 |
基于《诗经》押韵统计的上古汉语声调研究 |
邓葵 |
论文 |
邢公畹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
2014/10/16 |
138 |
句法环境与人称代词定语后“的”隐现关系的考察 |
郭继懋 |
论文 |
第18届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 |
2014/10/15 |
139 |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的“花园”场景试析 |
梁晓萍 |
论文 |
《文学遗产》古代小说研究论坛 |
2014/10/15 |
140 |
重叠式三声变调的词汇音系学解释 |
于辉 |
论文 |
语言研究 |
2014/10/15 |
141 |
文学精神的重建 |
曹霞 |
论文 |
《光明日报》 |
2014/10/13 |
142 |
论松源崇岳的禅学观念对陆游诗歌创作的影响 |
桑宝靖 |
论文 |
灵隐文化论坛——灵隐寺与南宋佛教学术研讨会 |
2014/09/28 |
143 |
丝绸之路上的外来药材 |
胡明曌 |
论文 |
敦煌学会议 |
2014/09/17 |
144 |
异质美学、社会学视野与知识分子写作 |
曹霞 |
论文 |
《南方文坛》 |
2014/09/15 |
145 |
与指令有关的两类“由”字句 |
苏小妹 |
论文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
2014/09/11 |
146 |
纠错反馈对二语习得的作用研究综述 |
祖晓梅 |
论文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14/09/10 |
147 |
鼓韵悠扬的京东曲艺 |
鲍震培 |
论文 |
《燕赵印迹》夏,河北花山出版社 |
2014/08/30 |
148 |
潇湘传天籁,昆仑谱华章 |
鲍震培 |
论文 |
《燕赵印迹》夏,河北花山出版社 |
2014/08/30 |
149 |
发现异质之美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4/08/29 |
150 |
写在时间深渊的边上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4/08/08 |
151 |
广州话单字音平调听感实验初探 |
温宝莹 |
论文 |
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2014/08/07 |
152 |
动态与稳态——汉语声调的共时变异研究 |
梁磊 |
论文 |
《中国语文》 |
2014/07/24 |
153 |
“不M不”格式的篇章语义背景 |
郭继懋 |
论文 |
《语言科学》 |
2014/07/23 |
154 |
新戏与流派互助相长 |
刘佳 |
论文 |
人民日报出版社,论文集《当代舞台艺术观察与思考》 |
2014/07/16 |
155 |
探赜索幽——王立新教授谈希伯来文学与西方文学 |
王立新 |
专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4/07/16 |
156 |
“V/Adj+数量(N)+是+数量(N)”构式的语义功能及其教学 |
董淑慧 |
论文 |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编《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
2014/07/15 |
157 |
国内30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文献的计量分析 |
陆平舟 |
论文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4/07/15 |
158 |
那个人——汉语主题-任务教学模式课例 |
梁晓萍 |
论文 |
孔子学院国际汉语教学优秀课例大赛 |
2014/06/19 |
159 |
如何“传统”,怎样“民间”——论批评家对莫言文学资源的发现与命名 |
曹霞 |
论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4/06/15 |
160 |
浅析< 香莲案>对当前戏曲新剧目创作的启示 |
刘佳 |
论文 |
戏曲艺术 |
2014/06/10 |
161 |
非“虚构”的马原 |
曹霞 |
论文 |
《大家》 |
2014/05/15 |
162 |
与《诗经》押韵有关的几个音韵学问题 |
邓葵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4/05/15 |
163 |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文化教学 |
梁晓萍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05/14 |
164 |
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 |
王立新 |
专著 |
商务印书馆 |
2014/05/14 |
165 |
山西方言的语调问句 |
郭利霞 |
论文 |
语言研究 |
2014/04/18 |
166 |
藏文反i小议 |
邓葵 |
论文 |
《南开大学学报》增刊 |
2014/04/16 |
167 |
作为一种文化诗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
王立新 |
论文 |
外国文学研究 |
2014/04/16 |
168 |
解读黑泽明 |
刘佳 |
专著 |
南开大学 |
2014/04/09 |
169 |
向上的纯净光焰 |
曹霞 |
论文 |
《新文学评论》 |
2014/03/31 |
170 |
挽歌与诗情——论葛水平的创作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4/03/27 |
171 |
基于主位推进模式的中介语语篇分析 |
王红厂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4/03/12 |
172 |
D.H.劳伦斯与犹太神秘主义 |
王立新 |
论文 |
《南开学报》 |
2014/03/05 |
173 |
透过< 曼德维尔游记>看西方中世纪晚期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
邹雅艳 |
论文 |
《国外文学》 |
2014/02/25 |
174 |
汉语教师语法教学的知识、素质与能力问题 |
卢福波 |
论文 |
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崔显军 |
2014/02/19 |
175 |
理论研究向纵深,教学研究向具体 |
卢福波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4/02/17 |
176 |
留学生病句修改不当举例 |
郭继懋 |
论文 |
《纪念< 语法修辞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南开 |
2014/02/13 |
177 |
《醒世姻缘传》六则方言词再考释 |
董淑慧 |
论文 |
《汉字文化》 |
2014/02/12 |
178 |
词汇音系学与汉语重叠研究 |
于辉 |
论文 |
语言学文选 |
2014/02/11 |
179 |
PPT课件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
卢福波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4/01/22 |
180 |
谈谈汉语语言点的教学案例研究 |
卢福波 |
论文 |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 |
2014/01/16 |
181 |
优选论批评:现代学理论的若干反思 |
于辉 |
论文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4/01/16 |
182 |
借词音系学研究二十年 |
于辉 |
论文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4/01/16 |
183 |
阿拉伯妇女生活概貌 |
鲍震培 |
论文 |
《跨文化交流与性别》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4/01/15 |
184 |
解读黑泽明的爱之物语 |
刘佳 |
论文 |
文艺研究 |
2014/01/14 |
185 |
希伯来诗歌的形式特征与《诗篇》的结构特点 |
王立新 |
论文 |
《文学与文化》 |
2014/01/14 |
186 |
汉语教材编写的本土化特征——基于《汉语教科书(1954)》与通用性教材、“一版多本”的比较 |
董淑慧 |
论文 |
《海外华文教育》 |
2014/01/09 |
187 |
朱德熙在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贡献述略 |
董淑慧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商务印书馆 |
2014/01/08 |
188 |
民勤话声调实验分析 |
冉启斌 |
论文 |
中国境内语言语音学国际会议 |
2013/12/19 |
189 |
动态与稳态——汉语声调的共时变异研究 |
梁磊 |
论文 |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 |
2013/12/18 |
190 |
关于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
卢福波 |
论文 |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3/12/16 |
191 |
鸠摩罗什译经对汉语词汇发展的贡献 |
桑宝靖 |
论文 |
纪念鸠摩罗什大师圆寂1600周年暨佛教教育现代化”论坛 |
2013/12/13 |
192 |
《全元散曲》补辑9首 |
李晓芹 |
论文 |
中国曲学研究 |
2013/12/12 |
193 |
三调还是二调?————武威汉语方言声调声学实验及理论探讨 |
冉启斌 |
论文 |
實驗語言學 |
2013/12/12 |
194 |
博白水鸣粤语有多少个声调?——汉语方言极限声调清单声学分析之一 |
冉启斌 |
论文 |
首届语言类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方言语音与语法 |
2013/12/12 |
195 |
大江东去--王士元先生80华诞庆祝文集 |
石锋 |
编著或教材 |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
2013/12/08 |
196 |
张惠雯:重返纯真与诗意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3/11/15 |
197 |
《“感知”与“发音”之间的语音变化》述介 |
冉启斌 |
论文 |
语言学译林 |
2013/11/15 |
198 |
作为呼唤动物声的嗒嘴音——共性与规律 |
冉启斌 |
论文 |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 |
2013/11/14 |
199 |
五部技能型语言-文化教材文化内容分析 |
梁晓萍 |
论文 |
第三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 |
2013/11/02 |
200 |
试论张说的北宗禅观及其诗歌创作 |
桑宝靖 |
论文 |
第四届黄梅禅宗文化论坛 |
2013/11/01 |
201 |
秋叶集 |
石锋 |
编著或教材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3/10/23 |
202 |
《鼻化元音在感知空间中的表现》述介 |
冉启斌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3/10/22 |
203 |
《音系推导模式中的标记性和经济性》评介 |
于辉 |
论文 |
语言学译林 |
2013/10/22 |
204 |
构式“大不了VP/NP”的语义功能及语法化 |
董淑慧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10/19 |
205 |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中附加法构成的三字格 |
王景荣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 |
2013/10/17 |
206 |
赵元任对汉语教学的理论探索与贡献 |
吴星云 |
论文 |
天津语言学会学术年会 |
2013/10/17 |
207 |
言说未被言说之物 |
曹霞 |
论文 |
羊城晚报 |
2013/10/16 |
208 |
汉语主观性主观量框式结构研究 |
董淑慧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3/10/16 |
209 |
选择语法点的几个标准 |
郭继懋 |
论文 |
第四届语义功能语法研讨会 |
2013/10/16 |
210 |
见母复辅音试证 |
施向东 |
论文 |
厦门大学出版社《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
2013/10/16 |
211 |
主体间性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2013年会 |
2013/10/15 |
212 |
《汉语主观性主观量框式结构研究》序 |
卢福波 |
论文 |
《汉语主观性主观量框式结构研究》董淑慧等著 |
2013/10/15 |
213 |
澳门立法语言中情态动词若干问题研究 |
苏小妹 |
论文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3/10/15 |
214 |
上古阴声韵尾构拟再议 |
邓葵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年会 |
2013/10/10 |
215 |
古音研究存稿 |
施向东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3/10/07 |
216 |
港澳立法语言中义务类情态动词比较分析 |
苏小妹 |
论文 |
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湘潭大学出版 |
2013/09/19 |
217 |
为新锐作家正名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3/09/16 |
218 |
潇湘传天籁 崑崙谱华章—论董湘昆和他的京东大鼓 |
鲍震培 |
论文 |
第三届京东大鼓节学术研讨会 |
2013/09/10 |
219 |
本土化汉语教材编写的多方位思考——基于《汉语教科书(1954)》与通用性教材、“一本多版”的比较 |
董淑慧 |
论文 |
“汉语国际传播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育史 |
2013/09/10 |
220 |
《外国文学史》(东方卷) |
王立新 |
专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09/10 |
221 |
30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境内文献的计量分析 |
陆平舟 |
论文 |
天津市语言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08/14 |
222 |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模式 |
祖晓梅 |
论文 |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
2013/08/14 |
223 |
对外汉语情态副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
关键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3/08/13 |
224 |
经典改编:拓宽戏曲传承之路 |
刘佳 |
论文 |
艺术评论 |
2013/08/13 |
225 |
汉语英源外来词删音现象的音系研究 |
于辉 |
论文 |
语言文字应用 |
2013/08/08 |
226 |
赵元任汉语教学的理念、原则、方法及其启示 |
吴星云 |
论文 |
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 |
2013/07/24 |
227 |
“V/Adj+数量(N)+是+数量(N)”构式的语义功能及其语法化 |
董淑慧 |
论文 |
基于多元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3/07/17 |
228 |
汉语教师语法教学的知识、素质与能力 |
卢福波 |
论文 |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 |
2013/07/17 |
229 |
音高和时长对普通话阴平和上声的听辨影响 |
石锋 |
论文 |
语言科学 |
2013/07/17 |
230 |
走进美丽的汉字 |
史建伟 |
编著或教材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3/07/16 |
231 |
柬埔寨实居省华校本土汉语师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
王瑛 |
论文 |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论坛 |
2013/07/16 |
232 |
重庆方言单字调的共时变异 |
梁磊 |
论文 |
语言暨语言学 |
2013/07/15 |
233 |
新戏与流派互助相长 |
刘佳 |
论文 |
人民日报 |
2013/07/15 |
234 |
任务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王景荣 |
专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07/15 |
235 |
提高汉语教师提问策略和能力的培训模式 |
关键 |
论文 |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07/11 |
236 |
有涉杨玄感起兵事件的三方新发现墓志 |
胡明曌 |
论文 |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墓志研究续一 |
2013/07/09 |
237 |
汉语拼音与汉语语音教学 |
梁磊 |
论文 |
第十一届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年会(BCLTS-11) |
2013/07/09 |
238 |
天津曲艺与市民文化的和谐发展 |
鲍震培 |
论文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6/13 |
239 |
附加论元性——蒙受论元、界标与语态 |
于辉 |
译文 |
语言学译林 |
2013/06/13 |
240 |
山东方言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济南、聊城、淄博方言为例 |
冉启斌 |
论文 |
《清华大学学报》 |
2013/06/12 |
241 |
香莲案:不只是一出戏 |
刘佳 |
论文 |
天津学术文库 |
2013/06/06 |
242 |
媒介粉丝文化与女性主义 |
鲍震培 |
论文 |
南开学报 |
2013/06/04 |
243 |
三调还是二调?——武威话声调声学实验及理论探讨 |
冉启斌 |
论文 |
實驗語言學 |
2013/06/04 |
244 |
音义结合是任意的吗?---重读雅可布森评索绪尔任意论 |
石锋 |
论文 |
《大江东去:王士元80岁庆寿文集》 |
2013/05/16 |
245 |
基于法国师资背景特点的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
王瑛 |
论文 |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论文集 |
2013/05/16 |
246 |
唐代文学和皇室的婚宦仕进 |
胡明曌 |
论文 |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墓 |
2013/05/15 |
247 |
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 |
石锋 |
专著 |
商务印书馆 |
2013/05/15 |
248 |
An ERP study on the semantic processing of unambiguous noun, unambiguous verb and verb-noun ambiguous word in Mandarin Chinese(汉语名词、动词和动名兼类词语义加工的ERP研究) |
石锋 |
论文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国语言学报) |
2013/05/15 |
249 |
国际汉语师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和对策 |
王瑛 |
论文 |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和对策》论文集 |
2013/05/15 |
250 |
黄昏里的男孩 |
曹霞 |
编著或教材 |
明天出版社 |
2013/05/14 |
251 |
谈谈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
陆平舟 |
论文 |
吉林大学第一届公共外交论坛 |
2013/05/14 |
252 |
语言学应提倡开放式研究 |
石锋 |
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3/05/13 |
253 |
构式“大不了VP/NP”的语义功能及语法化 |
董淑慧 |
论文 |
汉语句式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13/05/07 |
254 |
唐代政治文明第四篇 |
胡明曌 |
专著 |
西安出版社 |
2013/04/18 |
255 |
“妇女”想象与社会主义美学的规约 |
曹霞 |
论文 |
南开学报 |
2013/04/17 |
256 |
新疆语言教育政策 |
王景荣 |
论文 |
2013年“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服务问题”学术讨论会 |
2013/04/11 |
257 |
浅析台湾地区的网路流行语 |
郭利霞 |
论文 |
< 中文>季刊 |
2013/04/10 |
258 |
黑泽明电影艺术创作的叙事策略 |
刘佳 |
论文 |
艺术百家 |
2013/04/10 |
259 |
赵元任汉语教学的一生及其划时代意义 |
吴星云 |
论文 |
现代语文 |
2013/03/13 |
260 |
河北孟村方言“活Adj/V死”结构及其演化 |
董淑慧 |
论文 |
沧州师范学院 |
2013/03/06 |
261 |
C.S,路易斯神话思想探析 |
王立新 |
论文 |
南开学报 |
2013/03/06 |
262 |
智者的戏谑 |
曹霞 |
论文 |
文艺报 |
2013/02/22 |
263 |
节日文化关乎民生的福祉 |
鲍震培 |
论文 |
齐鲁晚报 |
2013/02/19 |
264 |
《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
史建伟 |
论文 |
兰州学刊 |
2013/02/14 |
265 |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中附加法构成的三字格 |
王景荣 |
论文 |
《澳门语言学刊》 |
2013/02/13 |
266 |
日常叙事的“奇化”与模式化 |
曹霞 |
论文 |
大家 |
2013/02/05 |
267 |
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内部的文学与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
王立新 |
论文 |
《广东社会科学》 |
2013/01/30 |
268 |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对法国的公共外交战略 |
王瑛 |
论文 |
《法国问题论丛》第一辑 |
2013/01/17 |
269 |
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和对策 |
王瑛 |
论文 |
《世界华文教育》 |
2013/01/17 |
270 |
语音平面实验录 |
石锋 |
专著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3/01/16 |
271 |
乡村建设思潮与民国社会改造 |
吴星云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3/01/10 |
272 |
中国大陆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郭利霞 |
论文 |
台湾华语教学研究 |
2013/01/09 |
273 |
黑泽明的自然物语 |
刘佳 |
论文 |
南开大学学报 |
2013/01/02 |
274 |
词语误用义的产生及原因探讨——以“三姑六婆”为例 |
冉启斌 |
论文 |
《语文知识》 |
2012/12/20 |
275 |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俞敏先生对语文现代化的贡献 |
施向东 |
论文 |
《汉字文化》 |
2012/12/20 |
276 |
再论汉语上古音中合口成分与唇辅音的关系 |
施向东 |
论文 |
《历史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
2012/12/20 |
277 |
乡村建设思潮与民国社会改造 |
吴星云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2/12/20 |
278 |
汉语学习者在汉语阅读中字音、字形作用的研究 |
陆平舟 |
论文 |
韩国 《中国语教育研究》 |
2012/12/13 |
279 |
略论上古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施向东 |
论文 |
《渤海大学学报》 |
2012/11/21 |
280 |
国学怎样“接地气” |
鲍震培 |
论文 |
《齐鲁晚报》 |
2012/10/28 |
281 |
何为“背书” |
冉启斌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10/24 |
282 |
普通话审音工作的初步研究和体会 |
施向东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10/23 |
283 |
武则天的世界 |
胡明曌 |
专著 |
中华书局 |
2012/10/17 |
284 |
韩国学生汉语普通话语调习得的实验研究 |
温宝莹 |
论文 |
实验语言学 |
2012/10/16 |
285 |
论汉语拟声词中的边音 |
冉启斌 |
论文 |
《当代语言学》 |
2012/10/15 |
286 |
“留得下来”的启示 |
刘佳 |
论文 |
《人民日报》 |
2012/10/11 |
287 |
高级阶段华语课堂教学刍议 |
郭利霞 |
论文 |
2012语言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环球科技 |
2012/10/09 |
288 |
“大众”与“工农兵”批评话语的生成和流变 |
曹霞 |
论文 |
《学术界》 |
2012/09/20 |
289 |
从佛典译音看轻唇音与舌上音问题 |
施向东 |
论文 |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台湾) |
2012/09/06 |
290 |
< 香莲案>再造传奇 |
刘佳 |
论文 |
《文艺报》 |
2012/09/04 |
291 |
里仁之美与厚德之道 |
鲍震培 |
论文 |
《齐鲁晚报》 |
2012/08/27 |
292 |
赵元任:汉语教学之父穿越世纪、横跨东西之汉语教学的一生 |
吴星云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08/22 |
293 |
两岸四地立法语言中的情态动词研究 |
苏小妹 |
专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12/08/21 |
294 |
< 香莲案>不止是一出戏 |
刘佳 |
论文 |
《中国戏剧》 |
2012/07/31 |
295 |
梵汉对音和两晋南北朝语音 |
施向东 |
论文 |
《语言研究》 |
2012/07/25 |
296 |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
冉启斌 |
论文 |
《文教资料》 |
2012/07/23 |
297 |
“杜甫很忙”与“愤怒的小鸟” |
鲍震培 |
论文 |
《齐鲁晚报》 |
2012/07/16 |
298 |
清曲谱残稿《曲谱大成》的文献价值 |
李晓芹 |
论文 |
第六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06/30 |
299 |
让京剧舞台多一种呈现 |
刘佳 |
论文 |
《中国艺术报》 |
2012/06/19 |
300 |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
邹雅艳 |
论文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06/19 |
301 |
“洋腔洋调”初探——美国学生汉语语调分析 |
温宝莹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06/13 |
302 |
民国农村工业化思想中的合作理念及其实践 |
白宏钟 |
论文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06/12 |
303 |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修订本)练习参考答案及要解 |
卢福波 |
专著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2/06/12 |
304 |
板书与对外汉语教学 |
史建伟 |
论文 |
《文字学论丛》第六辑 |
2012/06/05 |
305 |
一个人的电影院 |
鲍震培 |
论文 |
光明日报 |
2012/05/18 |
306 |
“V+上+数量”构式的语义功能及其语法化 |
董淑慧 |
论文 |
《汉语学习》 |
2012/05/16 |
307 |
中韩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
陆平舟 |
专著 |
济州汉拿大学 |
2012/05/16 |
308 |
天津方言的分音词 |
王国栓 |
论文 |
《语文研究》 |
2012/05/16 |
309 |
国族建构与城/乡叙事中的性别政治 |
曹霞 |
论文 |
《文学与文化》 |
2012/04/17 |
310 |
黑泽明与日本传统戏剧 |
刘佳 |
论文 |
《戏剧艺术》 |
2012/04/17 |
311 |
跨越新HSK(四级)阅读专项训练 |
邓葵 |
编著或教材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 |
2012/04/11 |
312 |
论比较文学中的纵向发展研究与横向发展研究 |
王立新 |
论文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2/04/10 |
313 |
龙年话龙马精神 |
鲍震培 |
论文 |
齐鲁晚报 |
2012/03/26 |
314 |
上古汉语之部与藏语的对应 |
施向东 |
论文 |
九州出版社 |
2012/03/21 |
315 |
北京话擦音格局分析 |
冉启斌 |
论文 |
《华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3/20 |
316 |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再分析 |
石锋 |
论文 |
《实验语言学》 |
2012/03/16 |
317 |
普通话陈述句中的音高下倾和降阶 |
石锋 |
论文 |
《中国语音学报》 |
2012/03/15 |
318 |
讲述与朗读状态下呼吸差异的初步分析 |
石锋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03/15 |
319 |
台湾语言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
郭利霞 |
论文 |
《中国语情》 |
2012/03/14 |
320 |
汉语普通话强调焦点句的停延率 |
石锋 |
论文 |
《中国语音学报》 |
2012/03/14 |
321 |
汉语名词和动词语义加工中具体性效应和词类效应的ERP研究 |
石锋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03/08 |
322 |
守成创新,宜古宜今 |
刘佳 |
论文 |
《中国京剧》 |
2012/02/22 |
323 |
语调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
石锋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02/17 |
324 |
形式主义的“语言学转向”与技术自律 |
王立新 |
论文 |
天津师范大学 |
2012/02/14 |
325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说的 |
鲍震培 |
论文 |
齐鲁晚报 |
2012/02/13 |
326 |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规约 |
曹霞 |
论文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2/02/08 |
327 |
普通话审音工作的初步研究和体会 |
石锋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2/01/19 |
328 |
语序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 |
王国栓 |
论文 |
《语言研究》 |
2012/01/19 |
329 |
黑泽明“梦”的解析 |
刘佳 |
论文 |
《文学与文化》 |
2012/01/18 |
330 |
“对簿公堂”意义变化的个案考察 |
冉启斌 |
论文 |
《文化学刊》 |
2012/01/17 |
331 |
汉语借词音系学中的区别性特征与音系范畴 |
于辉 |
论文 |
汉语学习 |
2012/01/11 |
332 |
北京话擦音格局分析 |
石锋 |
论文 |
《华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1/05 |
333 |
为什么有的方言中n、l不分 |
石锋 |
论文 |
《实验语言学》 |
2012/01/05 |
334 |
On Sound Pattern |
温宝莹 |
译著 |
《语言学文选》 |
2011/12/22 |
335 |
“朋友”小考 |
陆平舟 |
论文 |
韩国 首尔 汉语教学与研究 |
2011/12/16 |
336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文教学初探 |
吴星云 |
论文 |
《国际汉语教育》 |
2011/12/15 |
337 |
再谈现代汉语的特征与汉语教学 |
陆平舟 |
论文 |
韩国 首尔 汉语教学与研究 |
2011/12/13 |
338 |
汉藏比较研究中的历史层次和借词问题 |
施向东 |
论文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汉藏语研究四十年》,36-41页 |
2011/12/07 |
339 |
“中、高级汉语考试题型适合度分析” |
段文菡 |
论文 |
韩国首尔出版社 |
2011/11/24 |
340 |
关于汉语普通话声母r的问题 |
施向东 |
论文 |
中华书局《汉语的历史探讨》庆祝杨耐思先生八十寿诞学 |
2011/11/17 |
341 |
经典的“擅动”与“善动”——从新编京剧< 香莲案>想到的 |
刘佳 |
论文 |
台湾《弘报》 |
2011/11/16 |
342 |
文字类型视角下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
史建伟 |
论文 |
《华西语文学刊——比较文字学专辑》第五辑西南交通大 |
2011/11/16 |
343 |
天朝遥远——《马可波罗行纪》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
邹雅艳 |
论文 |
南开大学学报 |
2011/11/16 |
344 |
善动经典 |
刘佳 |
论文 |
《中国文化报》 |
2011/11/14 |
345 |
调整、完善、丰富——长期进修生的教学改革探索 |
梁晓萍 |
论文 |
南开大学教学改革征文 |
2011/11/08 |
346 |
北京话、四川话歧义“动单+名单”结构的语音差异及意义 |
冉启斌 |
论文 |
《世界汉语教学》 |
2011/10/20 |
347 |
试析唐代士大夫的转型以韩愈所论“士大夫”为中心 |
胡明曌 |
论文 |
学术研究 |
2011/10/11 |
348 |
辅音声学格局研究 |
冉启斌 |
论文 |
《当代外语研究》 |
2011/09/15 |
349 |
副词“倒”的基本意义 |
郭继懋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1/09/14 |
350 |
弱者悲歌 哀痛彻骨——“个-群”冲突视野下的“水浒” |
冉启斌 |
论文 |
《名作欣赏》 |
2011/09/10 |
351 |
东干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常用语气词及语气词共现 |
王景荣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1/09/08 |
352 |
梵漢對音與“借詞音系學”的一些問題 |
施向东 |
论文 |
鳳凰出版社《佛經音義研究》1-16頁 |
2011/09/07 |
353 |
“看把+Np+V/Adj+ 的”结构的语义和演化, |
董淑慧 |
论文 |
《汉语与汉语教学研究》,第2号,东方书店, |
2011/07/26 |
354 |
《词汇提取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评介 |
刘春兰 |
论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语言学译林》 |
2011/07/14 |
355 |
.韩国留学生使用“关于”和“对于”的偏误分析 |
王红厂 |
论文 |
《语文学刊》 |
2011/07/14 |
356 |
从杨荣环看京剧流派承 |
刘佳 |
论文 |
《中国戏剧》 |
2011/07/13 |
357 |
黑泽明的启示:电影与戏曲 |
刘佳 |
论文 |
《艺术评论》 |
2011/07/13 |
358 |
谈现代汉语的特征与汉语教学 |
陆平舟 |
论文 |
亚洲地区本土汉语教学及推广国际研讨会(马尼拉) |
2011/07/12 |
359 |
悉昙学与等韵学关系再探 |
施向东 |
论文 |
台北 法鼓文化(出版社)《汉文佛典语言学》, 463-4 |
2011/07/07 |
360 |
立法语言中情态动词“可“及其后动词使用情况初探 |
苏小妹 |
论文 |
《现代语文》 |
2011/07/07 |
361 |
悉昙学与等韵学关系再探 |
施向东 |
论文 |
法鼓文化出版 |
2011/07/06 |
362 |
汉语河流词源考 |
于辉 |
论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2011/07/06 |
363 |
双峰方言“个”和“底”的功能演化链 |
邓葵 |
论文 |
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9届年会 |
2011/06/21 |
364 |
高级汉语影视课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以影视观摩课(《喜宴》)为例 |
陆平舟 |
论文 |
韩国 首尔 中国语教育研究 |
2011/06/15 |
365 |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修订版) |
卢福波 |
专著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11/05/24 |
366 |
浅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文化素养的培养 |
曹霞 |
论文 |
《汉字文化》 |
2011/05/23 |
367 |
介词“搁”及其语法化——兼与胡彩敏先生商榷 |
董淑慧 |
论文 |
《中国语文通讯》 |
2011/05/17 |
368 |
声调格局与元音格局研究综述 |
梁磊 |
论文 |
当代外语研究 |
2011/05/10 |
369 |
贬责感叹和褒扬感叹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以“好你个+NP”为例 |
董淑慧 |
论文 |
天津大学学报 |
2011/04/20 |
370 |
《声临其境---高级实况听力教材(下)》 |
段文菡 |
编著或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1/04/14 |
371 |
一个精神突围的范本,或一个接受现象的范例 |
曹霞 |
论文 |
《长城》 |
2011/03/23 |
372 |
俄罗斯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分析 |
王红厂 |
论文 |
《汉语学习》 |
2011/03/17 |
373 |
东干语中的儿化现象 |
王景荣 |
论文 |
语言与翻译2001年第一期 |
2011/03/17 |
374 |
《双孝记》本事考 |
李晓芹 |
论文 |
中国古代近代研究 |
2011/03/10 |
375 |
日常生活美学与意识形态符码的生成 |
曹霞 |
论文 |
《长城》 |
2011/02/17 |
376 |
有关玄武门事变和中外关系的新资料-唐张弼墓志研究 |
胡明曌 |
论文 |
文物 |
2011/02/15 |
377 |
法国中学汉语师资培训的调查分析 |
王瑛 |
论文 |
《世界华文教育》 |
2011/02/11 |
378 |
普通话四音节韵律词的音高下倾与降阶初探 |
梁磊 |
论文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1/02/09 |
379 |
“论萧萧新诗中「意念」与「意象」的纠结” |
段文菡 |
论文 |
台湾 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2011/02/08 |
380 |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规训与惩罚功能 |
曹霞 |
论文 |
《学术界》 |
2011/01/19 |
381 |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外来资源与本土经验 |
曹霞 |
论文 |
南开大学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文科青年项目(NKQ0 |
2011/01/13 |
382 |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 |
梁晓萍 |
研究或咨询报告 |
第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论坛 |
2011/01/13 |
383 |
欧洲近现代文学艺术史论 |
王立新 |
专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1/01/13 |
384 |
繁华都市背后的精神荒原——论黄咏梅的小说 |
曹霞 |
论文 |
《梧州学院学报》 |
2011/01/12 |
385 |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 |
邓葵 |
论文 |
北师大 |
2011/01/11 |
386 |
你会选择哪种车贴语? |
冉启斌 |
论文 |
《语文建设》 |
201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