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刑法学、刑法社会学、刑法方法论
个人简介: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
1980.09至1984.06,华东政法大学读书。
1984.07至今,南开大学读书、任教。(其中1997年3月——1998年4月,日本立教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国家检察官学院天津分院客座教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人民监督员。
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1.“析非法发放贷款的犯罪”,载《河北法学》1996年第6期。
2.“析日本刑法中的背信罪”,载《河北法学》1998年第5期。
3.“社会组织商业贿赂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其控制——以越轨社会学理论为分析角度”,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4.“社会学视阈中的刑法学研究范式”,载《刑法论丛》2007年第12卷。
5.“高校学术越轨行为的类型、原因及其治理”,载《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4期。
6.“目的性限缩与空缺刑法规范的创造性适用——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为分析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刑事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7.“刑事裁判不确定性现象解读——对‘许霆案’的重新解读”,载《法学》2008年第8期,《中国疑难刑事名案法理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全文转载。
8.“案件事实对法律规范之建构探微——以刑法规范为分析视角”,载《刑法论丛》2008年第14卷。
9.“论场域资本运作对刑事司法的影响——以布迪厄资本理论为分析视角”,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0.“当今中国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载《法律科学》2009年5期。《法理学 法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法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0年第1期部分转载。
11.“悄无声息中的死刑变革——作为我国死刑替代性措施的死缓制度考量”,载《刑法论丛》2009年第17卷。
12.“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犯罪控制”,载《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2期。
13.“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现象反思——基于实体法规范的视野”,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刑事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4.“特殊区域制度建构对预防与控制职务犯罪的影响”,载《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6期。
15.“刑法‘美’之拷问”,载《法学家茶座》2010年第2期。
16.“犯罪构成之三维形态解读——基于现象学社会学的思考”,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4期。
17.“我国‘宪法司法化’路径问题之思考——基于刑法裁判规范建构之法源视域”,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2期。
18.“我国刑法规范研究路径检视与反思”,载《刑法论丛》2011年第3卷(总第27卷)。
19.“刑法裁判规范之品性”,载《天津法学》2011年第2期。
代表性著作:
1.独著:《在规范与事实之间——社会学视域下的刑法运作实践研究》,200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2.独著:《在遵从与超越之间——社会学视域下刑法裁判规范实践建构研究》(“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出版图书,中国法学学术丛书),201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刑事裁判规范实践建构理性研究”(2009年项目,编号CLS-C0938),省部级课题(中国法学会)。
2.主持“刑事裁判规范的实践性问题研究”(2009年项目,编号GJ2009D04),省部级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
3.主持:“规范、理论、实践:犯罪构成之三维解构及互动问题研究”(2010年项目,编号TJFX10—148),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4.主持:“我国能动司法实践状况考察与分析”(2012年项目,编号CLS【2012】D216),省部级课题(中国法学会)。
5.参加:《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生统编教材,2005年度教育部项目),项目主持王处辉教授。
6.参加:《犯罪构成论体系比较研究》(10AFX007)(著作,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主持赵秉志教授。
7.主持:“刑法总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0校级精品课程。
版权所有@南开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