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南开大学商学院MBA管理前沿与产业热点系列讲座2019年新学期第一讲在南开大学商学院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南开大学伯苓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天津市131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段文斌担任主讲嘉宾,为MBA学子简要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所经历的各个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讲座现场座无虚席,MBA学子倾慕聆听,受益良多。
讲座现场
段教授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四十年的增长历史入手,带领大家回顾了这四十年中国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为1978-1998年。中国经济在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中实现了经济起飞,实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双轨模式”。该模式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通货紧缩,这是一国进入市场经济阶段的根本性标志。第二阶段为1998-2008年。我国通过刺激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GDP的增长,应对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凯恩斯模式”,并实现了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第三阶段为2008-2018年。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下行,想要走短期刺激“三驾马车”的凯恩斯主义老路来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行不通了。想要解决我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中所累积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难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案。
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段文斌
段教授为大家分析了新“中心-外围”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并以美国和中国两国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美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在当今世界发挥主导作用是由于1865年独立战争结束后近100年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产生的。这一过程使得美国拥有全世界80%-90%的黄金储备。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美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这是美国经济称霸全球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基本国情。在这一基本国情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有很大空间,但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中美经济互补性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性膨胀与过剩。美国利用利差和期限清偿其国际债务的方式实际上形成了不利于中国债权的债务关系。我国居民家庭所面对的失业、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风险和不确定性,始终难以完全释放。段教授将这些问题形象地比喻为高悬于人们头上的“堰塞湖”,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是为其找到“出口”,而这个过程宜缓不宜急。
为此,段教授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解决方法。第一,扩大进口,减少顺差,追求进出口平衡增长;第二,减少美元债权或把美元债权转换为人民币债权,其含义是减持美国国债,同时向海外输出人民币;第三,减少人民币债务或把人民币债务转换为美元债务,其含义是摒弃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同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要义就在于突破了“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不可持续的中美经济循环,进而形成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的循环,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悄然变化。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段教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诙谐幽默,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到大家面前,极具个人魅力的演讲风格更是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也将经济学知识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融于同学的心中,更激发起大家学习经济学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MBA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文字记者:关印
摄影记者:刘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