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开,过一个“博物馆奇妙日”

发布者:孙静姝发布时间:2018-05-19浏览次数:1585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马超 摄影  吴军辉)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等的播出,历史文物成为“网红”。5月18日,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南开大学博物馆主办,文博爱好者协会协办的“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亮相津南校区,让师生近距离感受了一把考古的魅力。

  活动第一站就是现场体验拓片制作。拓片是用墨把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转移到纸面的过程。一位学生认真地制作着拓片,一边做一边向工作人员了解拓片的作用。“原来拓片是为了保护文物、利于携带和传播。”这位体验制作拓片的学生表示,“本来觉得‘文物’离自己非常远,但现场亲手体验了一下制作拓片的过程,了解到相关常识,感受到了古朴和文化的魅力,还获得了一枚拓片书签,非常开心!”

  “咣当”一声一件陶器被现场砸碎,这一声响让现场突然安静。几秒种后工作人员才笑着解释,考古工作中常会发掘出大量的残破陶器,其中不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器物,要想保护古陶器,发掘其内涵,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古陶器的修复。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体验了文物修复的模拟过程,COSPLAY一把“我在故宫修文物”。

  在活动展台的一侧,一架航拍无人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航拍是考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为考古队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起到勘察遗迹、信息记录等作用。”在场工作人员介绍。


   ‘斗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不用一枚钉子却异常坚固……”“这个叫做‘洛阳铲’,最初用来盗墓,后来考古学家觉得很好使,就用来考古挖掘……”模拟考古、斗拱拼接、航拍培训、拓片制作、陶器修复、文创制作、陶器制作等各个环节吸引着过往师生。历史学院的学生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为大家做起了讲解和导游,让过往师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博物馆奇妙日”。

  对于历史学院的学生们来说,尽管前期准备付出很多辛苦,举办活动又忙碌了一个中午,但是看到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他们就觉得很“值得”。“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专业,了解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建设方面的内容。”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2016级本科生郭紫烨说,随着对专业学习的不断加深,越来越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热爱这一专业,她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大家能真正认识到考古、博物馆建设等工作对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希望大家能够感受、热爱并传承我们灿烂且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博物馆在这种“超级连接”中的纽带作用,南开大学博物馆策划了这次活动。“博物馆应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我们希望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到博物馆,感受文化氛围、获得文化体验、共享文化成果。”本次活动策划人、博物馆教师张婧文说,“一流的大学应该建设一流的博物馆,大学博物馆不仅要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另一方面还需要尽量发挥社会职能,更多地参与到广泛的公共社会服务中。”

  张婧文说,时代的发展已经在要求博物馆去突破原有收藏、研究、展示功能,而是以更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去主动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一方面向公众科学地传播考古学知识,澄清公众对考古的一些可能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大学博物馆,走近大学博物馆,喜欢大学博物馆,在互动沟通里感受大学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氛围,进而获得新鲜的文化体验。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指示精神,南开大学博物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除本次活动,“衣冠流徙,诗书粲然”馆藏西南联大民族调查文书资料展将于5月22日至6月30日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范孙楼一楼文物展厅展出。活动还邀请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故宫博物院冯乃恩副院长及天津博物馆陈卓馆长为师生讲述“博物馆的哪些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