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林教授与韩立新教授作客南开哲学院

发布者:李金宸发布时间:2017-12-06浏览次数:844

 (通讯员 叶冬娜)20171129日,由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坊(系列活动之二)学术讲座在哲学楼317会议室举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森林教授就“上帝之死的虚无主义效果如何承受?——从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中国”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立新教授围绕“从国家到市民社会——《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分别做了富有启发性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讨论。本次讲座由哲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谢永康教授主持,哲学院王南湜教授、李淑梅教授、王时中副教授、莫雷副教授等众多老师与同学们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刘森林教授主要从上帝之死带来的问题、虚无主义的中国性何在以及马克思与尼采,马克思与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虚无主义整合主线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刘森林教授强调,我们讨论的虚无主义是现代价值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价值转型问题,形而上学只是论证崇高价值的方式,不是价值本身,因而不应借方式来否定内容。现代虚无主义自德国诞生,经俄国、日本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它主要表现为崇高、超验价值体系的坍塌,因而导致一种价值重估,这便是所谓价值虚无主义。由价值重估导向历史重估和重写,就会出现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缺乏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而在当今,却是一种具有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又有政治文化根源的麻烦问题,非常值得重视。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结合本土思想资源,予以应对和克服。

  韩立新教授认为,从马克思思想发展史来看,早期马克思,特别是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止,还是一位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坚定支持者,在解决人的政治异化问题上沿用了黑格尔“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框架。但在接下来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人的解放理论,不仅取消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框架,走向了市民社会的一元哲学,而且作为一个事实,自此他再也未回到国家哲学的建构上来。对于马克思而言,曾在其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一极的逐渐“退位”不仅意味着完成了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而且意味着他摆脱了黑格尔的控制,走向独立创造新世界观的哲思征程。

    讲座后,主讲人刘森林教授与韩立新教授分别与聆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上帝之死的内涵、上帝是否真的死了、黑格尔如何在雅各比之后来解决虚无主义的问题、上帝之死的问题在中国背景之下如何来理解与克服、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批判与继承关系、马克思早期著作与晚期著作的断裂与衔接、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等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