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次选拔】南开大学哲学伯苓班简介

发布者:王琴发布时间:2024-07-25浏览次数:10

南开大学哲学伯苓班简介

南开大学哲学伯苓班是依托教育部“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而设立的哲学专业特色班,以南开建校校长张伯苓先生命名,旨在通过“本科——硕士——博士”通贯体系培养从事哲学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

哲学伯苓班2024年招生计划为30人,其中包含“强基计划”高考录取15人,“拔尖计划”入校二次选拔15人。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1)办学历史

南开大学自1919年建校即设有哲学门,后改称哲学教育系。抗战期间,与北大、清华共同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哲学系。一批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如张彭春、凌冰、黄钰生、汤用彤、冯文潜、喻传鉴、查良钊、庞景仁、王维诚、王逊等先生,先后在此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院系调整,1962年哲学系复建。2010年更名为哲学院。复建以来,温公颐、陈晏清、苏驼、方克立、车铭洲、冒从虎、杨瑞森、温克勤、孔令智、刘珺珺、封毓昌、崔清田、刘文英等教授,开拓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南开哲学学科的优势与地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于1981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哲学一级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也是天津市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为天津市教委重点建设智库,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为天津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逻辑推理与分析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社会科学实验室。2022年,逻辑推理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哲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八个教研室,设有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发生与比较认识论研究中心、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阐释逻辑研究中心、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全球老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2)专业方向

哲学院本科教育设有哲学、逻辑学两个本科专业。哲学专业1994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8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哲学专业入选高等学校招生“强基计划”,同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逻辑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成立的第一批同类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院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改革,组织特色班,自2018年支持“哲政经”双学位班(PPE),自2020年开办“哲学伯苓班”,自2022年开办“哲学+非通用外语”双学位班(FAS)。2023年起,参与教育部“101计划”部分课程建设。

(3)学科特点

第一,学术传统深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积淀,南开大学哲学学科已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哲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重镇之一。1960年哲学学科恢复重建以来,温公颐、陈晏清、方克立、车铭洲、冒从虎、刘文英、杨瑞森、崔清田、封毓昌、温克勤等一批知名教授在南开大学哲学学科任教,在各学科领域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实力雄厚、富有生气的师资队伍,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南开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辟了社会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学科开辟了现代新儒学研究、中国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精神系统研究、比较哲学研究等领域;逻辑学学科在巩固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同时,在归纳逻辑、现代逻辑形成了新的优势;外国哲学学科在加强现代西方哲学、中世纪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同时,在法国哲学、现代认识论等领域形成新的方向;美学学科在中国美学思想领域独具特色。在其他学科领域,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术骨干,在人工智能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宗教哲学、科技伦理等方向形成了突出特点,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好评。

第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优秀毕业生。截至目前,南开大学哲学学科点已经培养本科毕业生近万名,硕士研究生千余人,培养博士研究生近500人。毕业生中有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有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我国高校、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一批毕业生在党政军界担任重要职务,这些南开哲学毕业生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三,注重理论和现实相联系。秉承南开大学“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哲学学科一方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强调理论和现实的结合。2011年,南开大学以哲学院为学术依托成立“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社会政治哲学思想为指导,融合多学科的力量,直面我国当代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成长为天津以及京津冀地区的一个重要智库,其咨询报告和学术研究成果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4)师资队伍

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0人。其中有外籍教师4人,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占比28%。另有师资博士后8人。专任教师中有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和奖励,如“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以及“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教学名师”等。

哲学院的外籍教师,为本科生开设了全英文课程,在科技哲学、经济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海外汉学研究等方面填补了原有课程体系的空白。

2.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哲学专业是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哲学院设有天津市教委重点支持的智库一个(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天津市重点社会科学实验室一个(逻辑推理与分析实验室)、天津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一个(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中心)。作为核心协同单位参加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湘潭大学牵头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哲学院10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天津市重大科研项目,教师人均主持项目数量居全校前列。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7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60余部,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0余篇。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哲学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人文情怀,并兼通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

培养要求:

 ①本科生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中外哲学的历史和当代哲学思潮,掌握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②研究生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能够开展哲学思考和理论研究;积极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哲学问题研究、哲学史研究及古典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进出机制

1.学习年限:

学士学位:3+1,同普通四年制。

硕士学位:4+3,本科第三学年末进行推免考核。

博士学位:4+5,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攻博),本科第三学年末进行直攻博考核。

2.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具体以当年通知为准。

(1)退出机制

入选“伯苓班”的学生有以下情形者将退出该班,编入普通班:

 ①受到校纪处分者;

 ②经专业医疗机构鉴定,身心健康受损不能完成学业者;

 ③必修课课程有重修学分者;

 ④本科阶段每学期末在“伯苓班”内部进行学分绩排序,排名靠后的20%给予退班预警,如被连续两次预警,则退出“伯苓班”。

(2)进入机制。

 ①本科普通班的学生在每学期末的全年级学分绩排名中,连续两次进入前10%,根据本人申请、经审核通过,可调入“伯苓班”。

 ②“强基计划”的研究生空缺名额由同年级其他研究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领导小组”组织考核,择优递补。

3.转段衔接办法

(1)本科到硕士

“伯苓班”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原则上执行《南开大学哲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细则》的相关规定,推免名额由学校教务处专门划拨。申请“直攻博”者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由学院组织面试。

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对“伯苓班”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开放,成为硕士研究生或“直攻博”者,其学分在研究生阶段给予认定。

(2)硕士到博士

对于在硕士二、三年级申请学院硕博连读考核的“伯苓班”学生,学院给予优先考虑,连读指标由学校专门划拨。

四、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1.本科生毕业及学位要求

学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授予哲学学士学位。具体修读课程见后续课程设置。

2.硕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要求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4学分,选修课12学分。跨学科专业硕士生一般应补修本专业3门本科主干课程。

学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3.博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要求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为小语种的博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必选二外英语。跨学科专业博士生一般应补修本专业2-3门硕士主干课程。

学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完成学校研究生院的相关科研要求,准予毕业,并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立德树人为本。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学业“全程导师制”。本专业实行“全程导师制”,本科生入学第一学期,经过学业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一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以及高年级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导师为在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日后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可申请变更指导教师。

3.小班化教学。“伯苓班”(二次选拔)招生规模为15人,入学后单独编班,实行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单独排课教学,单独配备班级导师,单独进行学分绩排名和奖学金评定。

4.学术交流。伯苓班学生可以从二年级开始跟随导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院每年组织(或与其他高校联合举办)面向全国高校哲学“伯苓班”学生的“哲学新秀学术研讨会”(暂定名称)。

5.科教协同。哲学院现有所有科研平台向伯苓班学生开放,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以团队方式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面向本科生设立的各类科研创新项目,对中标以上三类项目的学生团队,学院给予专门支持,并配备最优秀的专业教师给予指导。

6.国际合作。优先安排伯苓班的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每年派出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争取每人在学期间至少赴境外一次。面向伯苓班学生组织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讲座,要求每周参与学术讲座,按必修课要求,不计学分。组织暑期学校,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为伯苓班组织专题研讨班,扩宽国际学术视野。

六、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

(1)通识必修课 45学分

备注:通识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学分安排遵从南开大学教务处相关文件规定。

(2)通识选修课 12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

“伯苓班”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方案,学生转段考核通过后优先推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可自主选择哲学其他二级学科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3.特色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哲学层面来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整全理解。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思想在整个西方哲学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哲学概论”——该课程主要着眼于对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哲学关照,从个人和社会生活各基本方面、基本领域的一般问题出发,以概述历史上哲学家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理论思维的特征,并感受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哲学在社会生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逻辑学概论”——该课程讲授普通逻辑推理论证的基本知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社会各种思维能力考试类型,介绍解题的逻辑方法与技巧,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模态逻辑、道义逻辑、数理逻辑的初步知识。

“西方哲学”——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西方哲学史知识信息,讲述从古希腊、中世纪、近现代的主要哲学家及其基本思想。该课程与“现代西方哲学”均为哲学院基础必修课,是进入专业性的哲学学习的入门课程。

“中国哲学”——该课程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各大哲学流派的基本范畴、命题及其思维方式。讲授的范围是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哲学各种思潮的基本观念和演变历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有初步的了解。

“中国逻辑史”——该课程依托哲学院逻辑学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讲述中国自先秦到近现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历史。上世纪80年代,著名逻辑学家温公颐先生、崔清田先生带领研究团队辛勤耕耘,出版了重要学术成果,在学界享有盛誉。研究团队将科研转化为教学,编写了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逻辑史教程》。本课程有三十余年的开课历史,曾被评为南开大学本科生精品课。

“实验逻辑学”——该课程是哲学院唯一的实验类课程,依托逻辑推理与分析实验室,知道学上在电脑上完成逻辑分析软件的运用。该课程已完成线上慕课的制作并上线运行,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国内本领域唯一的慕课。

“人工智能美学导论”——该课程是哲学院近年来新开设的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前沿课程,该课程在学界率先关注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结合美学专业的理论视角,对人工智能领域在艺术上的应用进行剖析。

“社会科学哲学”——该课程是哲学院外籍教师开设的全英文课程,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科学的本质、体系和方法论等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是国内较早开设的专业课。 

七、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本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统一组织领导下,负责制定和解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全程跟踪,评估实施过程。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有专项经费支持伯苓班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哲学院在院级预算中拨出配套经费给予支持。

3.师资保障

“伯苓班”授课教师为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及外籍教师,个别课程外聘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教。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咨询电话:022-23508268(工作时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