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梅研究员做客“百年南开之生命讲坛”,开展了以“哺乳动物生命孕育”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报告开始前,陈佺院长向大家介绍了王红梅研究员的研究经历及主要研究成果。
本次报告主要围绕人类胎盘中的细胞类型和功能、通过多组学研究系统了解人类胎盘、通过体外模型验证和更多地了解人类胎盘以及用于研究、药物筛选和早产婴儿的人造胎盘这四个紧密连接、层层递进的内容逐步展开,为大家揭开了哺乳动物生命发育的奥秘。
首先,王红梅研究员以达芬奇创作的一幅素描作品《子宫里的胎儿解剖学研究》引出“胎盘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器官,但是胎盘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以动画的形式介绍了人类胎盘发育和人类滋养层细胞分化的过程,并指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合体化及对子宫内膜的适当侵润是成功妊娠的关键,其中单核的细胞滋养层细胞 (Cytotrophoblast,CTB) 经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的合体滋养层 (Syncytiotrophoblast,STB),在足月分娩时,会覆盖在绒毛表面形成一个58亿个细胞核的多核结构,为探究这些单核细胞的融合能力,王红梅老师团队建立了一系列人滋养层细胞合体化-细胞融合的研究平台,并用这些模型进行了组学研究,找到了一些与细胞融合密切相关的蛋白,而这些蛋白很多是与细胞周期命运调控相关的,预示着细胞周期的调控与细胞融合密切相关。
接着,王红梅研究员指出这些具有融合能力的细胞的发现,预示着人的胎盘结构很复杂,并提出三个问题:主要的细胞类型和它们的功能? 整个孕期的细胞动态? 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行为? 并借助于single-cell RNA-seq, snRNA-seq以及snATAC-seq等手段,利用人、猴和小鼠等模型介绍了胚胎早期发育、胎盘发育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
最后,王红梅研究员表明,“黑匣子”阶段(黑匣子1为胚胎期1-4周,黑匣子2为胚胎期10-22周)胚胎发育迅速,胚胎变化显著,是胚胎发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王红梅老师课题组结合仿生材料、动态培养体系、实时监测系统等条件的搭建和完善,目前可将小鼠囊胚体外长时程培养至E8.5阶段,人类囊胚体外长时程培养至E14,非人灵长类囊胚体外培养至E20阶段。王红梅研究员表示,类胚胎/类器官为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开辟全新的路径,人造子宫与胎盘的创新研发是揭示胚胎发育机理的重要手段。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的方式进行,参会人员近500人。报告结束后王红梅研究员详细解答了参会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本次报告让大家对哺乳动物生命孕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验方法,为大家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