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专题
中国管理传媒网专访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国民经济安全

   与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不同,虚拟经济是心里支撑的价格系统,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虚拟经济不稳定性往往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风险,研究虚拟经济的稳定性问题,实际上是为系统风险的研究提供经济理论上的支撑,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安全的监控提供保证。

  一、虚拟经济的稳定性

  经济的稳定性是指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均衡性质,当均衡的增长被打破,可能由于某些经济活动的中断,或某些部门过渡繁荣引起瓶颈等等,就可能出现影响整个经济正常发展的因素,导致经济波动,影响人们正常的经济生活。经济的稳定性历来就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它由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通货膨胀率,存贷款利率差、实际汇率波动指标、政府赤字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等。研究经济稳定性的目的是要在时间序列上把握经济的持续性,在经济的结构上把握经济增长的均衡性。

  在历史上,由于资源价格上涨的冲击,货币资金的冲击和信用冲击造成经济波动是历史上最常见的现象。而这些冲击所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它们最直接的表现是价格总水平的波动。无论是与人们消费密切相关的 CPI,还是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PPI,其变动实际上总是与货币供应量直接相关。即使是象“石油涨价”这类因素也要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来产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如果被“石油价格上涨”冲击国家(石油进口国)的货币供应量不变,石油价格上涨就会引起衰退,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价格的稳定之所以被看作是经济稳定的核心,是因为它可以影响收入,影响就业等一系列经济指标。

  但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虚拟经济的迅速膨胀逐渐改变着经济运行的方式,从而也改变了经济稳定性的核心内容。

  首先,虚拟经济领域越来越多地滞留货币资金,以至于一些经济学家将其称为货币的“金融窖藏”。这些货币的存在改变了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使得金融领域,房地产领域开始起着调节货币流的功能。股市、楼市暴涨和暴跌都会对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形成重大影响,而货币当局则正在失去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其次,当虚拟资产暴涨暴跌的时候,往往引起信贷活动的大幅度波动,从而造成存贷利率差的波动,存贷利率差的波动会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资金流量和资金流向的变动引起整个经济的振荡。

  第三,当虚拟经济中的泡沫破灭时,往往会滋生大量的呆坏帐。引起信用收缩,导致衰退。

  第四,由于金融创新的原则之一就是回避风险,因此,金融创新运动创造出大量回避个别风险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其结果是将风险集中到了虚拟经济领域。

  第五,实体经济中企业倒闭引起的风险通过金融创新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之后,虚拟经济领域企业倒闭的传染性增强了,这就增强了虚拟经济的敏感性或易变性。

  最后,也是最终要的原因是虚拟经济领域是心理支撑的价格系统,虚拟资产的价格往往与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等实体经济所依赖的因素无关,因此,它更受人们心里因素的影响。80年代以后,虚拟经济的膨胀与虚拟经济自身不稳定性的加强,导致整个经济稳定的中心逐渐从实体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转向了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所以9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发达国家都先后关注资产价格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证券业和房地产业的稳定性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虚拟经济的“稳定性”就是它的不稳定性质或内在的波动性。反映这种波动的指标是虚拟资产的价格和虚拟资产的交易量,它们决定着虚拟经济活动的货币需求量,从而影响整个资金的流向与流量。而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变动是当代造成经济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二、系统风险与国民经济安全

  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观测需要将虚拟经济作为一个监测对象来监测它的系统风险。研究风险的文献已经十分丰富,但是,系统风险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其原因之一就是风险研究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撑,至今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仍然是数学的。而研究系统风险需要将系统风险产生的根源和机制搞清楚。这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研究则需要在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

  虚拟经济的系统风险是指虚拟经济系统过渡波动引起泡沫经济的可能性,泡沫经济的危机意义就在于泡沫破灭引起的经济衰退或经济停滞。它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冲击,二是内部冲击。二者虽有明显的区别,却总是结合在一起来起作用的。虚拟经济系统的特点在于它是心里支撑的价格系统,存在着正反馈规律。即使没有外部冲击,其内在波动性也可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引起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系统性风险,它是由各种个别事件由于传染机制的存在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或崩溃的传染性个别因素;二是整个系统由于某些外部或内部因素而出现整体下滑,在正反馈机制下导致系统崩溃的整体性风险因素。

  目前,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指标体系中,多数指标都是微观层面的,如资本充足率( 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还款能力(ability to pay)稳健性管理指标(management soundness)、盈利指标(earning)、流动性指标(liquidity)和市场风险敏感指标(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等。我们研究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意义在于监测其稳定性可能带来的危害,而虚拟经济的波动虽然可以引起各方面的指标变动,其中最核心的还是资金流量和流向,把握住这个核心指标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指标监测体系。有了量化的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监测系统,我们就可以对虚拟经济活动进行卓有成效地监控。

  既然虚拟经济的稳定性已经替代了实体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稳定的重心。研究虚拟经济稳定问题,并从实践角度建立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监测系统,就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

  经济系统风险的存在源自于经济内生的不稳定性,实体经济以成本为支撑的价值系统,实体经济巨大的波动主要来源于外生资源禀赋的冲击,这种冲击是不确定的。实体经济内生的波动受成本约束,波动幅度不大,而虚拟经济是以心理为支撑的价值系统,它的波动可以远远地脱离成本,不稳定性可以说是虚拟经济的特征之一。我们认为,当虚拟经济市场价格逐渐偏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均值时,人们以非理性预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这时引导投资者对虚拟资产的定价方式——资本化定价方式的简单外推就会使资产价格产生“泡沫”引发投机,资产价格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成了一个促使价格不断上升的循环“验证”过程,使整个虚拟经济系统越来越不稳定,系统风险不断地累积,虚拟经济系统变得越来越敏感,极易受到干扰和冲击。同样一个冲击在稳定状态下是不会对系统造成破坏的,但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很有可能引发系统风险的瞬间释放,这种市场的崩溃就象物理学中的各种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时的某一个转折点如溶点、沸点等一样,是由虚拟经济内生的不稳定性使风险在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的爆发。

  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根源是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内生的不稳定没有遇到外部冲击时是以泡沫的形式存在,虚拟经济价格系统的敏感性特征使得泡沫极易被刺破,并传染到不同的市场与国家,这时不稳定才有可能会演变成为系统的危机。

  (1)系统风险的定义及其内生性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当一个子系统对系统有所反应,而其反应又作用于整个系统,则就存在着内生的系统风险。我们把整个社会经济作为一个价值系统,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作为两个价值子系统,再进一步分我们又可以把实体经济按行业或是部门分类作为实体经济的子系统;虚拟经济也可以按机构、行业或是市场分类作为虚拟经济的子系统。我们也可以分为国内的经济系统与国际的经济系统,因此,我们的模型可以把整个世界经济考虑在内。我们定义的系统风险是孕育于经济系统内部,由经济系统内生的无法通过个体的投资组合或单个机构的健全的管理与制度安排消除的整体风险,市场本身无法消除这种整体风险。主要是表现在社会经济价值系统内部紊乱,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国民福利的下降,严重地会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实际上,整个经济系统的内生的风险对于每个子系统来说可以内生性的风险也可以外生性的风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系统风险应该也包括集中于风险的溢出效应的系统性风险 [1] ;它是针对于系统而言的,更具有宏观层面的意义,即有许多风险是个体的微观层面没有包括在内的整体风险,不能由个体风险的累加。现在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个体的风险与防范上,对整体的风险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不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当市场处于稳定的状态时,把不确定性当成是外生的并没有多大的危害,然而在危机时期却并非如此。既然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为了应付危机,而不是在稳定状态中起什么作用。事实情况是大多数系统风险都是经济体内生的,我们下面将举例说明:美国股市危机、俄罗斯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和南美金融危机等等都是一个个鲜明的案例,限于篇幅,在此仅以美国 1987年股市危机与俄罗斯危机为例,其它在此不予赘述。

  当投资者对市场的结果有反应,而他们的反应又反作用于市场,就存在着内生性的风险。内生性的不确定性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相互关联的,外生性的不确定性如天气预报的预测一样,每一次结果都是互不相关的。当投资者的策略会被模仿时,那么就不能不考虑其它投资者的情况,如果冲击也会同样影响其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时,系统就会放大原始冲击的大小。在金融市场当中,这种趋同行为主要还是表现在资金的流量上,其次才是表现在价格上,价格较为显性,因此很易被观测到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而资金的流量却没有很好得到监测与控制。资金流涉及到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与安全问题,而且无风不起浪,没有资金流的配合,价格的涨跌对整个经济系统来说是没有风险的。

  (2)系统风险监控的指标体系:

  近年来虚拟经济领域的危机爆发频繁,使风险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对风险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首先,是关于金融危机根源的理论性文章,这类分析并不能直接得出风险管理指标,但可为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第二类是评价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经验证据,这些变量都是与金融危机同步的指标,并不能作为风险预警指标。第三类是有关于影响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因素,这些可作为金融危机的先导指标。 IMF的研究报告概括性地总结了目前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大项: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还款能力(ability to pay)稳健性管理指标(management soundness)、盈利指标(earning)、流动性指标(liquidity)和市场风险敏感指标(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

  现有的指标体系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其全的,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些指标大都是针对个体的风险而言的,总体上显得比较零乱,不能量化为一个较为严格的标准,并没有组成一个有效的监控指标体系;

  其次,不同的指标对不同的国家适用,有些指标在鉴别金融危机时是同时的或后验的,实际上提供给宏观监控者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

  第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要经济变量,各指标不是围绕着一个最主要的经济变量所设计的,因此,各指标之间往往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往往使监控者凭无所适从。

  第四、现有的指标体系都是按存量设计的,对风险的监控明显滞后。因此,系统风险管理需要更简明更具实际操作意义的,对大多数国家都适用的核心宏观监控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必须从金融体系(虚拟经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中脱离出来,并应具备先导性。

  现有的系统风险管理指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所基于的分析方法,现有的资金流量分析方法都是采用净量 [3] 与存量的概念,大量的有用信息都因此被忽略了,尤其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虚拟经济,监测系统风险时更是如此。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运行周期短、波动大,用现行的净量与存量分析会损失更多的信息,另外,在实体经济当中,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外生的,并不依靠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如果说,在实体经济当中,使用存量和净量并运用传统的数量统计方法来估计其风险的概率还有一定的解释力的话。那么,在虚拟经济价值系统中,市场参与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内生的,是依赖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及结果,运用净量与存量和传统的数量统计方法对风险概率的预测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行为最直接的体现为价格与成交量,并且成交量应该是重复计算的累积成交量,用净量与存量的分析只体现某一时点的行为结果而忽视了大量的市场行为。

  我们认为,在社会经济价值系统的两大子系统——虚拟经济价值系统与实体经济价值系统中,价值关系最为重要,价格只是一个表征,价值运动的载体却是货币,社会经济价值系统的运动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都是以货币连接的。货币的运动方式决定反映了经济价值系统内生变量的变化。我们可以从货币的运动方式中得出上述一套指标,对经济系统风险的状态进行判别。所以,对系统风险的监控最为关键的是对资金流的分析,在这里价格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指标,其它现有的指标对资金流的异常波动是否会蕴藏着风险起着进一步判别的作用。

  三、虚拟经济稳定与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济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中,虚拟经济系统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价值关系以市场为载体的直接体现。我们认为,当代经济系统中,经济虚拟经济稳定是现代经济系统稳定的关键。随着经济的演化,虚拟经济的稳定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的原因有三点:首先,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不再完全附着于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性——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通过对社会整体的价值关系产生作用,从而对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强;其次,由于实体经济的价格主要是受限于资源秉赋的约束,比较稳定而且频率低(周期长),而虚拟经济的价格却是由心理支撑的所以波动性大而频率高(周期短),不稳定性是虚拟经济的常态,比较敏感,容易引发社会价值系统的危机,所以,虚拟经济的稳定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再者,虚拟经济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配置资金,而在市场经济当中,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与消费都是以资金为导向的,虚拟经济活动对实体经济活动起着一个引导与制约的作用。

  由于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虚拟经济的内生的不稳定性等运行特征,对经济系统价值体系能够产生较大及频率较高的冲击,甚至是危机主要来自于虚拟经济领域,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社会价值关系的协调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及安全。虚拟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系统风险,确保国家的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与国民福利的改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