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1917年5月13日,在东京的部分南开学生举行茶话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校长和南开学校的运动员。在会上,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为了增强凝聚力,巩固团体精神,应该编写一首让每一个南开人传唱的校歌。张伯苓对此提议深表赞同。
1918年末,张伯苓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经过一番斟酌,校歌于1919年春天正式确定下来。曲谱借鉴了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圣诞歌《oh Christmas tree》,歌词则短小而规整,旋律铿锵而奔放,很好地展现了南开学子“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精神风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直接高唱出校歌的主题,指出南开精神发源于九河下梢、人杰地灵的天津。白河是海河的旧名。“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中“汲汲”是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骎骎”是形容骏马奔跑的样子,“汲汲骎骎”是跨越飞奔之意。“月异日新”指南开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整句是鼓舞南开学子们努力追求、奋发上进,也比喻南开教育事业像骏马奔腾般不断进取,前途无量。“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这一句是对南开人楷模典范的标志与赞颂,给南开学子们树立起一个素质全面、为人正直、坚韧不拔、温逊谨慎的谦谦君子形象。
编辑: 韩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