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非凡十年 南开发展】牢记嘱托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开化学力量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2-09-29 10:38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南开新闻网从9月中旬起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专题专栏,刊发“非凡十年·南开发展”系列报道,综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改革和事业发展成就,展现各学院各学科改革发展特色亮点,展现南开人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的昂扬风貌,敬请垂注,欢迎各单位积极投稿供稿。

南开新闻网记者 蓝芳

  “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在察看化学学院和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时,曾留下殷切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十年间,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入选国家第一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坚持科教融合、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从“0到1到N”、推动源头自主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潜能竞相迸发,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自主创新科研成果,正向着“世界一流化学学科”的建设目标昂首奋进、阔步前行。

人才引育 托举起学科建设高地

  人才聚,则事业兴。

  2013年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南开化学学科率先成立“人才特区”。面向全球公开遴选达到国家四青学术水平的青年学者,施行高起点、强支持、高标准、严要求的人才制度,以具有竞争力的待遇、稳定有力的人才发展支持,重点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带头人,要求6年聘期达到同时期国家杰青之平均水平。

  十年来,通过“人才特区”,南开化学已成功引进双聘院士2名、杰青团队1个,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顶尖学术机构引进50余名教育科研背景优秀、具有国际化视野、发展潜力大的高水平青年学术带头人。

  通过深化人才引育机制改革,南开化学人才梯队和师资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十年来,南开化学领军人才不断聚集和成长,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级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四青”人才44人次,天津市杰出人才5人,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2人。引进青年人才53名,其中2名国际顶级工程师管理尖端大型科学仪器,其中1人已入选海外优青。

  除此之外,在党建、思政、教学等领域,先进个人和集体也不断涌现,一批德艺双馨的模范教师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化学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近年来,南开化学聚焦打造一批高峰团队,着力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持续对“人才特区”进行升级与完善。推动高端仪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延揽国际顶尖青年科学家或工程师加盟大型仪器平台,充分发挥尖端大型科学仪器的服务保障作用;出台《化学学院团队支持方案》,推进学科优势方向的大团队建设与原创科研成果产出;全面升级博士后制度,提高博士后待遇,提供发展机会,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丰富师资储备。对于学科建设急需的高端人才,依托学校多种政策方式,不拘一格,精准引进。

  为人才发展减负松绑,为科技创新强基赋能,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为南开化学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汇聚了强大动能,成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搭台赋能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科研攀登,矢志一流。

  十年来,南开化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在“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上持续发力。

  南开化学学科平台基地加速发展,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体系认证。

  2019年,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挂牌运营,南开化学师生首批入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贯通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渠道。

  2021年11月,作为天津市首批建设的5个海河实验室之一,由南开大学化学学科牵头建设的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建成,是天津打造我国物质科学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重大举措。实验室遵循新物质创制领域“精准化、精细化、融通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聚焦解决物质绿色合成及生产理论、方法和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

  当前,“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和“新能源转化与储存交叉科学中心”等大平台都在有序推进建设,进一步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发展助力,为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南开力量。

  立足中国,拥抱世界,引领未来。2021年,eScience期刊在南开创刊,致力于发表能源、电化学、电子学和环境学相关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原创性、重要性和普适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刊汇聚世界各国48名院士组成国际化编委会,协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加快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努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南开化学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彰显。

四个面向 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牢记嘱托,爱国奋斗。

  坚持“四个面向”,以有机新物质创造为核心,十年间,南开化学围绕催化新物质、生物活性新物质、能量转化与储存新物质三个重点方向开展创新研究,科研成果丰硕,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围绕手性催化、键能理论、构效关系、天然产物合成等方向,院士等领军人才领衔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工作,持续强化“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取得若干引领性原创成果。手性螺环催化剂体系创造手性催化的世界最高活性记录,将手性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推向新高度,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重要奖项。新型醌类电极材料实现有机二次电池能量密度的国际新记录,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的研究荣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A-D-A结构有机光伏材料刷新世界光电转换效率,并合成系列高性能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配位聚合物构筑与结构性能调控”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基于若干先进功能材料的分离分析新方法”荣获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并重发展,将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优势转化为支撑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通过组织产研“面对面”对接会、建设产研合作平台、制作科技成果手册等方式多渠道加强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努力在催化剂研发、高端材料制备等具有应用潜力的重要方向上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开发抗高温失活无汞催化剂用于合成氯乙烯,服务PVC产业绿色升级,单项专利成果转化达1.05亿,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校转化榜单单项前列,相关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2020年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解决量子点高温加工稳定性的世界难题,发展全球首款量子点聚苯乙烯(PS)光学扩散板(QD-PS),应用于55寸电视机生产,液晶产能升级,相关项目获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5500万元经费资助。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助力国家脱贫攻坚。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构建新农药创制体系,打造从基础开发、药效试验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系统,将自主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科技惠农和精准扶贫,入选改革开放 40 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就展。面向国家“双碳目标”,聚焦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组建先进能源材料研究大团队、搭建新能源交叉研究大平台,研制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模块,与力神电池合作研制高比能动力电池分系统,并在“天津号”进行示范应用,为“天津号”轻量化提供技术保障。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以“健康中国”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化学、药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重大问题为抓手,发力原研药物和诊断手段研究,开展新型药物分子和新型分子探针创制方向的攻关与转化,在培育学科发展新增长点的同时,加强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学科协同发展新路。研发基于胶体金和量子点的新冠病毒高灵敏度、快速检测试剂盒,获欧盟标准认证和美国生产和产品许可。抗脑胶质瘤新药ACT001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取得美国FDA和欧盟EMA“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美国儿童罕见病用药资格,系中国自主研发首例。现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部分项目正在启动3期临床。ACT001的相关成药策略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近十年来,南开化学以第一单位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5062篇,其中顶尖期刊论文497篇,包括SCIENCE 4篇、JACS 99篇、ANGEW 228篇、NATURE子刊56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Nature Index排名升至全球高校第5, ESI排名提升到2.0‱,GRAS学科排名提升到17,学术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夏天,第5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在南开大学举办,这项全球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青年化学学科竞赛活动时隔27重回中国大陆,彰显了中国化学、南开化学的学科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十年阔步前行,十年硕果累累。南开化学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始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中国化学科教事业发展和南开事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编辑:乔仁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巍巍南开105】南开大学建校...
【巍巍南开105】南开大学·中...
交通银行天津分行党委书记一...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成立4...
南开大学医学院纪念首届招生...
【巍巍南开105】《人民日报》...
校友捐赠珍贵档案 助力学校事...
南开大学与国家卫健委医院管...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前...
我校获批4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