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导航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概况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哲学先贤
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荣休教师
教育教学
本科教学
研究生教学
学术科研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讲座信息
读书会
党群工作
学习活动
院长信箱
学生工作
三全育人
就业信息
资料下载
招生信息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国际交流
资料中心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友名录
学术科研
学术成果
学术活动
讲座信息
读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哲学院教师系列讲座第六讲“Rousseau’s‘Revolution’in the Global Context”
2019-06-05
(通讯员:高萌)2019年5月17日,教师系列讲座第六讲在317教室举行。南开大学哲学院教师范广欣做“Rousseau’s‘Revolution’intheGlobalContext:NakaeChomin’sClassicalChineseTranslationofTheSocialContractandItsReceptioninChina”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老师主持,哲学院教师曹钦与会,在读博士生、硕士生与会聆听。该报告是关于中国现代革命概念是如何通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产生的。自清末以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直被视为中国革命的福音。例如,最有影响力的汉译本作者何兆武认为,人民的革命权利是卢梭作品中心思想。然而,美国和英国的研究卢梭的主流学者一致认为,卢梭并不支持革命是作为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有效方法。范广欣指出卢梭与革命之间的联系是有争议的,中国人对这种联系的看法源自于他们阅读卢梭的传统,这一传统始于1898年,当时《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19世纪80年代首次被翻译成中文,这是由日本儒士、法国归国留学生N
查看详情
陈亚军谈布兰顿哲学的内在结构
2019-05-14
(通讯员:王恩惠)2019年5月9日,南开大学研究生学术周末于哲学楼317会议室举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陈亚军作“布兰顿哲学的内在结构”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郑辟瑞主持,哲学院教师王南湜、王左立、李国山、王建军、安靖、张俊国、侯振武出席讲座,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会聆听。陈亚军指出,布兰顿哲学是由四个层层递进的有机部分构成的整体,用四个关键词表达即为规范、推论、交流、世界。布兰顿认为,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区别在于运用概念的实践,运用概念即掌握规范。这一点与康德相近而与笛卡尔不同。对于规范的本性问题,布兰顿既不赞成康德式的“规则主义”解答,也不赞成“规律主义(regularism)”的解答,他给出实用主义的解答。他认为,制约我们的不是规则,而是我们对规则的理解,即我们的规范态度,它是在实践中实际存在,通过奖惩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而奖罚可以诉诸规范的方式。仅限于规范维度的讨论没有解决语义问题。对此,布兰顿提出了与表象主义不同的思路:实质推论,即在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内容的推论。布兰顿的立场是强推论主义的,即认为推论是一种更加宽泛的联系,其前提与结论不仅仅是具有命题内容的断言
查看详情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若晖做客哲学院主讲“人何以能质疑鬼神”
2019-05-13
2019年5月10日,百年南开哲学讲坛在哲学院317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若晖主讲了“人何以能质疑鬼神——上博竹书《鬼神之明》中的人之知”。此次讲座由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杨效雷教授、我院叶树勋副教授与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与会聆听。李若晖老师首先从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如何对待简帛文献谈起,指出我们惯常的模式化思维不利于建构中国哲学,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在认识新事物时是将之尽力纳入到已有的框架中去认识它,实际上是在消灭新事物。而拿着简帛文献去划入某个学派,也在这种熟悉化中降低了价值。因此,李老师认为我们应当引入逻辑框架,如其所是地建构中国哲学体系。引入西方的逻辑论证模式,来帮助简帛文献思想的建构,我们不仅要知道简帛文献说了什么,还要以逻辑为工具,发掘字句之间隐含的、未曾言说的思想。接着,李若晖老师正式进入到楚简《鬼神之明》的内容讲解中。《鬼神之明》以“今夫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则以其赏善罚暴也”开篇,建立了赏善罚暴与鬼神之明之间的必然联系,鬼神之明体现在鬼神超越一切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而《鬼神之明》提出了对鬼神之明的质疑,并且这是一种质疑鬼神
查看详情
Asian Conference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2019-04-18
TheAsianConferenceforthePhilosophyoftheSocialSciences,whichwillbeheldonJune1-22019atNankaiUniversity,inTianjin(China),aimsatpromotingthephilosophyofthesocialsciencesinAsia.SelectedpapersfromtheconferencewillbepublishedinaspecialissueofthejournalPhilosophyoftheSocialSciencesKeynotespeakers:FanGuangxin(NankaiUniversity),DanielLittle(UniversityofMichigan-Dearborn),UskaliMäki(UniversityofHelsinki/NankaiUniversity),TangShiping(FudanUniversity)Openings:AlbanBouvier(InstitutJeanNicod,ÉcoleNormaleSupéri
查看详情
【迎百年校庆】牛津大学沃尔夫教授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2019-04-18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颖)4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乔纳森•沃尔夫教授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在南开大学哲学院以“一个平等的社会”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座。沃尔夫教授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平等主张。在沃尔夫看来,分配平等仅仅把平等主义的目标聚焦于“物”是有问题的。社会关系的平等具有更根本的重要性,人与人的平等而非物品分配的平等,具有更重要的道德意义,因而他主张关系平等的社会平等理论。针对什么是社会平等的问题,沃尔夫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很难积极表征一种社会平等的理想理论,但是重要的不是建构平等的理念,而是识别并克服明显的不平等。他将社会平等理论消极表述为:一个社会平等的社会应当避免社会中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主要包括:剥削、歧视和社会排斥。沃尔夫认为我们通过直觉就可以识别明显的不正义、不平等,而不必一定要有一种平等的理想理论;沃尔夫说,应当从面对的现实问题出发,寻找思想资源来帮助理解问题,而不是从理论出发,为现实建构一种理想理论;沃尔夫不赞同罗尔斯对“理想理论”与“非理想理论”划分,他认为更好的方式是将自己的主张称为“真实世界的理论”而不是“非理想理论”,真实世界理论者的任务在于识别社会
查看详情
哲学院教师系列讲座第三讲“Logics of knowing how”
2019-04-17
(通讯员:李静萱)2019年4月11日,2019年哲学院教师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哲学院317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逻辑学教研室教师李延军老师做“Logicsofknowinghow”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哲学院副院长贾江鸿主持,哲学院aki教授、米建国教授等教师与会,在读博士、硕士与会聆听。李延军围绕在AI中自动规划是如何推动认知逻辑发展而展开讨论,提出了几种类型关于“知道如何”的语义,然后介绍了一个可以将这几种语义统一起来的一般性框架,并且展示了该逻辑的公理化及其可判定性。李延军指出逻辑关心的是推理的形式,为了找到有效的推理形式,我们首先需要表达推理形式的形式语言,其次是一种模拟知识和解释形式句子的方法。认知逻辑成功之处在于它的语义概念是直观和灵活的,其足以处理各种情境中的不确定性,认知逻辑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如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游戏理论。然而,认知逻辑只处理命题性知识,即表示为“知道···”的知识。但是还有其他类型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有许多其他不同的表达,其中在文献中讨论的最多的是表达为“知道如何”的知识类型。李延军介绍了几种对“知道如何”的逻辑刻画,例如:利用自动规划领域中
查看详情
每页
6
记录
总共
18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8
/
30
跳转到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