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文学院2018年度学术年会艺术组研讨会举行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19-01-20

21.jpg

2019年1月15日早晨,范孙楼章阁厅,南开大学文学院2018学术年会艺术分组研讨拉开帷幕。薛义教授主持,赵均教授、高迎进教授、杨岚教授为评议人。艺术分会场人员由艺术设计系、东方艺术系、文化素质教学部的教师构成,共有17位发言人,讨论热烈,精彩纷呈。

一、高科技时代艺术边界的突破与艺术创新   

李军教授在《公共艺术的再定义》立足当代世界艺术实践,重新思考艺术边界问题,对科技因素和社会因素推动的观念更新和公共艺术尝试,进行了全景式勾勒,指出公共艺术就是艺术家的公开演讲,他以艺术布道者的热情和旺盛的艺术创作激情推广现代公共艺术,打造和重塑具象化的现代性中国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

薛义教授主张在跨界艺术的尝试中《唤醒艺术的创意》,不仅在艺术内部跨界,把设计与绘画戏剧音乐表演艺术等综合,也在艺术与商业、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之间大胆跨界,在艺术设计和艺术活动策划中重新反思艺术本质,拓展艺术边界。针对手机疏离人际关系、科技冻结人类情感的现状,他试图在传统民间艺术、现代新媒体传播和当代游戏文化的交界点上,以艺术创意艺术设计切实改变人生、改变社会、改变文化,在高科技时代以人性光辉塑造灵性的艺术。

谢朝教授的《表象、本源、创新》的报告,强调以设计需求为基点,以量化分析为杠杆,撬动造物传统新内涵,其将定性分析定量化,抽象概念具象化,活化传统,再造意境的设计思想,激起大家共鸣。

吴立行教授的《社会责任意识下的设计观转向》,突出强调生态文化观念,他在一片创新喧嚣中冷静反思:我们为什么创新?他强调艺术不是服务业,而应深入思考和反思,应引领大众改造现实。设计要寻求自身完善,也要助益社会,帮助社会趋于理想,利于生态永续,人类幸福,体现出艺术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如他推崇的两个范例:清洗被人类污染的海洋,提供让穷人感到尊严和希望的慈善捐赠活动等,让快速富裕了的中国意识到了精神发育的必要性和具体路径。来自台湾的吴立行教授的文化间距感和审美距离感,使其与社会现实和大众时尚保持着必要的理性隔断,观点发人深省。

高迎进教授的《空间观与视觉语言》,以扎实的艺术理论功底和艺术创新实践中磨砺的锐敏感触,探索几何学、透视学与数学逻辑在造型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理清了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转折点上,空间结构从视窗收纳到结构重组再到解构交流的变化轨迹,对当代视觉文化、视觉思维、视觉语言进行精彩而明晰的解读,在座师生深受启发。杨岚教授盛赞其对西方造型艺术的科学美学原理研究之精湛,在多数人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领域真正弄懂弄通,且能清晰简洁表达,直达本质,难能可贵。赵均教授也感慨,这种艺术元理论研究,没有艺术实践基础很难深入至此。

讨论兴起,原本没打算发言的李春霞教授也加入,介绍了近期考察陕西窑洞的情况和艺术写生收获,展示了韩昌立教授的山水画新作,块状结构平涂色彩,个人面目鲜明,新山民隐逸风呼之欲出,不失为新国画探索成功之作。

二、艺术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总结

几位年轻教师结合课程改革提出的艺术教育实施方案引人注目。

张旺副教授的《创作意识与基础教学》,介绍了他用三年时间进行打磨一门基础课,完成了一本包含120幅画、129个视频的《人体结构研习手册》手绘本,以科学精神研究艺术创造,用线条描绘生命和科学之美,以数字化形式再现人体精妙,打开绘画基础教学新空间新路径,对青年学子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猪年将至,肥懒馋色的猪形象的美化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家研究聚焦的新课题。曾成功打造帅气英武美猴王的张旺不孚众望,又推出踌躇满志的天蓬元帅和呆萌无辜憨态可掬的小八戒形象,“一个是犯错误之前的,一个是犯错误之后的”,果然春光灿烂,“我父母都是属猪的,不敢造次啊”。大家且欣赏下特立独行的黑猪王子英姿。

崔克刚的《视觉思维在设计教学中的培养与实践》,紧扣信息的视觉化转译环节,精心设置教学内容,从形象提取信息,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把情绪感觉视觉化,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创意,灵感迸发,总结了一套视觉思维培养和训模模式。

齐海涛的《与时俱进的实例训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讨》,将学生带入设计现场进行实战训练,以朋友的设计项目为设计基地,让学生全程体验室内设计项目的场地研究、甲方需求、专业鉴定、出图标准、创意设计、讨论修改、市场检验、更新方案等等流程,学生亲自目睹亲身经历一个商业空间设计由功能空间到网红风格的蜕变,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效果极佳。

兰娟的《“标准化”与“相物之宜”——两周车舆的制器思想》,从最能体现时代制器水准的车舆入手,立足地上地下双重证据,梳理文献和考古资料,力图以精确量化方式展示理想的结构尺度关系,阐释循天时守地气尽工巧的制器原则,致敬古代工匠精神。

吴若明的《以瓷鉴画:明清中国隐逸山水图式、意境与多元表达》,对农隐桃园和渔隐江湖的图像学分析别开生面,其中对水域社会和渔隐之乐的研究颇有自我心得,尝试对外销瓷器上渔隐构图和和水上隐逸心态进行文化解读,是个饶有兴味的研究方向。

李晓石《论油画的表面结构》,直接从材料工具技法入手,研究油画表现手段和独特语言,对笔触变化、色层处理、基底利用等细致分析,解读表现主义手法和现代风格在油画表层结构变化上的具体体现,有着内行看门道的技术路线的特有魅力,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可模仿可操作的解读才是有效的指点迷津,这种教学模式大有可为。

三、表演艺术的研究路径探索

文化素质教学部的老师以开设全校艺术公选课为主,教学任务繁重,2012年《南开大学艺术教育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项目获得全国第一届大学素质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试验成果类二等奖,2016年底《南开大学素质教育汇报演出》项目获“全国大学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铜奖。近年来,素质教学部老师在科研方面也不断精进,年轻博士和资深教授均开始总结教研成果,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孟超美教授介绍了她所指挥的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走过的艰辛历程和辉煌业绩,2018年7月9日,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合唱比赛中,这一常胜战队在混声合唱组、古典合唱组、名谣合唱组均获一等奖,其原创作品《精忠报国》获所有参赛作品最高分,夺得总冠军。这只是他们已获得的30多项国际金奖之一部分,还连续五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孟超美教授的指挥艺术和合唱作品创作艺术高度成熟,合唱团成为南开大学的闪亮名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屡建奇功。

何洪禄副教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术课程有一定影响,他本人也是雷琴艺术的第三代传人。这次他介绍了雷琴创始人王殿玉的艺术成就和音乐教育影响,大家对这种在三弦、坠胡基础上综合改制形成的高度声乐化、善于说学逗唱的新乐器雷琴、拧雷有了基本了解,对其发展脉络演奏方式和艺术特色有所把握,对其自觉发掘和传承民间传统器乐艺术的精神十分钦佩。

李卓的《文化视域中的法国音乐流派成因研究》,全景式勾勒了法国音乐流派的风格特征:细腻雅致、轻盈幽默;色彩丰富画面感强;个性突出,充满幻想;学院传承,开放包容。并一一分析其社会、文化、思想成因,对法国的国家艺术制度和政策的特点、艺术教育的优势等深入分析,期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陈倩的《从表演场域的变化看大陆摇滚乐舞台表演化走向》,客观描述摇滚乐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大陆摇滚乐始于知识分子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和模仿而产生,由party小场所进入大型场馆,在政治风云和青春热血中获得真正反叛气质,而后进入商业化运作,在文化创意场域沦入玩闹享乐,而后又在大众传媒场域进入主流,消解了精神内涵,进入娱乐工业生产,表演化趋向日益明确。目睹这一进程的高迎进教授、赵均教授联想到绘画领域和设计领域的相似变迁,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马春靓用拉班舞谱解析《踏歌》1998版和2016版的动作转换轨迹,在“停”与“断”的力度变化、时间间隔和身体语言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细致分析,对身体韵律与身体政治、身体美学之间关系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尝试探索中国汉唐古典舞的发展策略,颇有新意。

最后,主持人薛义教授作了总结,认为这次会议论题广泛、思路开阔、研究深入、交流充分,同行切磋,教学相长,艺术设计系、东方艺术系、文化素质教学部三个部门合力,积极拓展南开大学人文艺术实用艺术的社会影响,会打开工作新格局。

的确,学术年会是文侠华山论剑,学人思想联欢,大家平时在各自领域钻研,现在有机会共坐一室谈艺论道,深刻体会出艺术规律相通,艺术语言相异,思想相互启发,创造激情和创作灵感四溢,教学与科研的新方法新举措在交流中丰富完善,学科交叉,力量凝聚,优势互补,南开大学艺术学科发展前程似锦。

(杨岚教授 整理)

22.jpg

23.jpg

24.jp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