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博士论坛举办丨主持人:王志耕 教授

发布者:院办发布时间:2023-12-18

 12月15日,文学院本学期第3期博士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期论坛由王志耕教授主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8级博士生刘治中、2019级博士生冯梦珠、夏乐主讲,我院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及兄弟院校师生参加。

 刘治中的论坛题目是《理论与语文学之间:反思哈罗德·布鲁姆<J书>及其圣经文学批评》。他在发言中认为,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学界所受到的非议并非完全出于保守主义与左翼批评的学术立场之争,在《J书》一著中,布鲁姆选择不当的译本、重构可疑的材料,得出可以纳入自身理论体系的结论,恰恰在他本人最为得意的“文本”层面上遭受了圣经语文学者们的诘难。双方对古代文本重构与阐释上的根本分歧对当下的圣经文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语文学“由内及外”的阐释方法对理论建构过程中“由外及内”的普遍主义倾向起到规导作用。

 冯梦珠的论坛题目是《消解“正常的暴政”——菲德勒畸形人研究》,内容是关于20世纪美国犹太裔批评家莱斯利·菲德勒对于畸形人的研究。她在报告中分析了菲德勒对历代美国文学故事或传说故事中不同畸形人的研究,论述了他们形象的古今变化以及这些畸形人形象对于高矮胖瘦、生死、性别、自我和他者等概念的挑战,并对菲德勒关于面对畸形人心理机制展开论述,对菲德勒主张消解“正常的暴政”加以分析。结论是,菲德勒以他特殊的文化视角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揭示了畸形人研究的政治意义,即畸形人是被“正常人”概念规约和定义出来的,没有所谓的“正常人”,每个人在他人眼中都是畸形人,每个人在自己意识深处也都是畸形人,从而解构了畸形人概念,凸显了菲德勒关怀边缘人为他者立言的学术立场。

 夏乐的论坛题目是《<犹大福音>与博尔赫斯小说的“异端性”文本表现——以<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为代表文本》,她在发言中揭示了诺斯替宗教的历史文献《犹大福音》与博尔赫斯小说文本之间的关联,博尔赫斯于1944年撰写的小说预示了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犹大福音》,展现出作家创作思想的异端性。以小说《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为代表,作家使用了一种典型的诺斯替方法——“反向释经法”,赋予文本一种具有特定指向涵义的、反叛性和辩驳式的叙事基调。最后认为,博尔赫斯的异端性文本表达叙说了某种政治异见,也因而显现出了政治潜话语的表意空间;文本中的诺斯替参与可被认为是以一种否定的、论战式的审美姿态和隐喻表达回应了遭受传统长期浸淫的现实领域。

 主讲人发言后,师生们在线上围绕论坛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王志耕教授针对三位博士生的发言做出评议和总结,肯定了他们所论主题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并提出建议。王志耕教授特别强调,在具体研究中要注意凸显文学叙事的诗性逻辑、发掘文学话语不同于其他话语体系的“异端”价值,这既是文学为世界立法的人文主义传统之所系,也是当下文学研究者们需要努力做出的贡献。

 本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师生们在热烈的讨论中进一步提升了对学术理念、学术方法的认识。

Baidu
map